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大运河历史文化长廊” 培育发展新动能

2019年05月13日08:48  来源:济宁新闻客户端  作者:贺魁 王如光 张明

济宁新闻网讯(记者 贺魁 通讯员 王如光 张明)京杭运河纵贯我市,沿线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我市在2014年大运河“申遗”成功后,着手打造“大运河历史文化长廊”,运河沿线一系列重点工程的推进,在保护传承好文化遗存的同时,也形成推动我市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古运河河道上,过往船只沿着31道大小闸门向上缓慢攀爬,最终翻过水脊。在位于汶上县的南旺枢纽考古遗址公园3D影视展厅内,现代声、光、电技术再现了千年运河的繁盛场景。

讲解员:“汶上南旺位于整个京杭大运河全线制高点,被称为运河“水脊”,通过南北两闸的联合运用,实现了南北分水的定量控制。”

南旺分水枢纽是大运河全线科技含量最高的“心脏工程”,在规划、建筑和管理等方面代表了17世纪世界工业革命前土木工程技术的最高成就,确保了明清两代大运河连续500多年畅通无阻。

汶上县文化和旅游局文物保护科科长刘建康:“它在巨大的时间和空间角度完成了水资源的调度调配,从而保证了明清两代大运河漕运的畅通。”

济宁号称“运河之都”,有竹竿巷、东大寺、崇觉寺铁塔、太白楼等众多历史遗存,我市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留住历史记忆。竹竿巷位于大运河南岸,当年漕运繁盛时,南方的漕粮船带来了大量的南方竹子,巷名由此而来。

竹竿巷竹器经营户张步升:“我从这里干了几十年了,老辈的传下来的,丢了可惜了,所有还得继续进行下去,虽然现在竹笼用的少了,卖的少了,为了(传承)文化坚持下去。”

玉堂酱园是一家有300年历史的“中华老字号”,是大运河文化融南汇北的代表,有“味压江南”的美誉。

山东玉堂酱园有限公司酱菜车间副主任王海涛:“玉堂酱菜为了保持这个老味,必须采取这种传统的方式,咱是完全利用原来的老法,所有的选材、原料、周期和特殊的环境,造就咱玉堂独特的风味。”

在做好文化遗产保护的同时,我市还不断加大文旅融合力度。以运河文化为灵魂的大型文化旅游项目——济州古城也已开工建设。

济州古城项目总经理周啸尘:“在济州古城项目里,我们就要将这种流动的文化和凝固的文化融合在一起,相辅相成,重现济宁在明清600年间运河之都的盛世。”

围绕“大运河历史文化长廊”建设,我市充分研究运河遗产的文化内涵特点,在尊重历史、保持原貌的基础上,激活运河文化遗产潜力。我市已规划重建大运河总督署博物馆,目前项目已完成房屋冻结、入户摸底等工作;济安台古文化街区综合开发项目也已完成规划方案编制,将同步挖掘老运河、越河底蕴,建设古文化旅游街区。届时,串联起这些运河文化景区,将运河历史、运河风情、运河民俗等元素融入研学旅游业态,打造研学旅游“济宁样板”。(《济宁新闻联播》)

我来说两句 0人参与,0条评论
发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所转载稿件、图片、视频等内容仅出于向公众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公司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jnxww@163.com),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