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故里的“时光守护者”

2019年08月18日20:32  来源:济宁新闻客户端  作者:贺魁 田蕾

济宁新闻网讯(记者 贺魁 通讯员 田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需要加强对文物的保护和利用。在曲阜,有一支与新中国同龄的古建筑维修队,他们以匠人精神,时代担当,成为三孔古建筑群的“时光守护者”。

“三孔”古建筑群与北京故宫、承德避暑山庄并称为“中国三大古建筑群”。孔祥民是这些珍贵古建的维修师,干了37年的古建维修,每天去“三孔”转转,随时掌握每栋建筑的健康状况,已经成了习惯。

曲阜市三孔古建筑工程管理处主任高级工程师孔祥民:“这叫金龙和玺彩画。你看到龙了吗?上边全都是贴的金(箔),还有那些线条也都是贴的金(箔),它就跟故宫就是一样的级别。”

这支古建维修队是1949年为了保护修缮“三孔”内很多濒临倒塌的古建筑而成立的。当年的队伍里,张家干木匠的活,王家就刷油漆,各家继承衣钵,一代一代接续。上世纪80年代,年轻的孔祥民被调入“三孔”,作为第三代维修师进行重点培养。

曲阜市三孔古建筑工程管理处主任高级工程师孔祥民:“首先是跟着我的师傅搞奎文阁的勘察测绘,鸟粪和灰尘有多少呢?有六七公分厚。可是呢,既然进了这个行业,扎进去,感觉还挺有意思。咱们的传统建筑,可以和任何国家的建筑来媲美,越干越喜欢。”

伴随新中国的成长,各级拨付给“三孔”的修缮款逐年增加,维修队也在壮大,但相对于庞大的古建筑体量,资金和人手依然捉襟见肘。集成了历代彩画艺术精华的“三孔”古建彩绘,就一直没能进行过系统的保护维修,出现严重的起甲、剥落现象。

曲阜市三孔古建筑工程管理处主任高级工程师孔祥民:“彩画是保护木结构的,就跟咱们人的衣服一样。它衣服破了烂了,或者是没有了,我要给它重绘;如果说补绘,我就给它补一补;然后说衣服脏了,我给它洗清洗一下子。”

2013年1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到曲阜考察时强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三孔古建维修迎来了新契机。2014年,“三孔”彩画工程立项启动,这是清末至今一百多年来的第一次系统保护维修。整个工程用时十年,预计投入3亿元。

曲阜市三孔古建筑工程管理处主任高级工程师孔祥民:“加快速度,三年五年把这个项目完成了。我很不认可。我就直接就说了,我说这个项目,咱不是为了就是说追赶时间,要按工艺进行。”

文物修复一旦出现问题,就是一辈子的遗憾,也是传统文化的巨大损失。彩画修复,维修队坚持严格按照原材料、原工艺、原形制和原结构执行,每一处修缮,都要经国家文物局批复才能开始。四十多道彩绘修复工序,一道都不少。维修队先在大成门进行小面积研究性试验施工,历时1年半,先后邀请了国内顶级专家连续5次进行反复论证,最终才开始整体施工。

曲阜市三孔古建筑工程管理处油漆彩绘队队长王明亮:“你像单皮灰地仗彩画那就比较麻烦,地仗层非常薄,彩画要掉就掉一块,就掉了了。起甲的部分,裂缝的部分,就一点一点打胶。把老彩画尽量不干预,保留它原来的历史信息尽量不动。”

古建维修是个细活儿、慢活儿。采购的物料要存放三到五年,等性能稳定以后才能使用;一名维修师也至少需要三到五年的培训,在老师傅的言传身教中,才能慢慢领悟其中的精髓。

曲阜市三孔古建筑工程管理处油漆彩绘队队长王明亮:“第一个要求是人品,第二是实在。”

知道这活不易干,更怕徒弟不好好干砸了自己的招牌,孔祥民和王明亮收徒前先要用几年时间考察年轻人。明代建筑孔府前上房的彩绘和油漆修缮工作,王明亮已经放心地交给两个徒弟负责了。

曲阜市三孔古建筑工程管理处油漆彩绘队队员彭磊:“拿起来这个笔来,手不能发抖,要一笔一画把这个工序勾出来,描好。”

古建维修师是三孔的无价之宝,留住他们,才能留住文化的根。这些年,随着传统文化保护力度的加大,各级财政支持力度不断增强,维修队的福利待遇也越来越好。如今,三孔古建维修队已经发展到500多人,是我国最大的古建维修队伍。坚守初心,秉承匠心,专心致志做修复,维修师们在追求尽善尽美中传承传统文化的魅力。

曲阜市三孔古建筑工程管理处主任高级工程师孔祥民:“我们今后会进一步加强古建筑营造技艺的传承和人才培养的力度,让传统古建筑成为阐释我们传统文化的载体和新时代文明实践的重要基地。”(《济宁新闻联播》)

我来说两句 0人参与,0条评论
发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所转载稿件、图片、视频等内容仅出于向公众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公司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jnxww@163.com),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