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真“助村” 第一书记为民办实事暖民心

2018年12月18日21:28  来源:济宁新闻客户端  作者:张红运

驻村真“助村”

——金乡县财政局派驻第一书记驻白拉园村活动纪实

济宁新闻网讯(通讯员 张红运)“俺家的树就是不砍,这事就不用再说了。”前不久,司马镇白拉园村在拓宽大街整修下水道时,一棵树需要砍掉,但村民不买账,县财政局派驻工作组人员又是一番苦口婆心,最终,工作组做通了工作。这样的经历对工作组来说,已是家常便饭。

“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说一千不如干一件”。“我有‘想干事’的愿望,有‘干成事’的决心。我相信,一定能够成为一名受群众欢迎的‘第一书记’!” 派驻第一书记李军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

扶贫先扶志,治穷先治愚

2017年3月,工作组人员驻村伊始,先后走访了全村的党员干部、致富能手、贫困户和部分村民200多人次,征求群众意见建议20件(条),真正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盼。通过走访,工作组对村民们团结担当有活力印象深刻,但对村民的文化程度不高、思想“贫困”也记忆深刻。

“扶贫先扶志,治穷先治愚”,要想迅速改变白拉园的村情村貌,必须先从改变村民的思想“贫困“入手。工作组同志通过与群众座谈、拉家常等不同形式,给群众们讲解脱贫攻坚政策,鼓励大家克服“等、靠、要”思想,进一步解放思想,寻求适合农村发展的信息,依靠勤劳的双手走上致富路。工作组通过各种关系,积极协调文化下乡,通过放映电影、县四平调剧团演出,以一幕幕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故事,潜移默化地把一些能人志士坚忍不拔,勇敢创业,传承文明,尊老爱幼的道理栽植在村民心中。该村党支部书记张明争说,“一场演出下来,村民心中感觉受益了很多正能量的东西,解决了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现在只要有演出都自发来听,整个广场上挤满了人,很多外村的也来听。”个人素质提高了,民风自然淳朴,“过去人们农闲时只能打牌喝酒,闲聚聊天,现在忙文化,跳广场舞、阅读书籍、锻炼身体,变化真大。”该村60多岁的张大爷深有感触地说。

“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带”、“农村要发展,支部是关键”。工作组从抓党建、带班子入手,与村“两委”班子成员深入座谈交流,摸清村庄情况,着力帮助建设一支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村“两委”班子,为白拉元村留下一支永不撤离的党员干部队伍。村“两委”结合十九大精神的学习贯彻、“三会一课”制度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结合党员和白拉元村的实际,制定了集中学习制度、会议签到制度、党员联系群众制度等,落实好党员领岗定责民主测评制度、两委干部值班制度等,为规范支部建设和党员管理奠定了基础。在严格执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规定动作外,开展学党章知民意解民事活动、党员走访活动、党员公开承诺活动,同时结合实际工作定岗定责,进一步提高为民服务能力,帮助党员干部树立在群众中的新形象。

为民办实事暖民心

“以后再也不用小心翼翼地害怕摔跤喽,可以放心大胆地走路。”1月22日晚,该村65岁的村民张周氏从家里往村活动广场走去,太阳能路灯亮如白昼,鞋踩在水泥路面上地坚实感,让他心里感到分外踏实。

该行政村由白腊村、胡庄村和张庙村三个自然村组成,原来村庄街道狭窄,路面年久失修,下水道不畅,在路上摔跤是隔三差五就会发生的平常事。“有骑车摔的、走路摔的,村里很多人都在这条路上摔过。”张宪之说,村内的柏油路修了大概有十年了,到处破损严重,平日里本来就坑坑洼洼,一到下雨天,路面更像一滩烂泥。

经过几个月的走访调研,工作组把修路、安装路灯、提高村容村貌纳入重要日程。可是面对的最大困难是资金短缺,最大的支持是群众的拥护和期待。他们想方设法运用各种关系,跑弯了腿,磨破了嘴,终于争取到43万多元资金,专门用于道路硬化。工作组人员与村两委干部亲自对村里的8.5华里道路进行测绘、规划设计,正式拉开了道路拓宽硬化等工程建设的序幕。

2017年11月份,工程正式启动,为了省一分钱、一度电、一袋水泥,他们天天靠在工地上,现场解决遇见的困难和问题。“他们成天和工人一起在施工现场,不怕脏不怕累,哪儿有困难,哪儿就有他们的身影,没想到他们在城里生活这么多年,还那么能吃苦,我们看着都很感动,很感激上级给我们派了这么好的第一书记。”村主任张建民如此说。

在修路和维修下水道的过程中,也遇见了不少问题和矛盾,他们费尽脑筋,想尽了办法,妥善地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得到了群众的拥护。“只有真心地把群众的事情当成自己的‘家事’,把群众工作当成自己的‘家务’,才能取得父老乡亲的理解和信任。”这是派驻第一书记李军的肺腑之言。

“原先的道路由于年久失修,路面坑洼不平,老百姓最怕的就是碰上雨雪天出门,一脚水一脚泥,要多难走有多难走,可你看现在,宽敞平整的道路直接从家门口穿过,现在出门串个亲戚、去县城办个事,甚至下地干农活,要多方便有多方便。”谈及家门口的这条道路,村民张景民说,看似一条道路修好了,实际上是将沿线村庄的经济带活了,出行方便了,当地的大蒜、辣椒等农作物也能卖个更好的价钱。

不光要路硬起来,也要路亮起来,村庄绿起来。道路修好了,工作组又马不停蹄的争取到7万元资金,为该村安装太阳能路灯28盏,粉刷墙壁1.3万平米,绘制文化墙300平米。每天晚饭后,村民们纷纷聚集到街道口,跳舞、散步、聊天拉家常,群众娱乐生活有了好去处。“路灯亮起来后,我们晚上的文体活动多了起来,与之相对的是赌博等不良现象少了很多。”村民张根元说,村里设置路灯后,村民晚上出行更安全,也减少了偷盗行为。

一面面生动的文化墙就像一本教科书,传播着社会主义新时代文明。“文明铺设七彩路,小康进入万家门”、“勤劳人家俭养德,满心欢喜种福田”……文明新风、政策法规、道德文化、科技知识等文化墙的内容,都以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内容涵盖成语故事、中国古典文学作品、历史文化人物等内容,用漫画、诗歌、顺口溜等形式展现在群众面前,成为群众无声的“文化讲堂”。

不仅要美,还要富。白拉元村位于镇驻地东北角5华里,东临肖云,紧靠苏河,工作组抓住全县综合整治的机遇,积极与县、镇有关部门协调对接,为该村打机井22眼,栽植绿化树木1200多棵,修路1800千米,实现了插卡就能浇灌,该村原来的低洼地逐渐成为农业发展的“聚宝盆”。

“以前浇地,得自己用水泵去沟里抽水,费时费力,农业综合开发实施后,自家地头就能插卡电力灌溉,十分方便。” “以前下雨我们就担心积水,辣椒淹死,现在我们终于可以放下心了。”群众面对带来的便利,都纷纷竖起大拇指。

随着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组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帮助农民调整种植结构,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改变长期大面积种植大蒜、玉米等传统农作物的局面。工作组根据村民的实际情况,积极引导村民发展特色种植,目前全村种植桃树7亩,两户村民建起冬季蔬菜大棚,增加群众收入。

干净整洁的大街、宽敞平坦的道路、粉刷一新的墙壁、规整划一的路灯……处处呈现出一派勃勃生机。正是靠着工作组这种苦干、实干,白拉元村才有了今天的新变化、新起色。目前,工作组正干劲十足,积极协调,准备为该村种植高标准绿色苗木,让村里正真绿起来,让百姓真正享受到发展带来的红利。

我来说两句 0人参与,0条评论
发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所转载稿件、图片、视频等内容仅出于向公众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公司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jnxww@163.com),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