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南四湖:治出绿水青山 搬来金山银山

2019年08月06日08:21  来源:济宁新闻客户端  作者:王超 张裕详

济宁新闻网讯(记者 王超 通讯员 张裕详)在新中国成长史上,南四湖既有红色基因,又曾是污染治理的一道难题。为破解这道难题,南四湖治污跨越了30年。党的十八大以来,绿色理念引领新时代发展。更严苛的标准和更系统的治理,使得曾经的“酱油湖”重回生态湖。南四湖治污治出了绿水青山,也为当地搬来产业转型发展的金山银山。

南四湖深处的渭河村,依靠身边的一泓碧水,如今做火了旅游产业。盛夏时节,绵延几公里的水上街道,总能吸引纷至沓来的游客,饱览湖上美景,体验渔家文化。而在30年前,这是村民想都不敢想的场景。

上世纪80年代,“家家点火、户户冒烟”的工业化进程,让这个凭一曲《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而深烙在几代人记忆里的红色湖泊,几年时间里就变成了“酱油湖”。那时候,在汇入南四湖的53条河流上,分布着4000多个排污点,不经处理的工业废水直排入湖。1989年参加环保工作的王云,目睹了污染的发生。

济宁市生态环保局微山县分局主任科员王云:“我那时候是做水质监测的,南四湖从南到北我基本上都转过,老百姓形容的比较形象的就叫酱油湖,看到老百姓辛辛苦苦养上一年的鱼,没有一点收成,全部都是因为污水来了以后死掉了,我们的心情也是很沉重。”

漂在湖上的渭河村人,那时还以划船捕鱼为生,因为污染,他们曾是全县最穷的村。

微山县渭河村党支部书记孙茂东:“祖祖辈辈生活在微山湖上,就靠捕捞打渔吃饭,整个微山湖里没有鱼了,老百姓就要穷。”

治污,从1989年开始。那一年,微山开始对企业征收排污费。

济宁市生态环保局微山县分局主任科员王云:“第一年只收了16块钱的排污费,我印象非常的深刻,违法成本太低,说实在的,没有信心,看到这一湖水,怎么能治好啊?”

对王云他们来说,治污是大山一样搬不动的难题;但对湖区居民而言,却是事关生计的渴望和期盼。1996年,淮河流域开展零点行动,我市按照国家最高标准治理污染,几十家不达标企业被关停,而重拳治理南四湖污染,正是从标准加严开始。2003年,南四湖成为国家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调蓄水库和调水通道,微山县清理了10万多平米的湖区网箱网围。党的十八大以来,绿色理念引领发展,又再次加严治污标准,仅水中COD含量一项,就要求降到20mg/立方米,高出国家最严标准2倍还要多。我市一家排放完全达标的企业,今年还要新上中水回用系统,废水排出量能减少6成。

山东能源淄矿集团唐口煤业副经理庄付永:“一是确保水质达标,第二,我们就是尽最大化(的能力),减少矿井水的外排量。”

南四湖治污,不仅治理标准一再加严,治理模式也不断创新。“治(污水源头治理)、用(中水回用)、保(末端生态净化)”相结合的组合拳,搭建起了南四湖治理的生态系统。曾经的劣五类水质,如今已全部达到地表三类水标准。曾经全县最穷的渭河村,也在过去几年发生巨变,湖上旅游、高标准坑塘养殖等生态产业,带动村民年人均收入提高到3万多。

然而,南四湖治理的脚步还没有停止,眼下,被列入山东省级自然保护区的南四湖,又将执行更严格的保护标准,一批不符合自然保护区定位要求的产业和企业,将彻底退出。在这一次产业转型中,治理出来的绿水青山给微山搬来了金山银山,他们不光瞄准新能源、新医药等新兴产业;还做好水文章,今年将通过国家5A级景区和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建设,打造环微山湖旅游经济带。

微山县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朱素梅:“微山湖的这一湖碧水,为我们文旅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逐步将文旅产业打造成我们微山县的重要的支柱产业,实现富民兴县。”(《济宁新闻联播》)

我来说两句 0人参与,0条评论
发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所转载稿件、图片、视频等内容仅出于向公众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公司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jnxww@163.com),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