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第十三章 潘同知呈上锦囊计 杜知州敬献臭鲤鱼

2019年04月17日08:42  来源:济宁新闻客户端  作者:杨义堂

济宁州衙门口对面的墙前,在往日张贴皇榜告示的地方,人们围得水泄不通。外面的在喊:“里面的,念一念,这回要杀谁的头啊?”

里面的在拼命向外挤:“别挤了,别挤了,不是杀头的,是什么皇帝要广纳善言的,嘛意思!”

人们渐渐散去。

济宁同知潘叔正踱步来到告示前,只见上面写到:

圣旨:

今天下承平日久,民胞物与,朕将广纳善言,道不远人,决不因言获罪,凡上书奏民事者,虽小必以闻。

钦此。

潘叔正凑上去,看看圣旨的格式,不错,确实是真的!自己想想,不免又哑然失笑:嗨,谁敢假传圣旨,还各府州县到处乱贴呢?是真的,千真万确!永乐皇帝皇恩浩荡,要开启圣听,广纳善言,了解下面真实的想法啦!

一连几天,潘叔正像换了一个人似的,神清气爽,走路时都哼起了小曲儿。他一气哈成,草拟了关于开通会通河的奏折,又字斟句酌,反复修改,一遍遍用蝇头小楷誊写在宣纸上,最后装进公文袋,用蜡封封好,亲手交给驿丞,又如此如此这般,千嘱咐万交代,方才放心。

知州杜晓言这几天也在思考圣旨的事儿:这皇帝老儿肯定是嫌各地上报的祥瑞不带劲儿,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说服力不强,则难服天下人啊!机会,机会来了!

杜知州越想越高兴,这是皇帝让我给他老人家敬献祥瑞啊,朝堂之上,我济宁州敬献了一个大大的祥瑞,满朝文武一片惊讶之声,皇帝哈哈大笑:传旨——济宁州连升三级!

杜知州想想,不觉又黯然神伤:可是,这独具特色的祥瑞在哪里啊?

衙门外传来一片嘈杂的人声。

门口的衙役们在驱赶一个身着破旧道袍、面色黧黑,头发凌乱的老道士。

可是,那老道士双手捧着一条已经发臭的大白鲤鱼,不仅不走,还大声地向衙门里喊着:“祥瑞到了,请知州大人来接祥瑞!”

围观的人都在哈哈大笑。

一个衙役进来通报,向杜知州如此这般一说,杜晓言翻翻眼皮:有门,死马当活马医,别管好歹,先出去把祥瑞接过来再说。

杜晓言出来衙门,老远就闻见了臭鱼味儿,屏住呼吸,上前接鱼。

老道士说:“祥瑞乃大明王朝国运之天象,请杜知州一步三叩首,来接祥瑞!”

旁边的人哈哈大笑。

杜知州是个绝顶聪明之人,他从四周人们的眼光里看到了嘲弄。心想,我是一州百姓的父母官,岂能被你耍了不成?他大声喝道:“哪里来的骗子,胆敢拿一条臭鱼敢戏弄本官不成?来人啊,给我棍棒伺候,轰出去!”

老道士哈哈大笑:“是你非知,周武王伐纣时,就有这样一条大白鱼跳到了武王的船里,武王因此旗开得胜。这条白鱼可是祥瑞之上品啊,想那解缙等在皇帝身边的官员个个都是饱学之士,看到白鱼就想起周武王,献此祥瑞就等于夸赞我朝皇帝是武王在世,一定会龙颜大悦,保佑你连升三级!你如果不要,我就去送给兖州知府,那时候你再后悔就来不及了!”

道士说罢,捧着臭鱼,转身就走。

杜知州听得句句在理,看到道士要走,知道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紧跑两步,拦住道士,纳头就拜:“老道士,不,爷爷在上,请受下官一拜,这个祥瑞之物,我收下了,钱么,请随我到衙门去取,多少您来定。”

杜知州从到时手里接过臭鱼,像元宝一样捧在怀里,原来的腥臭已经变成了香雾,他使劲闻一闻,竟然沁人心脾。在他眼里,此时别人的哄笑已经变成了赞美,他捧着臭鱼,带着老道士和一班衙役,大摇大摆地走进衙门里去。

道士跟在后边,一边走一边说:“慢点儿,慢点儿,这是祥瑞,不是别的,要毕恭毕敬才行,在敬献朝廷之前,要摆到香案上,焚香沐浴,一日三叩头,这祥瑞才能上达天庭,言说好事。在你敬献祥瑞之时,朝堂之上,雅乐声声,芳香扑鼻,御花园里鲜花绽放,泉水飞瀑,护城河里天鹅翔集,彩虹飞架,满朝文武都会因此向皇帝祝福。皇帝不给你加官进爵,还会给谁呢?”

杜知州已经心花怒放,把臭鱼摆到大堂的案几上,日日戒斋沐浴,焚香叩头。他让人为臭鱼订做了一个镀金礼盒,让老道看好了黄道吉日,套了马车,装到车上,向金陵方向日夜兼程,敬献祥瑞去了。

金陵乾清宫。皇帝正在批阅奏折,看到济宁同知潘叔正关于治理会通河的折子,眼前一亮,大叫一声:“好啊,元代的京杭大运河只有济宁一段二百多里的会通河一段不通水,如果修通了会通河,运河漕运将会重新恢复!来人啊!”

秉笔太监应声道:“在。”

朱棣说:“请解学士和姚和尚来,我想听听他们的意见。”

不一会儿,解缙和姚广孝一前一后来到了乾清宫。

朱棣说:“两位爱卿,你们先看看潘叔正的奏折,帮朕拿个主意。”

两位凑在一起看完,解缙率先站起来,发表高见:“圣上,这大运河从公元前486年始凿,迄今已经一千七百多年。在漫长的岁月里,经历了三次大规模的兴修。”

朱棣十分感兴趣,说:“解学士才高八斗,学富五车,说来听听。”

解缙胸有成竹地说:“这运河第一次是开挖在春秋末期。吴王夫差为了北上伐齐,争夺中原霸主,调集民夫开挖自今扬州向东北,经射阳湖到淮安入淮河的里运河,因途经邗城,故得名“邗沟”,把长江水引入淮河,成为大运河最早修建的一段。第二次是隋朝统一全国后,建都长安,为了控制江南,使江南的物资运往洛阳,下令开凿从洛阳北到北京,南到杭州的大运河。第三次是在元朝定都北京后,使运河南北相连,不再绕道洛阳,新的京杭大运河比绕道洛阳的隋唐大运河缩短了九百多公里啊!”

朱棣微微点头。

解缙接着阐明自己的观点:“如今,圣上效法先王,广开言路,潘叔正这些些微小吏的折子才能上达天听!济宁同知潘叔正既了解当地事情,又为社稷黎民着想,建议开通会通河,确实是一个绝妙的计策,圣上应该尽快实行。”

姚广孝一听,义愤填膺,气呼呼地站起来说:“圣上,万万不可!解学士虽然学问甚高,却不切合当今的实情!圣上明察秋毫,切不可偏听偏信,陷于水火之中,到时候,天下大乱,朝廷无法抽身,悔之晚矣!”

朱棣惊恐的瞪大了眼睛:“啊,老和尚,会有此事么?说来听听。”

姚广孝说:“阿弥陀佛!前车之覆,后车之鉴。隋炀帝因为大修运河,民怨沸腾,江都兵变,身首异处。元朝皇帝强征民夫修治黄河决口。民间流传谣谚“莫道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民工挖河时,发现有一独眼石人,河工因此聚众造反,各地义军纷纷相应,最后被我大明而取代,元朝也是因为黄河工程而亡啊。现在靖难之役刚完,国家初定,边关未平,就大兴土木,开掘会通河,为时尚早啊,圣上!”

朱棣问道:“和尚劝我不要开通会通河,要我休养生息吗?”

姚广孝说:“不是的,圣上,贫僧希望您横刀跃马,平定北元,开万世之基业!”

皇帝朱棣高兴地说:“和尚,你说的甚合朕意!知我者,唯你姚大和尚!”

姚广孝得意地摇着光头:“阿弥陀佛,圣上英明!”

朱棣话锋一转:“可是,和尚啊,皇后一直在告诫朕,马上打天下,不能马上治天下。打天下靠武将,治天下靠文臣。是你非知,朕最近夙夜忧叹,金陵城偏居东南,阴气太重,不宜为万世之京都,朕之所想,为迁都北平啊。而开通大运河会通河一段,正是国家当务之急。只要疏通了济宁到临清的200多里的会通河,运河就能全线贯通,潘叔正所言,可谓剥茧抽丝,抓住了要害!只是事情是否属实,朕要工部尚书宋礼亲自勘察,据实上奏,再做决断。 ”

解缙一听,欣然赞同:“圣上英明!”

姚广孝也无奈地说道:“圣上英明,还请圣上三思。”

朱棣瞥了姚广孝一眼,不再说话。聪明绝顶的姚广孝从皇上的眼光里读出了几分不耐烦来,他惊得一个冷颤,赶紧低下了头。

我来说两句 0人参与,0条评论
发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所转载稿件、图片、视频等内容仅出于向公众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公司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jnxww@163.com),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