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清这些“野味”真相 别让“吃货”变“吃祸”

2020年03月20日10:02  来源: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中华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国人不但爱吃、会吃,也敢吃。但经此一疫,让很多人对于健康饮食问题加以重视。特别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通过以后,人们在聚焦野生动物保护现状的同时,开始对滥食“野味”的陋习进行反思。

面对史上最严“禁野令”,有人不禁要问:到底什么是“野味”?如何区分“野生动物”与“家畜家禽”?牛蛙、甲鱼等“野味”被列入禁食名单?野味滋补的“偏方”靠谱吗?今天,让我们逐个解答这些困惑和问题。

科普篇

1.食用人工养殖的“野味”安全吗?

说到“野味”,很多人会想到天鹅肉、穿山甲、熊掌……等国家重点保护物种。但实际上,远离野味不分保护级别。尤其是那些所谓的合法养殖野生动物,表面上不违反野生动物保护法,但普遍存在野外获取种源,或证件合法但来源非法的“盗猎洗白”问题,未必符合动物检疫管理办法,存在食品卫生安全隐患。

注意这些不能食用的“野味”

兽类:野猪、野兔、黄麂、狍子、竹鼠等

鸟类:麻雀、斑鸠、野鸡、野鸭、大雁等

两栖类:各种蛇类、青蛙、蟾蜍等

2.如何区分“野生动物”与“家畜家禽”?

按照有关定义,野生动物指的是大自然环境下生长且未被驯化的动物。猪牛羊鸡鸭鹅等动物经过人类长期驯化,已成为家畜家禽,不属于野生动物范畴。

需要明确的是,农业农村部目前已起草制定了畜禽遗传资源目录,将会尽快报批公布。畜禽遗传资源目录中所列允许食用的动物种类,其人工养殖种群是被允许食用的,但其野外种群和该目录以外的其他所有陆生野生动物均属于禁止食用范围。

图片截取自《中国畜牧业》杂志

辟谣篇

谣言1:牛蛙、甲鱼等“野味”被列入禁食名单

近日,一份网传名单显示,牛蛙、甲鱼等被禁止经营销售。

真相:禁止食用野生动物不存在“黑白名单”。

而且,农业农村部已明确中华鳖(甲鱼种类)等大部分养殖龟鳖,以及牛蛙、美国青蛙等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经济水生动植物资源名录》和农业农村部公告的水产新品种等名录,按照水生物种管理。也就是说,包括中华鳖、乌龟在内的绝大多数养殖龟类,以及蛙类中的牛蛙和美国青蛙两个引种,可养殖食用。

谣言2:吃猴脑益智,吃熊胆补胆

有些人吃野味的心理在于想要“以形补形”,即吃野生动物的某些器官组织,以期达到补益人体相关器官组织目的。

真相:执迷于“以形补形”会害人害己。实际上,古医籍里既有“心补心”“肺补肺”“肝补肝”“肾补肾”之说,也有“肠伤肠”“髓伤髓”“血伤血”之论。如“肠伤肠”指烹饪不得法或食用过多导致腹泻;“髓伤髓”最初指吃羊和猪等动物脑髓会导致男子性功能障碍甚至生育能力下降,后清代医家章穆指出,不单羊脑、猪脑损人,所有家生、野生动物的脑髓皆在此列;“血伤血”则指多吃动物血会导致腹泻。此外,如今坊间流传的几则“以形补形”的说法更属今人发挥。如“以皮补皮”,就是现代人知道了胶原蛋白对保持皮肤弹性作用后的盲目附会。

谣言3:穿山甲的鳞片可治百病

很多人杀害食用穿山甲是觉得它有药用价值,尤其是鳞片被传“包治百病”。

真相:穿山甲的鳞片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并没有特殊医用价值。通俗点说,吃穿山甲身上的鳞片和食用人类的指甲并无异样。对人类来说,穿山甲的最大价值是它们在维护生态平衡上的巨大作用。

谣言4:野生动物更有营养,具备滋补功效

一些商家为了达到赚钱的目的,借助各种手段大肆宣扬吃野味的好处,比如“吃鹿能够滋阴壮阳、强身健体”“吃老鹰头能治病”等。

真相:这些说法缺少科学依据。营养学家曾将野生动物和家禽家畜的营养成分进行比较,发现两者相差无几。在很多时候,吃野味不仅达不到滋补的目的,反而会给人体健康带来更大的伤害。

综上所述,野生动物的营养价值虽无特殊之处,但却有人仍乐此不疲。究其根源,恐怕不只是为了满足口腹之欲,更多的还是一种猎奇显摆的心态。

在此,提醒广大网民朋友,为了您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也为了生态平衡,请不要相信野味能滋补,不要食用野生动物。

我来说两句 0人参与,0条评论
发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所转载稿件、图片、视频等内容仅出于向公众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公司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jnxww@163.com),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