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心理健康服务纳入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2017年09月05日10:31  来源:济宁晚报  作者:张昭晖

  为加强心理健康服务、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我市出台《济宁市健康心理行动实施方案(2017-2020年)》,完善心理健康服务网络,提升心理健康服务能力。到2020年,全市各领域各行业将普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健康促进工作,心理健康服务纳入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覆盖城乡的心理健康服务网络基本建立,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初步建立,重点人群心理健康问题得到关注和及时疏导,全民心理健康意识明显增强。

  各部门、各行业

  心理健康服务“全覆盖”

  今后,各级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普遍设立心理健康辅导室,配备心理健康辅导人员。提倡通过购买服务等形式,组织社会心理机构向各类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用人单位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各机关、企事业和其他用人单位制定实施员工心理援助计划,为员工提供健康宣传、心理评估、教育培训、咨询辅导等服务,传授情绪管理、压力管理等自我心理调适方法和抑郁、焦虑等常见心理行为问题的识别方法,为员工主动寻求心理健康服务创造条件。

  同时,全面加强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完善学生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全市高等院校普遍设立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室),按照师生比不少于1:4000配备从事心理辅导与咨询服务的专业教师,并与当地精神卫生专业机构建立协作机制,做好心理疾病的早期筛查,实现双向转诊。中小学校设立心理辅导室,配备专职或兼职教师,学前教育、特殊教育机构配备心理健康工作人员。共青团等组织与学校、家庭、社会携手开展心理健康促进活动,提高学生自我情绪调适能力,尤其关心留守儿童、流动儿童心理健康,为遭受校园欺凌、家庭暴力的儿童、青少年提供及时的心理创伤干预。

  针对重点人群,建立、完善心理健康服务机制。我市将充分发挥老年大学、老年活动中心、基层老年协会、妇女之家、残疾人康复机构和各类有资质的社会组织的优势,宣传心理健康知识。通过培训专兼职社会工作者和心理工作者、引入社会工作者、心理咨询师等多种途径开展心理健康服务,为空巢、丧偶、失能、失智、留守老年人、妇女、儿童、残疾人和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提供心理辅导、情绪疏解、悲伤抚慰、家庭关系调适等心理健康服务。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重视心理健康专业人才培养

  今后,全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将重视心理健康专业人才培养,鼓励医疗机构引进临床与咨询心理、应用心理、社会工作专业的人才,加强精神科医师、护士、心理治疗师、心理咨询师、康复师、医务社会工作者等综合服务团队建设,重点加强精神卫生专业机构的心理健康服务能力建设,提高抑郁、焦虑、老年痴呆、孤独症等心理行为问题和常见精神障碍的筛查识别、处置能力。

  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普遍设置精神(心理)科,重点临床科室应配备专兼职心理咨询师。妇幼保健机构为妇女儿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心理健康咨询与指导、心理疾病的筛查与转诊服务。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心理咨询室,在专业机构指导下,为社区居民提供心理评估服务和心理咨询服务,开展儿童和老年人心理行为问题干预。

  同时,我市还将全面普及心理健康教育,广泛运用门户网站、微信、微博、手机客户端等平台,将心理健康知识融入群众文化生活。结合全民健康生活方式专项行动。广泛开展心理健康进单位、进学校、进医院、进基层活动,开展心理评估和咨询辅导。此外,我市还将强化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援助工作,将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援助纳入各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加强心理危机干预和援助队伍的专业化、系统化建设,定期开展培训和演练。

  借助社会力量

  为弱势群体提供心理援助

  在社会层面,我市将搭建基层心理健康服务平台,将心理健康服务作为城乡社区服务的重要内容,依托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或基层综治中心建立心理咨询(辅导)室或社会工作室(站),配备心理辅导人员或社会工作者,确保社区心理健康服务工作有场地、有设施、有保障。

  同时,发挥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者在婚姻家庭、邻里关系、矫治帮扶、心理疏导等服务方面的优势,完善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联动机制,引导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志愿者积极参与心理健康服务,面向社区居民开展心理健康宣传教育和心理疏导,为弱势群体提供心理援助。针对特殊人群,健全政府、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帮扶体系,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提高其承受挫折、适应环境能力,帮助特殊人群融入社会。

  未经许可擅自从事心理咨询的机构

  依法予以吊销营业执照

  为保障目标落实,我市将把心理健康服务、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制订行业发展相关政策和服务规范,加大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力度,建立多元化资金筹措机制,开拓心理健康服务公益性事业投融资渠道。

  完善心理健康服务项目价格政策及健康相关学科建设,加大对心理健康服务相关科学技术研究的支持力度,并加强科技成果转化。

  此外,各部门、各行业将对所属心理健康服务机构和人员加强培训、继续教育,实施规范管理。制订心理健康服务机构和人员登记、评价、信息公开等工作制度,建立心理健康服务机构和人员信息管理体系,逐步形成“优胜劣汰”的良性运行机制。对未经许可擅自从事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机构,依有关主管部门提请,依法予以吊销营业执照。

  全市开展心理健康服务示范单位创建活动,建立行规行约和行业自律制度,定期对心理健康服务机构进行评估,向行业主管部门提出违规者惩戒和退出建议。

我来说两句 0人参与,0条评论
发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所转载稿件、图片、视频等内容仅出于向公众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公司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jnxww@163.com),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