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之五《小洋楼里过新年,收入也翻了番》

2020年01月12日08:45  来源:齐鲁晚报  作者:李锡巍 曾现金 杨光 张慧 黄健恒

闫记方已经在新家门上贴好了春联。记者 黄健恒 摄    

济宁梁山县黄河滩区脱贫迁建二期工程正全面建设中。此前的2018年9月,赵堌堆乡的贾庄和郭蔡、小路口镇的东雷庄三个村的居民迁入新建的翠屏家园,608户、1713人迁出“水窝子”,搬进小洋楼,不仅居住生活条件大大改善,也实现了乐业,收入翻了番。

搬上小洋楼

再也不用修房子了

1月31日,翠屏家园3号楼前的停车位上,一辆香槟色的面包车停在尚未发芽的景观树旁,右后视镜上的红丝带显示着“新家庭成员”的身份。

“2018迁新居,儿孙打工进园区;76岁住楼房,全家老少喜洋洋……”三单元楼上传来断断续续的凤凰琴声,孩子们三五成群地追逐嬉戏声,映衬着春节的欢快气氛。

四楼东户,空调吹着温馨的小风,身着坎肩的闫记方拨弄着蓝色调的凤凰琴。“刚才弹的《小放牛》(曲牌名)。”闫记方乐呵呵地说。

闯过关东、曾经漂泊的闫记方对现在的生活颇为满意,尤其对从滩内(贾庄村)搬到滩外(翠屏家园)更是溢于言表。

“可不用轮番修屋子了。”闫记方说,在贾庄生活时,他曾修过三次屋子。第一次是从河北邯郸返回梁山小路口公社时,他在老家建了一间东向的屋子。后来因为上水(汛期发水),又建起半泥半砖的屋子。1990年左右,随着经济条件好转,闫记方盖起五间大瓦房。

“出门上台子、骑车骑不动、皮鞋老灌沙……”原来在滩内生活和现在没法比。闫记方说,县里虽然不断改善当地的基础设施,但总体上还是不如在滩外生活更方便。

黄河滩区土生土长的姑娘李爱香也是梁山县黄河滩区脱贫迁建的受益者,“此前一天只有两班城乡客车通往梁山县城,底盘低的轿车也无法通行,念书时去学校摇摇晃晃一个多小时。”她说,现在公交车直通到翠屏家园,出门太方便了。

“搬到滩外

介绍对象都有底气了”

滩内、滩外,在当地人心里的分量可是不一样。15号楼的蔡月萍对此感同身受。她是郭蔡村的媒人,可没少给附近的小伙子、大姑娘介绍对象。

“今天上午刚介绍了一对。儿子打工回来了,连饭没顾上吃,就赶紧回来了。”蔡月萍说,搬到滩外,给人介绍对象时都觉得有底气了呢。

滩内往滩外嫁容易,但滩外往滩内嫁可不容易。“原来给人介绍对象,先问滩内的、滩外的。”蔡月萍乐呵呵地说,如果听说往滩内介绍,大部分女方家长不乐意,女孩听了也是噘嘴。

搬到滩外来,这些都不是问题了,同等条件下,可比原来好介绍多了。“最近又介绍了三对。”蔡月萍说,其中一对是16号楼,还在撮合。有一对已经成了,去年12月份俩人结婚,她还参加了他们的婚宴。

家门口上班

年收入能达四五万

安居更要乐业。搬过来、住进来,安下心,这才是梁山县黄河滩区脱贫迁建的根本目的。在安下心方面,梁山县提前筹划、整体布局,在社区配建日间照料中心、社区医院、小学、幼儿园等基础设施,还在社区附近规划建设了产业园,让搬过来的居民“乐业”。梁山县黄河滩区脱贫迁建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佟庆笑介绍,在社区周边规划建设了家居产业园、服装加工厂,其中家居产业园5家企业已经建成。

55岁的王孟发在梁山县江森木业工作。王孟发介绍,厂里的工友大都是附近的。工厂开起来,不用去外地打工了。房子解决了,工作也解决了,收入更稳定了。

以往常年在外打工的王孟发终于回到家乡。“以前在外打工跟着别人干建筑,一年下来也就剩个两万多元。”他说,现在在附近的工厂上班,一年轻松收入四五万元,收入实现了翻番。

(本报记者 曾现金 李锡巍 见习记者 张慧 视频记者 黄健恒 通讯员 杨光 刘继华)

(2019年2月13日 齐鲁晚报)  

我来说两句 0人参与,0条评论
发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所转载稿件、图片、视频等内容仅出于向公众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公司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jnxww@163.com),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