辟谣!皮肤长红痣是肝病的标志?很多人都搞错了

2019年10月29日09:40  来源:央视《第一时间》

说到痣,一定会引起很多人的共鸣,因为几乎很多人身上都会有那么一两颗痣,再仔细观察这些这些痣,有些是黑痣,有些是红痣。

最近网上有传言称,皮肤上长红痣,是肝病的标志。很多肝病患者身上,都会长红色的痣。因此,让许多身上有“红痣”的朋友被吓得不轻。这种皮肤上长的红痣真的和肝病有关系吗?皮肤为什么会长红痣呢?

皮肤上长红痣和肝病没有太大关系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 佟春光表示,得根据他那个红痣的形态来看。大部分人尤其是成年人,身上长的红痣一般就是直径在一到五六个毫米左右。随着年龄的增长,红痣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大,它在医学上叫血管痣,或者樱桃痣。

这是一种良性的病变,本质上就是皮肤真皮乳头层里头的毛细血管扩张,跟肝病没有太大的关系。一般认为这种毛细血管扩张,可能跟他本身的代谢或者激素水平有一定关系,中医讲可能跟血瘀有关。

为什么有肝病患者确实会长红痣?

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肝胆外科 副主任医师徐佳解释到,肝病的中末期,肝脏对雌激素的代谢出现障碍,雌激素代谢出现障碍以后,就会造成身体一些局部的、尤其是动脉末梢的动脉小血管的毛细血管局部的扩张。那么这会造成一些小的红痣,医学上叫蜘蛛痣。

这些痣是由肝脏的雌激素代谢障碍引起的,但要单单说,如果有红痣就是肝脏的功能不好,那么这个命题是不对的。

专家表示,大部分红痣是樱桃红样血管瘤都是良性的。不影响健康,不传染,不会恶变,不必过于恐慌。只有出现一个小红点,向四周蔓延为多个毛细血管形状的蜘蛛痣,可能是肝脏出现了问题,才需要引起注意。

那么,除了蜘蛛痣,如果肝脏出现问题,皮肤还会有哪些异常的现象吗?

当肝功能损害达到一定程度,病人的身体上就会出现蜘蛛痣形态的小红点,这种小红点可能会比正常人稍微多一些。还有一个就是典型的叫肝掌。在病人手掌的大小鱼际的部位,会出现发红的情况。这也是由于肝脏的这个病变引起的。

随着这肝功能衰竭,出现黄疸,胆红素代谢也出现了紊乱障碍以后,他皮肤还可能变黄,那么本身皮肤还可能由于长期的黄疸,肤色逐渐变黑。它们的出现,可能预示着你的肝功能在慢慢变差。

哪种痣易引发疾病?

对于我们身体的痣,皮肤上也有些痣确实会影响健康,可能出现恶变。那么,对此我们应该如何辨别?

第一,看痣的对称性。如果是良性的色素痣,整个痣看起来是很均匀对称的。有色恶变可能性的色素痣,它的对称性就不是太好;

第二,看它的边界。良性的色素痣,跟正常皮肤的界限非常清楚,而且表面也很光滑。而怀疑恶变的痣,一般它的边界不是太清楚。有的时候可以像锯齿状一样,表面也不是太光滑;

第三,看颜色。良性的色素痣一般看颜色非常均匀,而怀疑恶变的痣,除了这些颜色,中间还会有时候掺杂着蓝色、白色,表面颜色不均匀,很花的感觉;

第四,看痣的大小。一般良性的痣都比较小,一般也就不超过五六毫米。

第五,看色素痣进展的情况。正常的色素痣,一般在身体上没有明显的变化。如果这个色素痣在短期内快速长大,甚至超过它本身的一倍左右,或者短期有破溃渗出,那这个时候我们要怀疑,它有没有恶变的可能性。

提醒大家,身上的痣如果出现以上这些变化,应当立即就医,最好是取活组织做病理切片检查,以明确诊断。尤其是长在手心、脚心、腋窝等特别容易摩擦的部位的痣都是需要提高警惕的。祛痣一定要选择正规医院皮肤科进行诊断后再治疗,并按照医嘱进行病理检查以及术后恢复,以免影响健康。

拓展延伸

NEWS

不少人奇怪,怎么癌症说得就得了?其实,癌症并不是一下子出现的,它有一个缓慢的发生过程。如果在癌前病变就能止步,那么癌症也就很难发生。

记好!6种常见的癌前病变

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

胃癌发展有一个大致的过程:

正常胃黏膜→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肠化生、异型增生→胃癌

慢性萎缩性胃炎可能属于癌前病变或癌前状态,癌变的风险相对增高;当胃黏膜出现上皮不典型增生、肠上皮化生(胃黏膜被肠型黏膜替代),可能是癌前病变的表现。

胃黏膜表面明显不平,且颜色是红白相间,但以白色为主

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症状:多为上腹痛、腹胀、腹部不适、食欲不振等。

慢性萎缩性胃炎通过胃镜及黏膜活检可以确诊,只要在慢性期及时接受正规治疗,通常不会癌变。

干预方法

1、检查:推荐浅表性胃炎每3年查一次胃镜,慢性萎缩性胃炎每1~2年查一次胃镜,并积极治疗。检测幽门螺杆菌,视情况进行规范的抗幽门螺杆菌治疗。

2、戒烟酒:萎缩性胃炎的严重程度和吸烟、饮酒正相关。

3、规律饮食:饮食要细嚼慢咽、少吃腌制食品、不要暴饮暴食、不吃辛辣霉变食物。

腺瘤性肠息肉→肠癌

肠息肉有很多类型,其中,腺瘤性息肉是公认的癌前病变,尤其是直径大于2厘米的,癌变的机会较高。

据悉,95%以上的结肠癌来自结肠腺瘤,一般从息肉到癌变,平均要5~15年。在这阶段,通过肠镜进行息肉切除,能大大降低肠癌的发生。

干预方法

1、检查:50岁以上每5年进行一次肠镜检查,每年进行1次肛门指检,发现息肉视情况处理。

2、戒烟戒酒:大量饮酒、吸烟,肠息肉的发生率也会提高。

3、少吃:高动物蛋白、高脂肪的食品,减少食用精粮,减少腌制、烟熏类食物。

4、多吃:每天一斤蔬菜半斤水果,把细粮的三分之一换成谷物、粗粮,比如豆类、红薯、小米、高粱、玉米等。

5、“33”运动:每周进行3次以上的运动,每次运动30分钟以上,有助于维护免疫系统健康和减少肠道炎症,癌症危险自然会大大下降。

肺结节:不典型腺瘤样增生→肺癌

肺结节中的不典型腺瘤样增生属于癌前病变。其中,结节越大,恶性的可能性也越大。

根据临床对上千例的肺部孤立性结节观察发现,肺部结节直径小于0.5厘米,恶性的可能性很小,大约在1%以内;0.5~1厘米时,恶性可能性为6%~28%;直径>2厘米的肺结节恶性概率达到64%~82%;直径>3厘米的肺结节,90%~95%为恶性。

干预方法

1、检查:一年做一次低剂量螺旋CT筛查早期肺癌。

2、戒烟:吸烟者肺癌发病率是不吸烟者的10倍,而戒烟可明显降低肺癌发生率。

3、注意室内通风:防室内微小环境空气污染,要注意保持室内通风,改善室内空气质量。

4、减少厨房油烟:烹饪尽量减少油炸、煎炒。炒菜前要开窗户、开抽油烟机,炒菜结束后抽油烟机要再开5-10分钟。

乳腺非典型增生→乳腺癌

乳腺癌发展要经过:

正常乳腺导管内增生→非典型增生→原位癌→浸润性癌

乳腺非典型增生可能是乳腺癌的癌前病变。单纯的乳腺增生症并不发生癌变,如果导管上皮高度增生及非典型增生则可能为癌前病变。一般将乳腺组织非典型增生、导管内乳头状瘤及乳腺囊性增生视为乳腺癌的癌前病变。

干预方法

1、检查:女性定期乳腺自查很重要,35周岁以下的普通女性主要使用超声检查进行体检;45-55岁围绝经期的女性最好每年做一次钼靶检查。如发现有癌前病变,建议遵医嘱复查并看是否需要手术。

2、不乱用雌激素保健品:乱用雌激素类产品可能导致乳腺导管上皮细胞增生,甚至发生癌变。

3、少吃高脂食品:少吃油炸食品、奶油、奶酪及各种甜食,控制脂肪的摄取,避免肥胖。

4、保持好心情:负面情绪很容易导致机体内分泌紊乱,跟乳腺疾病有一定关系。

5、适当运动:是预防乳腺癌发生的重要因素。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宫颈癌

宫颈上皮细胞在HPV持续感染后,可从发生非典型增生再转变为癌变,这个时间可长达10年或更长时间。

其中,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也就是常说的宫颈癌前病变,分为一、二、三级别,级别越高越容易癌变,而级别越低越好治疗。

要注意!性生活、妇科检查后有少量阴道出血的现象就是接触性出血,有可能是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症状。

干预方法

1、检查:有性生活的女性,每年应做一次TCT及HPV检测。如有异常,则需要进行阴道镜检查或活检。

2、积极治疗炎症:积极治疗慢性宫颈炎及宫颈癌前病变。性生活要注意卫生。

3、接种HPV疫苗:条件允许下可接种宫颈癌疫苗,预防宫颈癌发生。

4、防止过度疲劳:不良生活习惯会降低人体免疫力,给病毒入侵制造机会。

虽然,萎缩性胃炎、息肉、肝硬化......这些情况都可能与癌症相关,但它们从良性疾病发展到癌前状态再演化成癌变却有相当长的一段距离,所以不必惊慌。不过,一旦发现也要引起足够重视,积极治疗和调整生活方式。

我来说两句 0人参与,0条评论
发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所转载稿件、图片、视频等内容仅出于向公众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公司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jnxww@163.com),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