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说改革开放40年】创新驱动发展 生产力水平显著提升

2019年01月01日08:38  来源:济宁新闻客户端

济宁新闻网讯 继续关注“数说改革开放40年”,40年来,我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创新发展内涵不断丰富,创新动能培育提速推进,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明显提升,生产力水平显著增强。

创新发展内涵不断丰富。1988年,邓小平同志在全国科学大会上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一个新的时期,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形成和发展过程的地位和作用凸显重要,日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党的十八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核心技术、体制创新、创新环境等方面更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创新发展理念,并把创新放在五大发展理念之首。经过40年发展,我市创新能力和水平获得较大提升,对经济社会发展引领性愈加凸显,全市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逐年增加,发明创造活动日益活跃。1978—2017年,全市专利实现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转变,1985年专利申请量13件,突破首个专利授权,2017年分别实现2676件、563件,专利授权占比显著提升。

创新动能培育提速推进。近年来,我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积极促进科技创新与发展优势深度融合,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作用,将改造传统产业与发展新兴产业相结合,不断加大科技研发投入,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转型升级。2008—2017年,全市研发经费支出年均增长22.6%,10年累计支出506.2亿元;占GDP比重由2008年的0.74%提升至2017年的2.13%,提升1.39个百分点。其中2017年规模工业研发支出93.3亿元、占GDP比重为2.01%。研发队伍持续壮大,全市研发人员增至3.12万人,其中规模工业达2.35万人。2017年启动建设“济宁市科技型中小微企业信息库”,大力培育创新主体,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317个、是2008年的26.4倍。积极推进科技企业与金融对接,5家企业挂牌新三板、1家企业挂牌齐鲁股权交易中心。

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提升。近年来,全市积极搭建各类创新平台,持续优化创新环境,集聚优质创新要素,促进各类成果转化。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达71家,院士工作站达24家,进站院士达25人,拥有国家级工程实验室3个、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6家,均实现从无到有转变。全力落实校地合作、校企合作战略,加快形成一批看得见、摸得着、效益好的合作成果,与浙江大学共建“浙江大学技术转移中心”,如意集团与清华大学、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就共建高水平中意设计驱动创新平台签订合作协议,筛选50个重点国家科技合作项目入库。随着科技事业大力发展,科技成果大量涌现,2017年各类科技成果达169个,有2项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科技成果转化率达57%。(《济宁新闻联播》)

我来说两句 0人参与,0条评论
发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所转载稿件、图片、视频等内容仅出于向公众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公司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jnxww@163.com),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