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否?娃否?“春节焦虑症”要来了,该如何缓解?

2019年01月18日17:09  来源:济宁晚报

“年纪也不小了,怎么还不找对象?”“到底谈没谈?可别瞒着我们!”“人家谁谁谁的孩子都上幼儿园了”……春节临近,一些在外地工作的年轻人陷入了“近乡情更怯”的情绪之中,他们面临长辈催婚的压力,因而焦虑,这被称为年轻人的“春节焦虑症”。

在长辈看来,对子女婚姻的反复催促是种理所当然的关心,可对单身的年轻人而言,已经成了一种沉重的精神负担,因此也就可以理解,现在为什么有人会选择租“男/女朋友”回家过年。

中国关工委曾经发布过一项《中国逼婚现状调查报告》,显示近八成受访者曾被父母逼婚,其中25—35岁的青年压力最大,被逼婚率高达86%。其实对于子女的婚姻,父母们普遍并未到达“逼迫”的程度,与其说是“逼婚”,不如叫做“催婚”,大多数人只是在言语上给予提醒、劝告。

客观地讲,倘若子女到了婚龄还没有交男/女朋友,受中国传统文化熏陶的父母们是不可能不操心着急的,也无法避免时不时催上几句,那么什么样的程度算是被子女厌恶的“催婚”,什么情况又算是可被子女接受的“关心”呢?窃以为关键在于双方之间有没有产生正向的、有效的沟通。

其实,大龄青年增多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现象,客观原因是年轻人普遍离开家乡去工作、生活,且因为忙于工作,导致交际圈狭小,缺少结识新朋友的机会。主观上在于“80、90后”与他们的父母相比,更有自己的主见和追求,个性更加鲜明。有的享受自由自在的生活,有的宁肯暂时“单着”也不愿在婚姻大事上将就。有必要指出的是,对于主观原因,很多长辈并不能完全理解,他们往往总结为“事儿多”或者“太挑剔”,这也让年轻人难以接受,并屡屡成为点燃矛盾的导火索。因此,希望正在为子女婚姻大事操心的父母们,能够站在对方的角度去关心、理解自己的孩子,能够意识到两代人在成长环境、观念上的大不同,如此才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年轻人也应该及时主动向长辈说明自己的生活规划,消除父母的忧虑。

可以说,当社会变得越来越多元化,当人类的观念几乎每天都在发生难以预料的变化时,来自老辈的“催婚”已经显得与现代生活方式格格不入。不同时代的人对“幸福”、“成功”的定义存有差异,且人与人之间的想法也不尽相同,最美好的社会状态,当是每个人都能安心地按照自己的节奏生活,而不必强迫自己复制别人的人生。我们通常能够见到,有的人结了婚却生活在无休止的争吵当中,有人虽然单身却能体会到自由独立的快乐。婚姻大事不能凑合,真正的幸福是每走一步都对得起自己的内心,而不是关注他人评价什么。对于越来越多的单身青年,我们除了祝福他们早日收获属于自己的幸福,还应该给予他们多一些理解和尊重,而不是那种失了分寸的关心。

我来说两句 0人参与,0条评论
发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所转载稿件、图片、视频等内容仅出于向公众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公司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jnxww@163.com),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