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济宁邹城葛炉山村:“桃花源”里的振兴路

2020年07月20日20:23  来源:济宁新闻客户端  作者:刘长雨 王玉鸿 张炀

济宁新闻网讯(记者 刘长雨 通讯员 王玉鸿 张炀)产业旺,则乡村兴。济宁邹城市大束镇葛炉山村立足自身优势,深耕特色产业,从一个曾经的经济薄弱村成功走出了一条富民强村的振兴路。

盛夏时节,大束镇葛炉山村第四届桃园采摘节热闹开场。“根本忙不过来,这一天粗略地算得卖了四千多斤,得一万来块钱吧!”邹城市大束镇葛炉山村村民李永高兴地说。

漫山遍野的桃林成为村民的致富产业,而在5年前,村民们还都坚定地认为靠种桃赚不了钱。“开荒时种的就是花生地瓜,只有这两样,因为这个地种别的都不适应,地质薄、沙地,当时说种桃树的时候,就觉得能管用么。”李永这样说道。

为了转变村民的观念,村党支部书记李伟多次带村民到外地去参观,开阔眼界,并成立村集体合作社,以托管的形式帮助村民管理桃树。

邹城市大束镇葛炉山村村委会成员刘玉苓对记者表示:“上级拨了每亩900块钱退耕还林补贴,用于集体统一买苗子、统一买化肥,集体统一剪枝,统一管理,集体投资收入归个人。”

有村集体做后盾,2015年春天,村民们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全村1637亩山岭地全部改种桃树。可没想到,当年的一场冻害导致近百亩桃苗“夭折”。村民刚点燃的热情被浇了冷水,部分村民将自家桃苗刨了改种庄稼。

邹城市大束镇葛炉山村党支部书记李伟痛心地说:“刨掉的得有四五百亩,还剩1200多亩,心疼。”

为了重拾村民信心,村两委四处寻医问诊,通过济宁市科技局牵线搭桥,从外地聘请了农技专家常年驻村进行指导。两年来,村里逢大会小会,种桃成了“永恒”的议题,一时间李伟也被村里人称为“桃疯子书记”。

谈起支部书记李伟,邹城市大束镇葛炉山村村民康长清说:“当时迂迂磨磨的,讲起来没完,一到开会从头讲到尾,村广播也经常讲,跟神经了似的。现在想想,也是为了大家好啊!”

一边不厌其烦地提升村民的思想认识和管理水平,一边每年坚持举办桃花节聚人气、找销路。经过两年的细心管理,2018年,葛炉山1200亩桃林顺利迎来盛果期,亩产5000斤,村民的腰包鼓了起来,李永一家五亩地赚了四万多元。邹城市大束镇葛炉山村村民李永笑了,“那肯定是很高兴,咱庄稼人家,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每天都见现金。”

村民种桃的积极性越来越高,但新的问题又进入了村两委的视野。

邹城市大束镇葛炉山村驻村第一书记王军对记者说:“油桃2015年受到冻害,后来我们就发展了一批冬桃,油桃和毛桃七月初基本上就罢市了,最早的冬桃也要在十月上市。影响采摘期延续,也影响上市时间有个断档。”

通过镇政府推动,邹城市将现代林果科技研究院建在了葛炉山村,由专业人员先行试种帮助果农培育良种。

“整个园区大概有30多个品种,适合种植的我们就向果农推广,避免他们少走很多弯路,节约很大成本。”邹城市林业科技推广服务中心副主任许平表示。

目前,葛炉山村拥有蟠桃、黄桃、油桃、毛桃20多个品种,采摘期从6月初一直覆盖到12月中旬。如今,村里200多户村民人人种桃,种植面积近2000亩,人均年增收2万多元。

邹城市大束镇党委副书记、镇长盛振亮表示:“因村制宜、因地制宜,先发展产业、先富民,富民强村,大家共同来做足产业、做活产业,最终才有更多的资金来支撑乡村振兴。”

富民产业托起了兴村梦。去年,葛炉山村被列为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省级示范片区重点村,争取上级资金近千万元,连续三年对村容村貌和基础设施进行了改造提升。同时,依托产业优势,与镇驻地的蓝城田园综合体项目合作,建设了120亩高标准林果产业基地,村集体年可增收50多万元。

我来说两句 0人参与,0条评论
发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所转载稿件、图片、视频等内容仅出于向公众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公司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jnxww@163.com),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