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力捧济宁!导演说,希望如钻石般珍贵

2019年02月07日11:59  来源:齐鲁壹点  作者:马辉

大年初二,凌晨11点多的济宁万达影城和白天的庙会现场一样人头涌动,毫不夸张地讲,这是一部电影所施展出来的力量。之于济宁人而言,还有另一重特殊的意义,大屏幕上关于济宁的镜头与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同时在影片的关键处出现,让观影的人们唏嘘不已。有自媒体称,这部由山东济宁籍导演郭帆执导的《流浪地球》,给这部科幻大片中给济宁做了最硬核的广告。随后的跟帖评论,也是表明了家乡人民对这部中国科幻大片的关注与追捧。

2月7日,人民日报官方微信点赞了《流浪地球》,点赞了郭帆,标题称:"果然,能拯救地球的,只有中国人",文中提到,这部影片可谓是口碑炸裂,很多朋友看完一遍后还要二刷三刷。文中还提到,中国的科幻,一直都有着有别于欧美科幻的不同的文化内核。我们看惯了“一人开挂,拯救人类”的欧美好莱坞科幻片,看腻了各种“不到最后一秒绝对不剪断炸弹电线”的俗套剧情,也看烦了各种“不,为了爱情,我可以不要一切”的男主救女主而把全人类置于危险境地的恶俗情节。而中国科幻的《流浪地球》带来了一股清流。人们看完后会发现,原来,不是所有的主角都是贯穿全剧的英雄,不是所有的努力都会有成功的结果,也不是所有失败的任务就彻底没戏了,更不是说拯救地球只是靠着谁的一腔热血和爱情激情就可以办得到。在《流浪地球》里我们看到了一种理念,一种将全人类团结在一起“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理念。

我们也看到一种一直期待的场景,全球各地区各民族的人们,为了同一个目标“让地球和人类活下去”,团结在一起。虽然《流浪地球》是一部中国科幻,但是丝毫没有凸显出中国的地位,可以说作者甚至在可以弱化中国人的身份,而是把整个人类当做一个命运共同体在撰写。这就和一些好莱坞科幻很不一样了。“天下大同”,是中国人对美好社会的一个共识,也是最期待的努力方向。在中国人理解的未来世界,不应该是充满分歧和斗争的,而是求同存异,共同发展。这个,可能也是中国科幻最有魅力的一部分。从大禹治水,到98抗洪,再到汶川地震,中国人一直在努力去应对灾难,克服灾难。《流浪地球》里也是这样的做的。 光是建造1万个大如山峰的行星发动机,就能看出中国科幻作家的思想有多硬核。

当清晨醒来时,这部影片才刚刚上映两天,而在济宁人的朋友圈里,不分年龄,不分性别,大家都在议论这部影片,议论郭帆,议论有关济宁、济南的场景植入。当小主人公和妹妹开着酷炫的大货车驶入济宁时,刚想去进行车辆的补给,却因违规操作被抓进了济宁N3派出所。后面的故事也以此为起点引发的。

流浪地球是一部科幻电影,有评论说这是中国科幻电影元年之作,这也是对郭帆一个莫大的光环。说起中国的科幻小说,刘慈欣的《三体》可谓是声名远播,一度成为抢占各大图书销售平台的榜单前十,刘慈欣也因此有中国科幻小说第一人的称谓。然而很多人不知道,《流浪地球》这部中短篇小说实际上发表于1999年,并获得了中国科幻银河奖特别奖。20年后,导演郭帆一眼就相中了这篇《地球流浪》。当时中影储备了各种类型领域的IP,其中就包括三本刘慈欣的科幻小说《流浪地球》《微纪元》《超新星纪元》。中影叫了一些导演去聊合作意向,郭帆挑中了《流浪地球》,他认为这是刘慈欣的三部小说中相对容易拍的。

和中影做沟通时,郭帆明确了拍国产科幻电影的四个难点:预算(永远不会充足)、时间(大规模资金投入后,必须分秒必争)、文化(好莱坞科幻片通常是一个人拯救全世界,照搬这样的叙事来中国的文化语境,无法让中国观众产生共鸣)、制片管理(在2015年,凑齐一套懂技术的领导班子已经难得,凑齐一整套各部门长几乎不可能)。《流浪地球》的整个制作过程中大概有四五次超支,制作成本比预计翻了一番。

这里有郭帆透露的几个细节,让人感受到一种执念的存在和价值。北京文化的董事长宋歌几乎是在10分钟内决定要投资《流浪地球》,每次超支时,他都鼓励郭帆超就超了接着干,因为这份信任,郭帆知道自己必须做到最好。视效总监丁燕来和摄影指导刘寅,都是与郭帆一起拍过《李献计历险记》的兄弟。刘寅还自掏腰包买了几百万元的设备,买完租给《流浪地球》剧组,拍完了之后非科幻片剧组可能根本用不到。特别出演吴京说自己是被郭帆一顿酒“骗”来的。本来只是客串,结果串着串着超支了,吴京说那我就投资吧;拍着拍着又发现不对啊,怎么客串串了31天;再拍又超支了,郭帆说京哥你能不能不收片酬。郭帆这么解释传说中的“空手套战狼”:其实给吴京准备了片酬,只是走合同的过程中,后期特效超支了,吴京就免了片酬。

《流浪地球》的四年历程,终于让郭帆从微胖界累瘦到了男神界,甚至收获了颜粉。开始做剧本时,郭帆和编剧们几乎天天不睡觉;到了开机时,他每天只睡两小时,现场拍完了还要回去看前一天的镜头;杀青后开始后期制作,郭帆就在工作室支了一张弹簧床,一宿一宿的熬夜。

作为中国第一部硬科幻大片,《流浪地球》投资巨大,筹备期间更是做了大量工作。拍摄前,团队制作了8000余格的分镜、30多分钟的动态预览、详尽的制作流程和拍摄方案以及以镜头为单位的统筹和通告单等工作,同时剧组为了将想象落地,尽可能还原原著场景,很多场景都是按比例搭建的,剧组耗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制作了10000件道具来满足拍摄的需求。从预告片中,我们看到地球发动机的光柱朝着木星的方向喷射,那些炫酷的装置、云谲波诡的天体使画面看起来气势恢宏。由此可见《流浪地球》是一个真心诚意的中国硬核科幻大片。

影片讲述了在不远的将来,太阳急速衰老膨胀,地球面临被吞没的灭顶之灾,镜头中闪过了冰雪里的上海、尘埃里的收音机和小喇叭以及混乱的地下城……而为拯救地球,人类在地球表面建造了上万座行星发动机,以逃离太阳系寻找新的家园,地球和人类就此踏上预计长达2500年的宇宙流浪之旅。科幻片其实很容易拍成特效的堆积,因为缺少情感的共鸣,会让人观之味同嚼蜡毫无兴趣。《流浪地球》虽然外壳是一部硬核的科幻片,但是内核却是柔软的,是有着浓浓情感的。

郭导曾提到:“电影的核心还是人和情感,《流浪地球》讲述的是中国人对家的情感,这种情感不同于好莱坞式的放弃家园,独自逃亡,而是给地球安上发动机,带着地球去流浪。中国人对家园、对土地有着深深的眷恋,这完全是中国式的语境和情感。”这样的文化内核是中国式的,是中国人一以贯之的儒家思想。“家在梦中何日到,春生江上几人还?”对乡土有天然眷恋,使得中国人在地球和空间站的抉择面前,选择了保地球;因为对于中国人而言眼前实在的亲情与生活比缥缈的未来更重要。在这部电影里,我们也许看不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超级大英雄了,能看到的只有团结的人民和不舍弃地球的决心。

身在流浪,心在故乡。郭帆也和很多济宁的80后、90后一样,对故乡有一种莫名的亲切和挂念。例如这部恢弘大作中,郭帆就把大济宁直接植入到场景之中,这是赤裸裸给家乡做了一次重磅宣传啊,这真是一份厚重的春节大礼。

郭帆和很多“济宁孩子”有着交集,例如出生在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初中在十三中就读,高中在一中,也经常在通信大厦下面的篮球场斗牛,当然,他的最爱当然还是电影和动画。后来,郭帆在电影之路上经历了许多常人无法想象的挫折,最终,他成为了一名北漂。当时,在北京一家电视制作公司找到工作后,郭帆一边在这个领域忙碌着,一边报考了北京电影学院的在职研究生。从此,才慢慢的踏上了拍电影这条路。而之后,在郭帆执导的三部影片中,起初他执导的一部片子《李献计历险记》并不是特别叫座,紧接着《同桌的你》开始反转,就像他当年高考差两分满分的作文一样,就是阐释了一对恋人的反转爱情。而真正的厚积薄发则是这部《流浪地球》,这将使得郭帆在中国的电影江湖地位最终奠定。

片中有一个细节,在北京地下城,学生们在朗诵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从而带出了希望二字,班长用标准的学霸口音阐释到:希望是像钻石一样珍贵的东西……无论最终结果将人类历史导向何处,我们决定,选择希望!

永不服输,永远相信希望。哪怕2500年的征途,经过100代人的坚持,也无怨无悔。当影片看到这里,让我心潮澎湃。是啊,在浩瀚的宇宙中,我们的人类太渺小了,往往渺小的人类,则是通过坚守,赢得了自己的世界。无惧无畏,勇往直前,这是人类生存下去的源头!

我来说两句 0人参与,0条评论
发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所转载稿件、图片、视频等内容仅出于向公众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公司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jnxww@163.com),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