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退休教师史作义​​发挥余热 创办乡村文化大院

2015年03月13日10:36  来源:济宁新闻网  作者:记者 孔令茹

\

文化大院农家书屋里.史作义是孩子们的义务辅导老师。

济宁新闻网讯 据齐鲁晚报今日运河报道,不久前,退休教师史作义被评为2014年度山东省文化志愿服务年度人物。作为唐口街道史庄村文化大院的创办人,他用5年时间发展起文艺演出队伍,让文化渗透到每位村民生活中。

剧本接地气,村民故事登舞台

说起对戏曲的执着,65岁的史作义称这是流淌在他血液里的热爱。“也许是因为村里的祖辈、父辈们都热爱戏曲,我们村几乎每个人都能唱两句豫剧,这么好的条件,咱必须好好利用起来。”史作义说,他创作的戏曲剧本,全部来自于日常生活。手写的剧本传到村民手里,他们就能哼出豫剧的旋律。 

在文化大院建设初期,为给村民提供更完善的文化平台,史作义先后从工资里提出2万余元,用于安置设备、舞台和乐器,为了演出效果,他常常自掏腰包购买演出服装。在他的无私奉献下,文化大院慢慢走上正轨。 

什么样的剧本村民最爱听?史作义认真想了很久,最终确定了一个创作方向,那就是写村民身边的真实故事,主题传播正能量。“那年五一鞭炮响,俺儿迎来好新娘,浓眉大眼多漂亮,进门喊爹又叫娘,尊老爱幼是榜样,全家个个喜洋洋……”这是根据几家村民家的故事,创作的快板节目《夸儿媳》。由于用词接地气、口语化,参与演出的演员们上手很快,还成了文艺队伍里的经典剧目。

在史作义创作的众多作品里,有关于“生男生女都一样”、“夸夸俺家的好儿媳”的戏曲,也有夸赞美丽家乡的快板,主题内容包括“孝”、“家庭和睦”等。

壮大文化队伍,丰富精神生活

在史作义和村民的坚持下,如今,史庄村文化大院里有舞台、曲艺室、书画室、电脑室、广播室、农家书屋等,能满足村民基本的乡村文化需求。现在,文化大院的文艺队伍越来越壮大,从当初的七八人发展到现在的50余人。 

67岁的王中香是文化大院文艺队伍的骨干力量,和其他队友一样,每天都要拿出好几个小时来到文化大院,早晨一个小时跳广场舞,晚上两个半小时排练戏曲,这基本上是所有队友的“文化生物钟”。 

“如果哪天晚出门了,家里人都会催我们快去唱歌、跳舞,都已经成一种生活习惯了。”王中香说,现在家庭和睦、吃喝不愁,还能和邻居们一起唱歌、跳舞,这就是他们心中最好的日子。 

一个文艺队伍成员,背后就有一个支持文艺活动的家庭。随着文艺队伍的不断壮大,文化生活逐渐渗透到了每一个史庄村村民的家中,整个史庄村在文化带头人史作义的带领下,越来越有“文化味”。

 “文化大院就像是一个大家庭,孩子们可以在书屋里看书学习,奶奶来听戏,妈妈来跳舞,咱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精神生活也没落下。”戏曲队队长赵香菊说。

在史作义的宣传下,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秧歌队、腰鼓队、舞蹈队和戏曲队,文艺队伍中的固定成员就有50多人,随着剧团的不断壮大,他们经常被邀请到周边各村演出,有戏曲、舞蹈、秧歌、腰鼓等节目,得到了村民们的一致喜爱。

我来说两句 0人参与,0条评论
发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所转载稿件、图片、视频等内容仅出于向公众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公司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jnxww@163.com),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