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五一|这些劳动者的时间线,是这个城市最美的轨迹

2019年04月30日20:00  来源:齐鲁晚报  作者:杨柳 李姣 盖鸣霆 王仰浩 宋娜

如果可以选择,

在即将到来的小长假,

不管你是外出还是宅家

肯定是想怎么畅快怎么来吧?

在我们身边有这样一群致力于让生活变得更美好的人,

他们是辛勤的“城市美容师”,

他们是守护“美好生活”的普通劳动者,

让我们一睹他们的生活吧

清晨5点 环卫工人邓月苓已到岗

见证环境改善 感受城市之美  

清晨五点钟,大多数人还在睡梦中时,有这么一群人已经穿梭在街头巷尾,挥舞着扫帚开始工作,他们就是这座城市的美容师——环卫工人。今年51岁的邓月苓是一位有着15年工作经验的老环卫工人,在五一劳动节前夕,记者有幸走近她的生活,感受她的辛苦和快乐。

清扫完成时 整个内心随着道路变敞亮了

从2015年开始,由于人手不够,邓月苓的工作从两班倒变成了早五晚六的全天模式,除了早饭和午饭的短暂时间,她基本一直在路上。“说辛苦确实也辛苦,但我很喜欢这份工作。”邓月苓说,看到道路经过自己清扫变得干净整洁,是她一天最开心的时候。“清扫完成的时候,整个内心也随着道路变敞亮了。”

工作15年,虽然辛苦,但邓月苓也切身感受着这座城市的变化。“十几年前刚进这一行时,市中心的卫生状况还好,但城市外围的卫生状况并不算好。”邓月苓说,以她负责清扫管理的路段来说,以前每天早上清扫时,路边堆放的炉灰、塑料袋很多,后来随着商家逐渐使用燃气,路边丢弃的炉灰逐渐减少直至消失。“现在路边的各种垃圾都在变少,再加上洒水车和清扫车的上路,也为环卫工人减轻了不少工作量。”邓月苓告诉记者,现在市民的整体素质也在逐渐提高,相较于之前,大家对环卫工作也日渐理解和支持,整个城市都在慢慢变美。

每天早上5点前出门,下午6点后才能下班回家,邓月苓将每天一半多的时间都给了工作。“我孙子今年6岁了,他上幼儿园期间,我没能接送他一次。”邓月苓说,虽然工作辛苦,但家人给了她充分的理解。“现在孙子出去玩,看到别人随手丢弃的瓶子等垃圾,都会主动捡起来丢进垃圾桶。”邓月苓笑着说。

这十五年来 她陪这座城市走过每个清晨

4月27日上午9时,记者在红星路和琵琶山路交叉口见到邓月苓时,她正在捡拾马路上的垃圾杂物。邓月苓告诉记者,由于环卫工人人手不够,她除了负责清扫市第十二中学和皇营路口之间的红星路段,还负责管理从市第二人民医院向东至红星路洸府河桥之间的保洁工作。

“我们的工作范围包括道路两侧的人行道、非机动车道的清扫和机动车道的垃圾捡拾。”邓月苓说,每天早上5点他们准时到岗,开始第一遍清扫。6点半前,完成负责路段的第一遍清扫,6点半到7点是早饭时间。7点返岗后,再开始一轮捡拾,最后还要进行一遍清扫,直到中午12点下午班的工人上岗后,他们才能下班。“每天的第一遍清扫是最累的,因为经过一个晚上,路面上的废弃物比较多,不仅有生活垃圾,也有路人随手丢的烟头、包装盒等,还有路两边树上掉落的树叶、树枝。”

在和记者交流过程中,邓月苓并未放下手中的活,一边说着一边麻利地将视线范围内的垃圾捡拾进垃圾车。“由于早上5点到岗,我必须在4点40分前从家出门。夏天还好,天亮得比较早,冬天时,外面乌黑一片。”邓月苓说,不少市民偶尔见过这座城市清晨5点的样子,但她这15年来,几乎看到过每个早上5点的济宁,不管是晴天还是雨天。

上午11点半 交警孔琳琳忙疏导

“不放过一个违法行为,市民出行就多一份安全”

“小朋友,等一会儿过马路,看着车”、“大爷,您的车子麻烦往路边稍微挪一挪,不安全”……采访孔琳琳的时候正值午高峰。丰泰中学助学岗前,刚刚放学的孩子们如同一支大部队,从校门口集中涌了出来。原本就不算宽广的小路,由于孩子们的出现再加上接送车辆、午高峰的车流,一下子变得拥堵不堪。孔琳琳忙碌地在车流与人流中疏导着,一会儿示意机动车停车,牵着孩子的手快速通行斑马线;一会儿又示意行人稍作等待,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集中、快速通行。

从警十二年 在路上的时间比在家里多

这样的场景对于孔琳琳来说,早已习惯。从2007年参加交警工作到现在,每天的工作都是繁忙而紧张。巡逻、处理各种交通违法行为、疏导交通、夜查,经常一忙就是一整天。

孔琳琳告诉记者,她们特勤中队负责的辖区主要包括火炬路、长虹路、任城大道等“四纵四横”八条道路和杨家河公园。时间久了,每一条街的交通难点都熟记于心。比如,长虹路周边居民区密集,非机动车、行人的违法行为较多,交警必须重点查处;新元路周边饭店较多,机动车乱停乱放严重;杨家河公园作为重要的休闲娱乐场所,节假日游玩的市民较多……

“我们特勤中队还有个不同的地方,就是每天都要更多地开展路面巡逻。尤其是创建文明城市以来,从早期七点上班一直忙到到晚七点下班,已经成了家常便饭。再加上每周还要举行一次夜查酒驾,最忙的时候甚至要一连工作十七八个小时。”孔琳琳告诉记者。

辛苦倒是不怕,怕的是市民不理解。“就拿最近开展的行人、非机动车违法行为来看,有好多的市民表示不解,甚至与民警争吵。”孔琳琳说,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他们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市民充分了解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以及创建文明城市的重要意义。

“铿锵玫瑰”  盛开在街头绽放芬芳

除了是一名交警,孔琳琳还是一名军嫂,更是两个孩子的母亲。虽然自己的工作很忙,但是丈夫的工作更忙。由于结婚以来两人一直两地分居,几乎整个家庭的重担都放在了孔琳琳身上。即便如此,她还是没有影响到自己的工作,反而以优异的成绩成为警界的一朵“铿锵玫瑰”。

2017年,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鏖战正酣,她带领队员们早出晚归,站岗执勤、道路巡逻、改善交通设施、维护交通秩序……每天户外工作都在12个小时以上。两个孩子,大的不到6岁,小的不满1岁,早晨朦胧出发上岗,夜深人静下班回家,早晚两头都和孩子们见不上面。时间一长,孩子见到妈妈时已感到陌生。当时孔琳琳身患乳腺炎,经常引起发烧头疼。可在近七个月的时间里,她始终以高昂的热情、十足的干劲坚持在一线工作。

无论风霜雨雪、严寒酷暑,她都在劝导行人、指挥车辆,嗓子哑了就用哨子疏导交通,坚信“不放过一个违法行为,市民出行就会多一份安全”——这就是孔琳琳,虽然没有男警察那样强壮的体格,但却用雷厉风行的作风和女性特有的细心和耐心,成为街头最美的一道风景。

下午1点 工人季华“淬”技艺

“每天的工作都是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季华是山推履带底盘车间里的一位热处理师傅,他像很多产业工人一样,每天按时按点奔波在生产一线。1987年进厂到现在,30多年如一日,上千万个链轨节从他的手里经过。别看这些工件不起眼,它们可是推土机、挖掘机上的重要零部件,直接影响着整机的工作效率。“链轨节也像人一样,需要不断的磨砺才能成长,工件只有经过热处理——踏面淬火才能提高机械性能、增加耐磨性。”在季华看来,他在磨砺工件的同时也在磨砺着自己的技艺,在一遍遍的淬炼中,书写着产业工人不可替代的个人价值。

每天比别人多工作一小时 创造部门热处理最好记录

“加工第一件产品和第一百万件产品时的感受是不一样的,只要用心去干总会找到规律。”季华说,工作几十年以来,他习惯了“一天当两天用”,每天坚持比别人多工作一小时,对工件热处理硬化层控制深度一遍遍试验,再不断对比,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论”,不断提高着自身的技能。

在生产线上对工件进行热处理,又叫“淬火”。季华对自己技能的提升,也像工件热处理那样,在不断淬炼中,使自己逐步具备了工匠技能。不仅如此,他还围绕工艺创新、质量提升,总结提炼了“一观、二调、三查、四检”的热处理工序法,确保中频感应热处理工序的产品质量不出问题,为公司营销驱动向产品驱动的转型,提供了产品品质保障。

2010年,公司决定组建履带二工厂,选派他去负责链轨节热处理工作。面对全新的热处理设备,他将自己多年总结出来的经验应用到实践中,将链节质量提升到一个崭新的水平。用三个月时间将月度工件首剖切合格率由原来的80%提升到100%,并且一年中有10个月达到了100%,创造了事业部热处理最好记录。至今近9年都保持在这种水平以上,确保了核心零部件的产品质量。

“不争第一就是在混” 两年创造经济效益上百万

工作中,他视质量为“尊严”,常对徒弟们说:“我们每天的工作,都是在书写自己的历史,我们要对自己负责。产品不会说谎,它能真实反应我们工作的认真程度。”为了保证大批量生产的产品质量、提高团队的技能水平,季华通过“说给他听、做给他看、说给我听、做给我看”的培训方法,对班组员工进行“四步法”的培训,提高了生产效率,使班组的工件首剖合格率始终保持100%。其中135MD产品8年累计产出300多万件,没有任何内外部质量信息反馈,得到用户的广泛认可。

“不争第一就是在混”,在完成生产交付的同时,季华还是技术攻关的“行家里手”,积极参与企业的降本增效。两年来,累计实施攻关项目30个,创造经济效益近200万元。

2018年9月,新产品350GA链节踏面淬火任务交到了季华手上,这是全国最大节距的链节。面对这个单节重达118斤的巨无霸链节,他仔细观察工件各部位的加热情况,反复调整工装,调整导磁体分布,连续奋战两天一夜。9月16 日,淬火一次成功且首剖合格,加之以前全国最小节距090GA/GB链节踏面淬火的调试生产,全国最大和最小节距的链节都在他的手中加工完成,季华的职业生涯又攀上了一个新高峰。

晚上8点 护师朱群查看病历

“哪有什么节假日,守护病人是头等大事”

五一小长假即将到来,不少人已经满怀憧憬,陪家人、会亲友、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但是有那么一群人,世界再大也不能说走就走,因为对于他们而言,有一群人等着他们去守候,他们就是每时每刻都坚守在岗位的医护工作者。

“对于我们医护工作者来说,五一假期和平时没有什么不同,甚至比以往更加忙碌。”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急诊科主管护师朱群说,通常来说,假期期间多数人会聚会喝酒、暴饮暴食,发病的人很多,而且还有一些人平时工作忙,在节假日时专程赶来检查看病。朱群告诉记者,平时急诊部一天就要接收四百位左右的病人,节假日期间能达到五百以上。“虽然牺牲了一些休息和陪伴家人的时间,但作为医护工作者,守护病人是头等大事。”朱群说,因为医生和护士是和人命打交道的,人命关天的大事理应放在第一位,而且医护人员的守护和鼓励很可能成为患者及家属的精神支柱,医护人员的及时救治对患者意义重大。

采访中,朱群和急诊科护士梁玉璐分别向记者讲述了两件印象深刻的故事。一个脖子被砍伤的三岁男孩,送到医院时气管已经暴露在外面,血流不止。得知情况后,医院立刻组织耳鼻喉科的医生前来会诊,现场保护气道、维持男孩呼吸状态。在被推去做手术之前,医生护士一直陪伴在男孩和其家人身边,给予他们很大的精神支持。最后男孩抢救成功,待生命体征平稳后转入了监护室。

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家患有心脏病,某天上午来到医院就诊,老人在翻身过程中发生了心脏室颤,即最恶性的心律失常。附院护士侯文凯一直陪伴在老人身边,对病情预估做的比较好,立刻取来除颤仪为老人进行除颤。除颤后老人的神志很快就清楚了,心脏也恢复了正常跳动,通过后续治疗也得到很好的效果。因为老人自己学过中医,明白如果不是护士及时预判和救治,后果将不堪设想。回到家后,老人四处打听救他命的护士是谁,之后更是专程从家中赶来。老人立刻认出了侯护士,并将自己准备好的包裹塞给他,站在原地对侯护士鞠躬,随后就离开了。“老人走了以后,侯文凯护士才反应过来,打开一看发现是两千元红包。”梁玉璐护士说,因老人已经离开,侯护士只能联系汇报给医院,调查老人的资料,通过医院与老人取得联系并归还了红包,老人为此又专门寄来了感谢信。

受访医护人员说,救死扶伤是医务工作者的职责,最开心的就是得到患者的认可。“看到他们日渐康复,再辛苦也值得。”

我来说两句 0人参与,0条评论
发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所转载稿件、图片、视频等内容仅出于向公众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公司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jnxww@163.com),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