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攻坚一线看济宁】一个技术难题解决的背后

2020年01月07日08:52  来源:山东新闻联播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今天的“新春走基层·攻坚一线看落实”专栏,来看山东如何探索建设“需求导向、机制高效”的新型研发机构,解企业之难,让创新落地。

记者来到济宁高新区采访时,正赶上济宁市产业技术研究院的工作人员在企业回访。

“这次我们回访的山东理工精密就是解决他们前期的技术难题”,济宁市产业技术研究院杜坤介绍,搞产学研合作,必须要在企业多走多跑。

杜坤回访的山东理工精密机械有限公司是一家精密滚珠丝杠领军企业,目前,产品应用领域由机械行业、石油阀门行业扩展到铁路及航空航天行业,订单已经排到了明年。然而就在两个月前,企业还在为生产的丝杠耐磨性差一筹莫展。

由于耐磨性不佳,国内生产的丝杠使用寿命只有半年,而日本和欧美国家的产品可以达到五年以上。受制于这个技术难题,国产丝杠一直被高端市场挡在门外。

一个技术难题让行业发展遭遇天花板,杨连余的焦虑在全省并不鲜见。急企业之所急,2019年7月30日,山东省产业技术研究院成立,瞄准关键核心技术,整合全国的科技创新资源,为企业促成产学研合作机遇。9月30日,首家分院在济宁落地,第一个任务就是对当地的高端装备产业企业实地调研。在调研中,理工精密遇到的难题被首批纳入产研院技术需求库。

济宁市科技局副局长、济宁市产业技术研究院执行副院长苏振介绍,“对内我们是建了一个技术需求库,真正帮他们梳理出一个未来的技术需求。对外建了一个创新要素库,国际国内的一些技术成果,针对不同的企业的需求,注入不同的要素。”

充分了解了理工精密的技术需求后,产研院专程从中国科学院邀请来专家到企业实地踩点,再带着这个难题在中科院的技术成果中寻找解决方案。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宋鸿武表示,“企业的具体需求呢,科研院所不知道,所以平常在我们没有对接的情况下,导致咱们国家的好多科研成果,只是放到库里,发个文章,好多企业急需的问题又没人去研究。”

院企对话,唤醒了沉睡的技术,也给企业带来转机。经过认真梳理,中科院金属研究所的高性能防护涂层技术,具有优异的耐磨性和耐腐蚀性,与企业需求一拍即合。

山东理工精密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杨连余告诉记者,“我们对中科院寄回的样品进行了测试,效果非常好,预计明年的产值能翻倍。”

更让杨连余没想到的是,牵线搭桥的产研院这时并没有功成身退,而是持续跟进,不断给企业提供技术咨询和专家服务,做好连接企业与院所之间的“明白人”。

济宁市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王东升深有感触,“就像人走路一样,你走一步无所谓,两步无所谓,你走上一年,走上几百万步,几千万步,才能体验到这个量是非常大的,你就会发现我们有一大批企业技术得到提升,某一个领域一下子起来了,产业链上哗一下子也起来了。”

政府搭建平台,平台聚集资源,资源服务企业。成立至今仅两个月,济宁市产业技术研究院已经收集了当地企业的技术需求320项,与35家高校院所建立合作关系。山东省产业技术研究院也已洽谈引进高技术项目100余项,落地50余项,完成注册高技术产业化公司19家,引进省外投资总额超过50亿元。

山东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副院长赵宇波表示,“山东省的新旧动能转换,对新技术、新产业、新项目的这种迫切需求是非常强的,科技人才在这里能够把他的东西走向商业成功,那么好的技术变成商品,让他很好的能在这里先软着陆,再生根再成长!”

我来说两句 0人参与,0条评论
发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所转载稿件、图片、视频等内容仅出于向公众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公司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jnxww@163.com),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