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的中秋节有哪些故事? 这些习俗你不一定全听过

2018年09月23日09:35  来源:济宁晚报  作者:刘锐 陈思远

中秋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日前记者采访了济宁市周易协会会长孔勇,听他讲讲那些关于中秋节的故事。

“农历八月十五,俗称‘八月节’,《周礼》一书最早出现‘中秋’一词,按历法,农历八月又恰是三秋之中(七八九),八月十五(八月份三十天)又在八月的中间,故名‘中秋节’,又称‘仲秋节’。”孔勇告诉记者,中秋之夜的月亮看上去又大又圆又亮,民间把月圆看做是团圆的象征,所以人们又称八月十五为“团圆节”。

中秋节前,家家户户买月饼、酒肉,拜访亲友,互赠节礼。礼有轻重,以女婿送岳父母的节礼为最。中秋节当晚,各家会备酒菜、果品、月饼等,设香案向月亮致祭,谓之“拜月客”、“敬月老娘”,祈祷人寿年丰。

月饼作为中秋节最具代表性的节日食品,主要用于自食和馈赠亲友。旧时,一是家庭自己制作,二是请糕点铺代做。主要种类有酥皮和提浆两种。提浆一般使用模子磕制,上有嫦娥奔月、玉兔捣月等团。酥皮月饼有的在包装时会在下面垫有一方红纸,传说是古代八月十五杀鞑子时的信号。“近代,民谣有‘八月十五月正圆,月饼石榴敬老天’的说法。中秋节当天晚上,全家围坐在一起,分食月饼、石榴等果品,谈天赏月,俗称‘圆月’,寓全家团圆之意。”孔勇说道。旧时,曲阜孔府也十分重视中秋节。是日,衍圣公由百户官、典籍官陪同祭拜孔庙。衍圣公夫人则祭拜祠堂、慕恩堂和佛堂。孔府会给府中服役的人和在孔林割草的数百名佃户每人发一斤月饼,孔府所用月饼由府内厨房自制,用于上供、送礼和分发,上供用的月饼是特制的成套月饼。

此外,湖区渔民过节则另有一番意义。渔谚云“八月十五雁门开”,旧时渔民们开始驾船捕雁猎鸭。是日,渔家举办盛大的祭神活动,求湖神保佑自己,下湖平安无事,满载而归。

我来说两句 0人参与,0条评论
发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所转载稿件、图片、视频等内容仅出于向公众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公司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jnxww@163.com),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