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大学学生赴济宁暑期实践:感悟三下乡 青春筑梦行

2019年07月18日11:07  来源:济宁新闻客户端  作者:李欣格

济宁新闻网讯(通讯员 李欣格)大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和希望,肩负着伟大复兴的重任。为贯彻落实党加强社会主义和谐建设的方针,响应党和学校三下乡活动的号召,7月14日,济南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感悟三下乡,青春筑梦行”暑期社会实践团来到济宁市任城区二十里铺街道付庙村开展教育帮扶、温暖支教等一系列活动。

济南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感悟三下乡 青春筑梦行”暑期社会实践团由一名指导老师、一名队长以及七名队员组成,通过开展感恩教育活动、环保宣讲,让村民切实感受到国家对农村学子的扶持力度以及对教育的重视程度。

7月15日下午5点,一首《感恩的心》在付庙村党群服务中心响起。在熟悉的旋律中,实践团成员通过提问“什么是感恩?”、“日常生活中我们如何做到感恩?”等问题,让孩子们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中,既加深了对“感恩”的理解,在心里埋下一颗“常怀感恩之心、热爱祖国”的种子,又拉近了父母和子女的距离。

实践团成员还为小朋友们带来爱国宣讲,通过歌曲《我的中国心》、诗歌朗读《中国了不起》、“祖国知多少”有奖问答等活动拓展小朋友们的视野,丰富认识,让小朋友们更加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

7月16日,实践团成员通过生动的讲解,有趣易懂的例子,触目惊心的图片,让大家对加强环境保护和垃圾分类有了最直观的感受,大家都表示收获良多。

7月17日,实践团通过实地调查付庙村环境保护情况和村民们对垃圾分类的了解情况发现,随着农村环境治理力度加大,农村已不再是传统的“垃圾乱堆、污水横流、尘土飞扬”的形象,干净畅通的乡间小路,文艺规整的农房墙体,都让人眼前一亮,就连犄角旮旯处也难觅垃圾踪迹。做好农村垃圾处理工作,首先要源头分类,过去各类垃圾混在一起,通过填埋或焚烧等方式处理,不仅处理量大,设备损耗快,而且有害垃圾极易产生二次污染,影响生态环境。为了帮助村民真正掌握垃圾分类的标准,成员们走进村民家里,手把手的教大家如何做好垃圾分类。

为期四天的社会实践活动,对大学生而言,是参与社会实践是走近基层、学以致用的重要途径,对丰富同学们人生阅历、了解农村生活现状具有重要意义;就付庙村百姓而言,大学生的到来对当地教育发展,扶贫工作具有积极推动作用,实践团七名成员热情高涨、团结合作,始终以“传递爱心,播种希望”为宗旨,发挥学院学科优势,结合当地特色,希望通过支教、扶贫等实践活动,切实给当地百姓带去帮助,树立新一代青年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感,让社会实践活动真实、充实、更有意义。

我来说两句 0人参与,0条评论
发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所转载稿件、图片、视频等内容仅出于向公众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公司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jnxww@163.com),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