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虹访谈 | 丁新厂:小小鼻烟壶 内含大乾坤

2020年08月10日10:25  来源:济宁新闻客户端

一只笔,一把壶,究竟有多大的魅力,让他一画就是二十年?为学艺,每天工作十五六个小时,甚至二十个小时,难道真的不知疲倦?一花一世界,一壶一乾坤。方寸之间,如何展现大千世界无穷魅力?以内画艺术,展现孔孟之乡传统文化,能否做好结合文章?

为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闫虹访谈》栏目推出济宁技艺系列报道,致敬传统文化的坚守者,展示其守正创新精神。

2020年7月,第十二届中国(山东)工艺美术博览会在济南开幕,作为山东省工艺美术界的年度盛会,源远流长的齐鲁文化精神品格与光彩夺目的工艺美术品牌水乳交融,相得益彰,为全省人民奉上一场工艺美术的“文化盛宴”。博览会上,来自济宁的内画鼻烟壶非遗传承人丁新厂携佳作参展,其中,《听松观瀑》荣获山东省工艺美术精品奖金奖,《访友图》获得山东省工艺美术精品奖银奖。佳绩的取得,展现了济宁内画艺术工作者的风采,为孔孟之乡赢得了殊荣。

内画,是一种特有的传统工艺,最早的载体是鼻烟壶,相传内画烟壶是在清代乾隆至嘉庆年间兴起,成为当时王公贵族把玩收藏之物。至今已有200年的历史。绘出细致入微的画面,格调典雅、笔触精妙。

与内画艺术结缘,始于学生时代。上世纪九十年代,在山东省轻工美术学校读书的丁新厂,一个偶然的机会,接触到内画,一下子喜欢上了这门技艺。

内画艺术的神奇魅力,深深吸引着丁新厂,但是,由于内画艺术是在壶内反手作画,创作的难度极大,对于初学者,要想掌握这门技艺,就要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

2000年,丁新厂从山东省轻工美术学校毕业后,没有再去找别的工作,他认准了内画艺术,决心在内画行业闯出一片自己的天地。

当把内画由爱好,变成自己的工作和事业,要靠它养活自己谋生活,丁新厂承受的压力可想而知。为了磨炼绘画技艺,他每天工作十五六个小时,最艰苦的时候,吃住都在工作室里,除了吃饭,几乎一刻不停在创作,有时一天工作二十多个小时,也是常有的事。盛夏时节,有时室内温度达到四十多度,丁新厂依然创作不辍。拿起画笔,他就仿佛忘了身外的世界,一心沉浸在创作的天地里。

正是凭着这种超越常人的辛苦付出,和坚忍不拔的毅力,丁新厂逐渐掌握了内画艺术的创作奥妙。为了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丁新厂拜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光明先生为师,潜心学艺,精研传统。师傅的教诲和点拨,让他对内画艺术有了更深的领悟。

2013年,丁新厂的内画鼻烟壶《竹子小品》,在第十届中国艺术节获得金奖。2014年,丁新厂迎来艺术生涯里的一件大事,这一年,他被评为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

气收于丹田之中,力发于手腕之上。一根细如笔芯的铜管,一撮细如针尖的鼠胡,在小小的玻璃内壁上细细地勾、描、染……渐渐地,人出现了,山出现了,水出现了,方寸之间,栩栩如生,令人惊叹不已的万千世界,在小小的鼻烟壶里,一一呈现。

尽管内画艺术有着神奇的艺术魅力,也深受大家的喜爱。但是,由于这一技艺自身的高难度,加之受市场影响,近年来,国内的内画从业者急剧减少,从数万人锐减到几百人,行业面临极为严峻的形势。

为了推动行业的发展,丁新厂近年来开始深入学校和社区,积极致力于内画艺术的普及与推广。为了更好地宣传内画艺术,丁新厂探索网络直播等多种形式,传播内画文化。

二十年潜心追艺,丁新厂从当初的一名内画爱好者,成长为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山东省工艺美术名人,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鼻烟壶研究会理事,济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内画代表性传承人。丁新厂还有一个心愿,就是用内画艺术展现孔孟之乡的传统文化。竹竿巷,铁塔寺,河道总督衙门,这一件件内画艺术精品,无一不是丁新厂的用心之作。

小小鼻烟壶,内有大乾坤。在这一方小小的空间里,丁新厂却创造出了令人称奇的艺术世界。天地山川,四时风景,鸟兽虫鱼,明月清风,方寸之间,气象万千。


我来说两句 0人参与,0条评论
发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所转载稿件、图片、视频等内容仅出于向公众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公司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jnxww@163.com),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