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虹访谈|葛广萍:为“济绣”代言

2020年08月24日10:41  来源:济宁新闻客户端

看似平凡的一针一线,怎样绣出多姿多彩的生活?

从童年的爱好,到一生的事业,付出了怎样的汗水和艰辛?

将刺绣技艺融南汇北,探索自己的艺术语言,

能否在国内国际大展脱颖而出?

从苏绣、鲁绣,到济绣,弘扬济宁刺绣事业,路在何方?

为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闫虹访谈》栏目推出济宁技艺系列报道,致敬传统文化的坚守者,展示其守正创新精神。今天请看第四集,济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刺绣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葛广萍,一枚银针,五彩丝线,绣出对幸福生活的热爱,更绣出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刺绣是中国民间传统手工艺之一,在中国有着二千多年的历史。这一件件精美的刺绣作品,出自葛广萍之手。葛广萍现为中国工艺美术协会高级会员,中国刺绣专业委员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从事专业刺绣已经有20多年,而她对刺绣的喜爱,则要从童年时代说起。最初的启蒙老师,是她的一位邻居。

孩提时代,葛广萍对于刺绣,就有着特殊的好感。就在一针一线之间,她感受到了难以言说的快乐,与心灵的宁静平和。

童年时,曾经有一段时间,葛广萍住在姥姥家里。为了报答姥姥的疼爱,葛广萍费了一番好大的心思,给姥姥绣了一个门帘。她想用这种特殊的方式,表达对于姥姥的恩情。

青少年时代,刺绣,融入葛广萍的生活,给了她的人生许多的乐趣。上世纪九十年代,一个偶然的机会,让她萌发了专业学习刺绣的想法。

苏州是苏绣的故乡,苏绣在国内刺绣享有盛誉。学艺心切的葛广萍,为了去苏州拜师,一家三口决定到苏州过年。

为了进一步提高刺绣技艺,从其他艺术门类吸取养分,全方位地提高自己多方面的艺术修养。葛广萍白天跟随老师学习刺绣,晚上报学习班去学习绘画艺术。每天白天黑夜连轴转,其间的劳累和辛苦,可想而知。而对于葛广萍来说,每天这种高强度的学习和训练,她并不觉得艰辛,内心反而有着无限的快乐。

刻苦的学习,扎实的训练,葛广萍的苏绣技艺突飞猛进。学成回到家乡后,她又在思考,山东作为鲁绣的故乡,自己应该从鲁绣技艺中汲取养分。而这篇结合的大文章,该怎样着手呢?

对于她的探索,有同行提出不同的意见,认为这种艺术风格不够原汁原味。但是葛广萍认为,自己的尝试是有益的,她要一直坚持下去。

2011年,葛广萍接到通知,第十二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国际艺术精品博览会在杭州举行。经过认真筹备和精心构思,她决定用发丝绣的手法,创作一件《苹果女孩》的作品,正是这件作品获得了“2011天工艺苑 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金奖”。另一件发绣《泰戈尔》获得" 2011天工艺苑 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铜奖。

2016年5月,葛广萍刺绣作品《郑板桥》荣获第五届(2016)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精品展“巧夺天工 金马奖”银奖;频频在国内、国际展览中参展并获奖,为刺绣艺术不断赢得新的殊荣。作为孔孟之乡的一位刺绣艺术工作者,葛广萍心中还有一个更大的梦,她想好好挖掘济宁刺绣的历史和传承,把“济绣”艺术发扬光大。

用济绣的技艺,展示济宁的风土人情、传统文化,葛广萍创作了一系列济宁风情的主题文化作品。2016年5月,刺绣作品《运河之都 济宁》在2016第八届中国(山东)工艺美术博览会上荣获山东省工艺美术精品奖金奖。

刺绣艺术,传承的是几千年的手工技艺和传统文化,凝结着刺绣艺人数十年的智慧和心血,那一针一线,千万次的劳作,绣出的是对于幸福生活的无限热爱,更有对于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

我来说两句 0人参与,0条评论
发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所转载稿件、图片、视频等内容仅出于向公众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公司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jnxww@163.com),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