高新区“333”工作法让人才放心安心

2020年09月20日10:08  来源:济宁新闻客户端  作者:陈曦

近年来,为更好地发挥高端人才的科技引领作用、实现人才赋能“三次创业”,济宁高新区抢抓战略机遇,找准发展方向,主动作为、改革创新,探索出“333”工作法,持续做好专家服务基地建设工作,并于今年获评为省级专家服务基地。

做好“三项保障”

构建全方位专家服务保障体系

三项保障,包括体制保障、经费保障、生活保障。高新区首先研究制定了《济宁高新区专家服务基地管理办法》《济宁高新区专家服务基层工作部门联席会议制度》等制度办法,在服务基地管理、人才平台载体支撑等方面制定灵活多样的柔性流动政策。建立“部长访谈”制度,在子女居住生活、就医、就学等方面帮助专家解决问题。并设立专家服务基地建设专项资金1000万元,积极构建多元化的投入保障机制,鼓励各园区、区直部门通过购买服务、场地补贴、项目补助等多种方式,支持专家服务基层工作。

另外,在子女入学、看病就医等方面为专家开辟“绿色通道”,同步配齐服务专员,提供帮办代办服务;建设了专家公寓等一批高品质住宅,通过为专家补贴的方式,做好居住保障;落实“山东惠才卡”及“圣地人才一卡通”服务,专家凭卡可享受出行、住宿等全方位服务。

推进“三项措施”

持续巩固服务专家工作良好局面

所谓三项措施,即强化园区产业基础、完善园区软硬件设施、广泛开展科研院校合作。在强化园区产业基础方面,每年投入科研经费5000余万元,大力支持开展高科技研发和技术攻关,已建成工程机械、光电信息、生物技术、纺织新材料4个国家产业基地和国家北斗产业化应用示范基地。围绕高端装备、医养健康、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四大主导产业,建设总面积1.2万亩的千亿级四大产业集聚区。

为完善园区软硬件设施,建设了济宁资本中心、人才联盟等一批集创新成果、人才引育、产业基金为一体的国际化协同创新平台载体与服务设施。开放运营了19个行业公共技术平台及100余家省级以上工程技术中心、博士工作站、院士工作站等双创载体,可持续为专家服务基地建设提供平台和技术支持。同时,为广泛开展科研院校合作,与海内外60余所高等院校开展产学研合作,联合建设各类创新平台35个。2个诺贝尔科学家实验室基本建成,与上海交通大学共建先进产业技术研究平台与技术转移孵化众创空间。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山东大学等高校签订了“北斗开放实验室·济宁分实验室”、“南京理工大学济宁产业研究院”、“山东大学人才培养基地”等共建协议,目前聚集了13个高校专家团队, 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高端装备产业类企业对接合作,突破关键技术, 服务全区产业发展与动能升级。

落实“三项政策”

全面提升服务专家的水平和成效

三项政策即人才引进政策、投融资政策、成果转化政策。落实人才引进政策方面,对引进培育的诺贝尔奖、图灵奖等国际性重要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中国或发达国家院士等顶尖人才(团队),一事一议、随引随议,项目支持额度上不封顶。对入选省“一事一议”顶尖人才的,在享受省支持政策的同时,再给予顶尖人才团队最高2000万元的项目资助。对通过高新区申报入选或全职引进的国家重点人才和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在享受国家和省支持政策的同时,再给予每个创业类项目最高500万元、创新类项目最高300万元的项目资助。

在落实投融资政策方面,积极引导、充分吸收社会资金参与专家服务基层工作,对在基地承担服务基层工作任务的、表现突出的专家,可在入选重点人才工程等方面予以适当倾斜或直接给予“蓼河英才”配额。对“赢在济宁”创业大赛获奖项目的专家,给予最高50万元启动经费。对有融资需求的人才企业,帮助协调“人才贷”配额。为落实成果转化政策,鼓励专家以基地为平台进行科研成果推广转化,对国内外知名大学和科研院所、世界500强企业等在高新区设立或共建研发总部或研发机构,引入核心技术并配置核心研发团队的,给予最高5000万元支持。

(来源:济宁高新区)

我来说两句 0人参与,0条评论
发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所转载稿件、图片、视频等内容仅出于向公众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公司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jnxww@163.com),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