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许庄街道建起“记忆馆” “退休”老物件有了新归宿

2018年09月27日12:48  来源:齐鲁壹点  作者:褚思雨

充满生活气息的篮子、脸盆、茶壶、竹碗,上了年月的黑白电视机、缝纫机、收音机……走进许庄街道京杭佳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许庄记忆馆,映入眼帘的老物件将人们拉回了岁月的记忆里。今年4月,社区工作人员多次走访居民家,四处收集老物件。为这些早已退出生活舞台的老物件找到了新的归宿。

旧物里的小幸福

结婚礼物捐给社区

在记忆馆中陈列着的50多件老物件中,一台生了锈的缝纫机来自社区居民冯英河婆婆。这是她1980年结婚后,丈夫为她置办的第一件结婚礼物。

“那个时候一个月工资才18元,省吃俭用了好几个月才买了这台缝纫机,家里床单被套、衣服裤子需要缝缝补补的地方很多,都是靠着这台缝纫机。”看着摆放在馆内的缝纫机,冯英河婆婆陷入了对过去的回忆之中。

“那时候家里条件也不是很好,他在外面看到好看的样式,回来就自己动手给我做。”冯英河说,缝纫机买来后,丈夫亲手给他做了一件裙子三件套,虽然做工没有多精细,样式也没有多好看,重要的是他的一份心意。后来,无论是当时亲手制作的衣服,还是缝纫机,都被她珍藏在家里,每一样都舍不得扔。

直到今年社区征集老物件,冯英河才捐赠出了这个宝贝。“放在家里就是放着而已,拿出来大家可以一起怀念。”不仅如此,她还一起捐出了“元宝”篮子、面缸、筲箕和筛子等生活用品,每件都有满满的历史感。

这样珍贵的时光印记,记忆馆里还有不少。几位年龄较大的居民在记忆馆中走走逛逛了许久,特别兴奋,不约而同回忆起曾经的时光。

“这些粮票、油票、布票是我收藏的,那个时候买什么东西都得凭票。”70岁的居民李月琴指着一张老照片满怀感慨地说,现在的孩子都赶上了好时候。每次自己讲以前的生活,孙子们都不信,他们都想象不到那样的日子,现在可以让这些老物件讲讲那时的故事。

40位居民捐出

50余件“压箱宝”

“阿姨,你家有没有什么旧物?比较有故事的。”今年4月,为挖掘许庄街道“运河文化”的形成及特征,并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打造“许庄记忆馆”的想法在许庄街道京杭佳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社区工作人员的心里初步形成。平时走在路上,遇到熟悉的大爷大妈们,工作人员都会主动问上一句。

“一开始收集物件并不轻松,居民不理解许庄记忆馆的意义,几乎没有人愿意捐赠家中的物品。”社区工作人员聂瑞同笑着说,最初时,自己和同事们吃了不少闭门羹,最后还是用诚意打动了居民。“他们把家里老物件交给我们的同时,还会给我们讲述每件老物件背后的故事。”聂瑞同说。

从最开始的不了解、不愿意,到现在积极主动地向记忆馆提供家中老物件,这其中的主力人物便是年过七旬的董大爷。他在许庄记忆馆中捐出了6件自己保存多年的物件。有渔网、渔船、蓑衣,还有不少以前使用过的生活用品。

董大爷告诉记者,自家几辈相传的渔业技巧,传到他这一辈逐渐消失,已经十年多没再去运河及微山湖了。“我之前就很有想法把这些老物件保留下来,可家中没有多的房间搁置,之前还有很多物件搬迁的时候都已经被扔掉了。”拉着社区工作人员的手,董大爷笑呵呵地说,如今能有机会实现自己的愿望,以后一定常去“许庄记忆馆”看看。

“我们希望通过建立记忆馆,用老物件讲述过去的故事,唤起大家对以前农耕生活的美好向往和回忆,形成属于社区的共同记忆。”聂瑞同说,通过这种形式,也让现在的青少年去了解老一辈在过什么样的生活,体现出现在科技的发展对生活带来的改变和影响。

如今,许庄记忆馆的老物件收集工作还在继续进行,并在逐步扩大范围,希望越来越多的居民能捐出家中的老物件在许庄记忆馆中进行展出,唤醒更多的“时代记忆”。

我来说两句 0人参与,0条评论
发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所转载稿件、图片、视频等内容仅出于向公众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公司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jnxww@163.com),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