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紧盯民生事 化解百姓忧

2019年11月25日17:56  来源:济宁新闻客户端

济宁新闻网讯 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济宁市坚持把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把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深深植根于思想中、具体落实到行动上,围绕解决群众最忧最盼最急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这个重点,疏堵点、祛痛点、治乱点、破难点、解热点,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以整改落实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找重点——聚焦问题“大走访”

在主题教育工作中,济宁市坚持问题导向,聚焦民生关注,从一开始就瞄准问题靶向,推行干部“沉”下去、问题“浮”上来。各级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和广大党员干部走村入户,听民声、访民情,从严从细查摆检视问题,切实把问题找实、把根源挖深、把群众期待摸准。

市级领导同志带头,全部下沉一线,采取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接待、直奔基层、直插现场的“四不两直”方式,排查生态环境、市容市貌、道路交通、教育医疗等方面问题254个;县级领导全部到包保联系乡镇开展逐村调研;包村干部逐户走访群众,搜集意见建议4.8万余条。通过12345热线、电视问政、网络问政等平台,收集群众反映突出问题1586个。同时,组织人员深入到146个乡镇(街道)、505个村,进行暗访调研,发现梳理具体问题661条。尽管一线走访调研发现的大多是以前没有引起重视的小问题,但却关乎群众的切身利益。为此,济宁市针对查摆的问题建立问题清单,逐项明确责任单位、责任人、整改措施和完成时限,完成一项、销号一项,整改结果在主要媒体公示,接受群众监督。

疏堵点——打通出行“快车道”

百度地图2019年第1季度拥堵排行,济宁市交通高峰拥堵指数排名全国第7位,高峰通勤实际速度(最慢)高居全国第二位,交通出行问题已成为群众最大堵点。“新老城区通行耗费时间长、老城区道路拥堵不仅是道路交通问题,也是重要的民生问题,必须高度重视,下决心加以解决。”济宁市委书记傅明先作出批示。

在主题教育中,济宁市把改善道路通行效率和质量作为整改落实的重要内容,成立主城区疏堵保畅指挥部,集中精力、资源、力量,疏堵克难,打通出行“快车道”,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济宁市实施了交通设施提升专项行动,全力全速推进在建重大工程建设,加快跨线桥建设和综合管廊升级改造,打通主城区断头路125条,对主城区主干道进行挖潜拓宽,渠化改造交叉路口26处。推进交通管理提效,科学设置过街天桥、人行道,增设移动式通行信号灯,增强道路通行效率;开展电动三轮、四轮车整治工作,对重点区域实施“三小”车辆禁行。简化道路标识内容,统一道路标识样式,打造主城区规范化标识系统。

围绕主题教育开展,在机关党员中开展了文明交通志愿服务活动,按照“一名交警若干党员”的要求,实现文明交通志愿服务在城区路口全覆盖,让党员干部成为疏堵保畅的主力军,推进党员干部在为民服务中践行初心使命。“有了党员文明志愿者的疏导,路更通了,心更顺了,交通秩序得到了有效改善,群众的满意度也更高了。”正在执勤的民警李显感慨道。

祛痛点——打造红色“好管家”

住宅小区是市民生活的基本场所,更是城市精细化管理的“最后一百米”。物业服务关系千家万户,关乎百姓切身利益。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济宁市全面梳理走访调研、12345热线、电视问政、网络问政等方式收集反映的问题,发现物业服务投诉高居第一。通过了解,物业公司态度差、乱收费、不作为等问题,一直饱受诟病,虽然经过多次治理,但都治标不治本,群众对此头痛不已。济宁市决心从群众最关注、反映最强烈的物业服务问题改起,在全市深入开展了物业服务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行动,组织住建、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累计开展专项检查行动180余次,检查小区500余个,现场与业主代表、物业服务企业沟通交流,调查核实业主反映的问题,向物业服务企业下达整改通知书60余份,切实维护广大业主的合法权益。

坚持标本兼治,激活基层“红色细胞”。济宁市探索推行了“红色物业”服务模式,构建起街道、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社区居委会、物业服务企业、业主委员会“四位一体”物业管理机制,推进物业服务企业和业主委员会党组织建设,以党建促进物业服务水平提升,不断改善小区居住环境。坚持理念创新,把物业用房打造成“红帆驿站”,积极吸纳机关党员干部、居民党员开展志愿服务,推进机关在职党员、居民党员、物业党员同频共振,让居民群众有事第一时间能够找到党组织、找到党员,真正实现“党员在身边、服务零距离”。

物业化身“好管家”,小区成为“舒心园”。目前,济宁市很多居民小区随处可见各种各样和谐温馨的情景,到处充满了“红”的色彩和温度,小区居民真切感受到党建引领的红色物业向小区延伸的便利,小区环境变得更加美丽、邻里更加和谐、文化氛围更加浓郁,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跃升。

治乱点——构建校园“安全圈”

“一到上下学的时候,占道经营的流动摊贩就多起来,造成交通拥挤,孩子的安全难以保证。”“孩子一放学就去买五毛钱一袋的‘三无’食品,我们很担心会不会吃出问题。”不少学生家长为此揪心。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济宁市紧盯群众反映强烈的校园周边环境及安全问题乱象,深入开展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重点整治校园周边临街商铺出店经营、流动摊贩占道经营、占道散发小广告、售卖“三无”食品等问题,打造校园周边环境“安全圈”。

组织教育、公安、交通、市场监管等部门,加强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整治,落实“护学岗”“高峰勤务”制度,在学生上放学时段加强治安巡逻,维持交通秩序,增设警力整治学校周边混乱拥堵“顽疾”。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监督举报公示牌制度,明确整治校园周边环境的主要职责、举报电话等,充分发动学校和群众力量,发现问题后及时向有关部门举报。

建立市、县、所三级网格化监管体系,对全市中小学校周边两百米左右的食品销售者实行网格化监管,实现校园周边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明确、量化、主动、及时和可持续,确保履职到位。对全市中小学周边的食品经营者逐一摸底统计,建立了1968家校园周边食品经营单位监管台账。市县实施专项监督抽检2096批次,检出不合格食品54批,立案查处案件72件,罚没款49.82万元,取缔无证无照食品经营者 10家。

现在,全市每个中小学都有专人值班,建设治安岗亭210个、护学岗1025个。“党员干部不忘初心,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很快就进行了整改,现在小摊贩没有了、‘三无’食品也没有了,我们更放心了。”住在东门小区的学生家长李娜高兴地说。

破难点——群众最多“跑一次”

“办事难、办事慢”、“多头跑、来回跑”,针对群众和企业反映的这一突出难点问题,在主题教育工作中,济宁市持续深化“一次办好”改革,推进党员干部在观念、能力、作风、规矩等全方位提升,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办事的快捷与便利。

市委、市政府成立了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同志任“双组长”的推进“放管服”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瞄准重点任务,挂图作战、集中攻坚。制定了优化提升政务服务20条措施,对全市各类审批服务事项办理流程进行再梳理、再精简、再优化。创新实施“市县同权”,将市级保留的230项行政许可事项,除上级部门委托行使的9项外,全部下放至各县市区同权办理。

为进一步提升政务服务水平,在主题教育中,济宁市开展了“大培训、大练兵、大比武”活动,出台了《政务大厅工作人员正向激励办法》,将工作实绩与干部选拔任用、经济奖励挂钩,进一步激发大厅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开通了帮办代办和“找茬”专窗,组建“红色帮办员”队伍,推行窗口无否决权机制,实现了服务窗口只说“Yes”、不说“No”。开设了“惠企政策兑现服务”专窗,为企业提供财会法律、融资担保、知识产权等方面的“打包”服务。在各级大厅推行免费邮寄、免费复印打印,企业开办免费刻制公章,最大限度为群众提供高效、便捷服务。刚刚上线的网上自动回访系统,发送评价信息23万余条,满意率达99.9%。

“以前办理不动产证的时候,需要去不同的窗口办理,来回跑、折返跑,很不方便,而且时间也很长,现在到不动产登记综合窗口半天就可以全办结,真是快多了。”正在市为民服务中心办理不动产业务的群众白圣波笑着说,“主题教育带来的不仅是党员干部作风的转变,更给群众带来了便利。”

解热点——全面消除“大班额”

随着济宁城市化率的不断提升,进城入学人数急剧增加,城区学校“大班额”问题日益凸显,城区一些好的小学、初中拥挤到教室多放一张课桌都困难。化解“大班额”问题是教育均衡发展的前提,也是广大群众关注的热点。济宁市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问题整改,着力健全消除大班额长效机制,进一步加大力度,持续推进中小学校新改扩建工程,实行周调度、月通报,列出清单、明确时限、倒排工期、压实责任,解决大班额工程建设成效显著。

红黄相间的崭新教学楼伫立眼前,简单大方的建筑风格为校园添色不少。9月份,济宁高新区第五中学焕然一新。“新校区教室宽敞明亮,办公环境也方便舒适,特别是教室里安装的智慧黑板,将现代科技和智慧教学相融合,为学生们提供了优质的学习环境,也为老师提供了丰富教学资源。”青年教师侯彦丽说。

截止到2019年10月底,济宁新改扩建中小学校已开工36所,开工面积40万平方米,完成投资10亿元,招聘教师 4284人,新增学位10560个,大班额问题有效缓解,66人以上的超大班额全面消除。

我来说两句 0人参与,0条评论
发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所转载稿件、图片、视频等内容仅出于向公众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公司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jnxww@163.com),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