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影像方志 | 汶上:诗礼文脉延千年,汶水河畔传曲艺

2019年03月11日07:58  来源:央视科教

商代时,汶上境内最早出现的是厥国,古称厥城。

周代,汶上先后归属郕国和鲁国。周武王封七弟姬武于郕;封四弟周公旦之子伯禽于鲁。郕国的都城就建在汶上县郭楼镇。

汶上建县始于汉宣帝甘露二年(公元前52年)前后。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改称中都县。因其境内有大汶河、小汶河流经,金泰和八年(1208年),取“汶水在上(北)”之意,更名汶上县,并一直沿用至今。

一县四尚书

诗礼文脉长

鲁定公九年(公元前501年),鲁定公任命年已51岁的孔子为中都宰。

孔子于此修建讲学堂,政暇之余常和弟子们研讨课业,明道辩志,并实行有教无类,弟子不分贫富高低贵贱,一律平等的教育主张。

如今的汶上,已看不到两千多年前孔子的讲堂,但“夜不闭户、路不拾遗”永远成为中都的典故。

诗仙李白曾于汶上作《别中都明府兄》。

唐天宝年间,李白的哥哥曾任中都县令。仕途不顺、穷困潦倒的李白携妻女迁居汶上,“寄家东鲁”23年。

汶上太白山

在汶上期间,李白游遍了汶上的山山水水,其中,多次到汶上东北部的水牛山上游览观光,欣赏摩崖石刻,后来人们把该山命名为“太白山”。

明代嘉靖年间的户部尚书王杲、兵部尚书路迎,隆庆年间的吏部尚书吴岳和万历年间的工部尚书郭朝宾,都出身汶上。

在明王朝政治黑暗、官场腐败、经济凋敝的大背景下,汶上四位尚书皆秉持清廉节俭之德,以身践行"出淤泥而不染、循正道守本分"的准则,闪耀着汶上千年精神的传承,也时刻警醒着后人。

汶上梆子汶上魂

汶上梆子起源于西北的秦腔,明末传入山东。

汶上梆子的唱腔高亢、激昂,本嗓原声运用较多,曲目偏爱历史题材,体现了汶上人忠诚朴实、热情粗犷的特点。

汶上梆子唢呐和弦乐的曲牌丰富,使用也相当严格:如将帅发兵时要用“五马”;外敌入侵时要用“二犯”;安营扎寨时要用“落马令”等等,一点都不能出错。

汶上老人们常说“汶上梆子汶上魂”。

今天,年轻演员们在舞台上的一招一式仍能让汶上人痴迷其中,正是因为这每一声锣和鼓唱腔都来自六百年来一代代汶上人的口传心授,都蕴含着汶上人心中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敬畏与珍惜。

汶上产业的多样发展

历史上,汶上县是传统产粮、产棉区,如今汶上县64%的土地仍是农田,是中国当代粮仓和棉仓之一。

这也催生了汶上县服装产业的发展。汶上县是国际知名的服装代工基地,曾经每年服装生产的85%是为国外企业加工定制。

与汶上的农业优势能够成功地向加工业、服务业领域延伸有所不同,重工业一直是汶上的传统短板。但数十年来,汶上人以特有的老实本分、坚守正道的精神一步步打开重工业领域的新局面。

如今,奔驰在祖国各地的“复兴号”高铁制动盘国内唯一生产商就是汶上的企业。

从传统农业到服装产业、重工业,再到互联网电商、高新技术产业,汶上产业的发展都呈现出脚踏实地、稳步发展的态势。

汶上人正以务实自信的姿态,积极面对新机遇、新形势,寻找自身新的拓展方向。

全长仅100多千米的汶河,算不上名江大川,但她默默地奉献着自己,滋养了2400平方千米的鲁西大地;支撑当年经济动脉的京杭大运河通行了600多年,如今仍以清澈之水造福着沿岸百姓。

前人开拓,今人创新,发展外化于形,而精神却传承其中。

从孔子所向往的理想世界,到和谐纯朴的现实中都。2500年古今穿越,根植在汶上人血脉中坚守正道的精神基因,正打造着一座集农工商业于一身、高科技创新发展的时代新城。

我来说两句 0人参与,0条评论
发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所转载稿件、图片、视频等内容仅出于向公众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公司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jnxww@163.com),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