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好手艺——王洪伦的根雕艺术世界

2019年01月19日07:32  来源:济宁新闻客户端  作者:卢德斌

在金乡,有这么一位80后的小伙子,他虽然不是科班出身,但是艺术造诣可谓十分了得,说他有着化腐朽为神奇的双手,一点也不为过,今天就让我们认识一下他!

宽敞明亮的展厅里,摆满了惟妙惟肖、形态各异的艺术作品,让我们大开眼界。仔细欣赏,这些人物,动物,全都是根据根材,木材的固有造型,天然纹理,因材施艺,可谓巧夺天工,每件作品都泛着金黄色的光芒,透过油漆,还可以清晰地看到树根的原始纹路。让人很难想象,如此成熟老练的作品,竟然出自一位85后的年轻人之手。

嘈杂的电锯声,纷飞的木屑,根雕艺术品蜕变的过程,和精美的根雕成品,形成强烈的对比。这位闷头工作的小伙子,就是我们要寻找的根雕艺人王洪伦了。

王洪伦,地地道道的金乡人,1985年出生,虽然年纪不大,但从事根雕艺术已经十多年了。对于根雕,一开始王洪伦只是懵懂的喜欢,并没有太深入的了解,直到2007年,见到了金乡根雕艺术大师李润先生,他的人生从此转变。

王洪伦凭借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兴趣,对根雕技艺不断的追求,但这对于没有一点艺术功底的他,是一个十分困难的过程。艺术天分加上他对根雕浓厚的兴趣,使得王洪伦的根雕技艺进步神速。再苦再累,他都乐在其中,但是另外一件事情,却是他最大的困扰。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作品的日渐走俏,王洪伦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说服了周边的人,这让王洪伦倍感欣慰,也干劲儿十足,一心扑到了创作中去,看这满墙的荣誉,都是对他最大的鼓励,也是对他作品的肯定。

根的艺术,其历史源远流长,它在中国是一门既年轻又古老的艺术。说它年轻,是因为近些年才在全国各地蓬勃发展起来;说它古老,则因为这门艺术在我国几经兴衰,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根雕艺术是发现自然美而又显示创造性加工的造型艺术,所谓“三分人工,七分天成”,就是说在根雕创作中,大部分应利用根材的天然形态来表现艺术形象,少部分进行人工处理修饰。

为了让根雕作品更显古朴自然,王洪伦经常自己寻找根材,或者看到好的根材,也不惜花重金收购。王洪伦认为,所谓根雕,七分自然三分雕,将树根原有的“质感”和“根味”表现出来,才是根雕艺术的根本表现所在。每次找到树根后,王洪伦都会根据树根的自然形态翻来覆去地研究、琢磨,从而确定创作主题,经过他的一番雕琢、修饰,在基本保持树根原形的基础上,化腐朽为神奇变成了一件件形态各异、寓意深长的艺术品。

往往一件艺术品的诞生,都要经过一个脱胎换骨的过程,根雕也是一样,王洪伦为我们展示了一些基本流程,首先要选材,根据原材料的形状设想要制作的题材,然后就是打坯的过程,这个过程最苦也最累。

打完坯之后,就是精雕细凿的过程了,各种电动工具,手工刻刀轮番上阵,随着纷飞的木屑越积越厚,作品也逐渐成型,拍摄过程中可以看出,王洪伦完全沉浸到了自己的创作之中,甚至忘记了我们的存在,他对根雕艺术的执着,可见一斑!

树根是树木记录时光的证明,根雕,则雕刻了时光。沉浸在根雕的世界中,王洪伦成了不问世事的“根痴”,吃饭在想根雕,走路在想根雕,甚至做梦都在想今天的树根要雕成什么样的形状。

通过几年的努力,逐渐的,王洪伦的作品越发的精彩,也得到了朋友或者业内人士的好评,不少的作品还应邀参展并获奖。不过,经历了这些之后,王洪伦对自己的作品,又有了新的定位,新的创意,除了鸡黍之约这种历史题材之外,他还做了不少其它的尝试。

择一事终一生,如今,这位年轻的根雕艺术家,建立起了自己的工作室,追根溯源,只为圆一个根雕艺术之梦。王洪伦虽然年纪轻轻,但他对于根雕艺术的追求和执着,的确让我们非常感动,相信有他的这股儿热情和韧劲儿,他的根雕艺术之路,一定会越走越宽广!(记者 卢德斌)

我来说两句 0人参与,0条评论
发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所转载稿件、图片、视频等内容仅出于向公众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公司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jnxww@163.com),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