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建德:痴心书法六十载 笔耕墨洒开新风

2019年03月19日11:15  来源:济宁新闻客户端

济宁市是孔孟之乡,礼仪之邦,作为儒家文化发祥地,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的积淀,正是得益于孔孟之乡丰富的文化资源,孕育和产生了一大批优秀的书画艺术家,著名书法家吕建德先生就是其中的一位 佼佼者,六岁习书的他,对书法艺术有着天生的热爱和痴迷,数十年的艰辛砥砺和漫漫求索,他在书法艺术的道路上奋斗不息,攀登不止。四十岁那年,他去首都北京举办个展,让京城的文化艺术届一睹孔孟之乡书法家的实力和风采;他的字体,被选入方正字库,作为字模向全社会推广。书法是他一生钟爱的事业,弘扬书法是他的使命,也是他的责任担当。

吕建德,字公度,山东省济宁市孔孟书画院原院长、书记。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会员、中国书画印研究院书画家、中国狂草书法艺术研究会副会长、济宁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中国书画艺术交流中心副主任,国家民族画院书法篆刻院副院长。

吕建德家中祖祖辈辈都以开石印馆为业,可谓书法世家,从5、6岁的时候起,就经常看父亲作书,耳濡目染,使他对于书法艺术有了一种难以割舍的特殊的感情,进而在父亲的指点下动笔练习。

家庭的熏陶,幼年的吕建德爱书法几乎到了一种痴迷的境地。每每从清晨写至深夜,沉浸在笔墨挥洒的快乐里,常常忘记了疲劳。除了爱好写字,他还特别喜欢吹笛子。婉转悠扬的笛声,起伏转折的旋律,让他感受到了一种莫名的愉悦。难得的是,这个沉浸在音乐和书法中的小小少年,不经意间,就感受到了两者之间相通相融的特性。

写字之余,吕建德苦练笛子。很快,他就掌握了各种吹奏技巧,笛子吹得有模有样。由于这一特长,他被招进文工团工作,台上吹笛子,台下写字幕,从此与艺术结下了一生的缘分。

吕建德习书法,楷、行、草、魏碑、篆书等各体皆能。纵观吕建德书法,字里行间无不透露出他为人的那温顺和柔情,同时也折射出他骨子里的阳刚之气,真可谓字如其人。

在书法的领域,他有着兼容并包的胸襟,融会碑、帖的精髓,“穷其源流,究其变化”,为自己的书法艺术打下了深厚的根基。常有书家叹其笔墨既有碑的苍劲凝重,又有帖之清迈丽雅,也就不足为怪了。

对于传统,吕建德下过很深的功夫。传统是根基,是源流,是来处。但是,作为一个优秀的书家,并不能仅仅满足于对传统文化精髓的吸收,还要有自己的艺术观念和学术追求。为激励自己不断创新,吕建德写下了这样一幅对联:“心追手摩,得古人遗韵。笔耕墨洒,开今世新风。”

作为一名艺术家,要有自己的艺术风格,有自己的精神面貌。为此,吕建德对自己的艺术之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书法是国粹,是中华文化的基因,怎样才能写好字?吕建德先生认为,想把字写好,先要把人做好,心正则笔正。此外,学习书法,不能仅仅局限于书法,要多读书,多思考,多向其他的艺术门类汲取营养,触类旁通,兼收并蓄,化为己有。

1991年,吕建德携120件作品,赴北京举办《孔孟之乡青年书法家吕建德书法展》,这也是济宁地区第一个在北京举办书法展的书法家。在艺术世界里,他是个智慧勇敢的追梦者,更是一位踏实前进的践行者。

一代又一代的书法大家和他们留下的书法精品,犹如奇异而美丽的星空,引导着后来者不断前行。魅力无限的书法艺术,早已融入于吕建德的生命之中,已经须臾不可分离。未来,我们该给后人留下点什么?前方的道路,应该通往哪里?济宁是孔子的故乡,《论语》是儒家文化的精髓,如果能用书法,展示论语这部伟大的著作,该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

两万多字的论语,经过四十多天的艰辛创作,终于大功告成。颈椎不好,夜以继日,这堪称是一部心血之作。用小楷写论语,是一项大工程,吕建德偏爱知难而上,终于完成了自己的一个夙愿。创作的过程犹如十月怀胎、一朝分娩,既痛苦又幸福。这就是忘我的状态吧?

孔子家乡的人,与论语,有着太深厚的感情。几年前,荣宝斋出版社打算出版《论语百家书》,邀请全国一百位实力书家,同写一部论语,吕建德欣然接受了这一任务。

多年来,在力争使自己的书法艺术精益求精的同时,吕建德还呼吁艺术要回归本真,主张做“大众的艺术”。让书法艺术以和谐自然,和谐社会作为终极价值。

太白楼,是济宁人尤为尊崇的一处古迹,诗仙李白,与我们这座城市的缘分,千年之后,仍让今天的济宁人,为之骄傲不已。在太白楼西侧,有一块乔羽先生手书的碑刻。在楼的东侧,紧邻李白的壮观碑,有一块李白酒楼记的石碑,就出自吕建德先生的手笔。

太白楼,见证了城市古老的历史。新世纪广场,则见证了济宁人民昂首迈入新世纪的喜悦与豪情。广场上,这五个金灿灿的大字,也是吕建德先生精心书写的作品。

书法是文明的基因,书法家的使命担当,赋予了书法在新的时代,更为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功能。鉴于吕建德先生艺术上的成就,方正字库收录了他书写的行楷、魏碑两种字迹,命名为“吕建德行楷”、“吕建德魏碑”,作为字模向社会推介并被广泛应用,充分显示出了其深厚的传统功力和承古出新的实践和追求。

“吕建德行楷”、“吕建德魏碑”,已在社会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城市的标语,荧屏报纸,我们都常常见到这两种熟悉的字体。它还被用于出版字帖。甚至一些大书法家字帖的封面题字,也会采用吕先生的字体。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了解到一个细节,在吕先生的书房里,有一幅他30年前写的字“了雄心壮志,必自强不息”,一直贴在那里,激励自己,努力前行。

岁月的熏染,已使纸张泛黄。我们却看到了一位书家,对于书法的尊敬与虔诚。书法是文化的担当,书法又是书家的信仰。

光阴流转,岁月更迭,丹青寄翰墨,墨韵永流芳。吕先生常说,等待我的,永远是明天。

李铎先生用“遒媚洒脱,风格清新”来评价他的书法,权希军先生称其“刚柔相济,遒丽天成”, 沈鹏先生称赞他“古不乖时,今不同弊”。而将其视为知己同道的乔羽先生,评价道:“建德广得儒家文化的熏陶,又深受圣贤灵气的滋润,所以他的书法之根扎得非常坚实,艺术之花也开得异常鲜艳。”

我来说两句 0人参与,0条评论
发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所转载稿件、图片、视频等内容仅出于向公众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公司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jnxww@163.com),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