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妆记:轩辕子午和他的新作《你熟悉的身影》

2018年04月16日17:32  来源:济宁新闻网  作者:李子君

红妆记

金石之音《你熟悉的身影》

词曲作者 轩辕子午

你熟悉的身影,从人民中走来

这熟悉的身影,是谁的身影?这动人的旋律来自哪里?

春天悄然铺满孔孟之乡的大地,春风和煦,隐隐传来,子曰:“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幽明洞开,万物达观。在承载中华民族几千年思想的东方圣域,在向仁向善的首善之区,在联通京畿的运河岸边,在感受时代的发展腹地,一个“熟悉的身影”愈发深入人心,一首大气磅礴而又深情的歌曲逐渐走进人民的心里,汇成时代的强音,诚贯金石,掷地有声。

随着轩辕子午先生呕心力作《你熟悉的身影》铿锵深情的旋律以及展现的无限拉长的身影,我的思绪在近百年的时空里穿梭着,从“天下为公”的大同愿望到“为人民服务”的朴素行动再到“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的踏实脚步,一幅宏大而又温暖的山河画卷在东方耀眼光辉的照耀下徐徐展开。

一种文化一定要有传承,一个民族一定要有领袖,一个时代一定要有声音。作为人民,一定要有感悟并且汇入奔流的江河湖海,为共同的梦想而凝心聚力。

左起:刘和刚 张宏光 轩辕子午

这是礼乐文明的传承和回响

这是个和平而又激荡的岁月,应该有不同凡响的创造。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唯美中,我们便一直延续这种表达方式,来抒发我们的爱和情感。对人的爱,对物的爱,对自然的爱,对家国的爱。我们把心情唱到水汀,唱到高山,唱到田埂,唱到锅沿炕边。礼乐文明始终融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的血液中,我们的理想中。而每一个人都可以是承载它的使者。当看到一个“身影”,听到一首旋律,我分明感受到了它的力量。

与轩辕先生的相识源于一首唤醒儿时记忆的关于老石磨的歌曲。红色的绸带飘起来,一条青石小路通向小巷的深处,布满老茧的双手,捧着一只比脸还要大的碗口,眼角挂着笑,是那么深,那么深,似是经过石磨反复碾过的岁月年轮,一圈一圈,热腾腾的面汤冒着白色的蒸汽,刚打下的小麦香气扑面而来,身后的石磨厚重而又沉静,似脚下的黄土地,融汇着百姓的汗水。是谁履过无数的足迹,散发着丰收的喜悦,走向新时代带来的开阔的天地。一瞬间,我被这首歌打动了,被这个人打动了,被这番景象打动了。

思绪从画面插上翅膀,漫游于九万里山水之间,是谁,如此深入的走进百姓的心坎?

我们都喜欢怀旧,尤其是上了岁数的人;我们都喜欢翻唱那些张口就来的老歌,因为那里有值得咂摸的故事,有我们经过的人生,因为那词里就写着你和我,就记着人间最真实的情感。岁月流金,我们一遍遍的回味着。直到现在我们还在阳光下,倾听来自校园围墙内的《让我们荡起双桨》,还在每年最难得的除夕夜重温《难忘今宵》,我们一代代的人被打动了,不是歌曲本身,而是在礼乐文明和儒家文化浸润下,经历生活的磨砺,来源于历史的风雨和时代精神的超越时空,经久不衰,歌唱美好生活,呼唤人间真情的艺术生命力。

同样在这片土地上,沿着乔羽先生步履孜孜以求的轩辕先生,在新的时代下,写出了新的诉求和景象。

向乔老请教

一个好的词作者,必是脚踏土地,满怀深沉的爱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便是轩辕先生的初始印象,在《诗经》中屡屡提到:“洵美且仁”,“其人美且仁”,显然,美和仁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共识,《尚书》有“予仁若考,能多才多艺,能事鬼神”。有美仪,有仁心,而后有出神入化之才艺,我想,任何一个能写出打动人的旋律的作者必是如此。轩辕先生的谦逊、平和以及对生活深入的体悟,都通过一首首经典的歌曲给人以难以忘怀的冲击和感动。大有“预支五百年新意,到了千年又觉陈。”的创作力和推敲意识。他一定走过很多路,他一定听过很多故事,他也一定将最深沉的感情倾注于听众最渴望的地方。在孔孟故里这片土地上,有五大圣人留下的宝贵遗产,有佛祖坚韧不化的舍利,有孝悌睦邻的良好风尚,所以,有轩辕先生《百善孝为先》、《曾子故里颂》、《神奇的中都》等歌唱中华传统美德,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诉说故乡深沉情思的地方代表性歌曲。每一首都是历史的展现,都是心灵的震撼,都是正能量的弘扬。

左起:董正伟 张宏光 轩辕子午 胡世明

一首好词,必是展现时代力量的载体

这首歌却大不一样。想来应该费了很多思量。最难的不是怀念过去,不是展望未来,而是心心念念的当下。初识这首歌,打开气势磅礴的MV,是一副热火朝天的景象,是一卷亲民爱民的画卷,是一幅壮丽唯美的山河,是一个无限延伸的镜头。我们敬爱的人民领袖,从黄土地的乡间田埂,走到农家庄院,手执布满老茧的双手,倾听劳动人民的声音。那保留着温度的热炕,那热气往外串的锅盖,以及那欲言又止的委屈,那尚未解决的饥寒,都在手心传递着,这是来自大地的嘱托,这是普通劳动人民的期望,这是新时代下亟需关注的民生,这更是丈量土地的标尺。我们的百姓在吃什么?他们的住房是否在经受寒冷?这里的官员有没有坦荡清白的造福一方?国家的政策是不是已落实到千家万户?都来吧,老乡们,拉一拉,说一说,一张桌子搁得下一家一国的愿。不让一滴百姓的泪,落进黄土而湮没。这是践行也是承诺。谆谆教诲、深情嘱托,每一段记忆都是人民渴望的节奏,都是时代呼唤的旋律。这一切,轩辕先生都在默默的关注,深深的体会,实实的追随。来自于人民的艺术家,他所反映的也便是来自于人民的心声。

可是,这个心声该怎么表达?轩辕先生一遍遍的沉思,一次次的修改。他唯恐写不到人民的心坎,他唯恐漏下了某个时代片段。披衣起坐,多少个黎明时分,在不眠中看着流星划破黑暗。中华民族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中国人民热火朝天的奋斗场景,未来社会美好和平的盛世景象,都在脑海中闪现着。世界是何其的博大,人民是何其的伟大。这一首词该如何承载?日日夜夜不够,那就用三年的批阅增删。于是,这一个身影整整萦绕了三年。

沂蒙老区采风

一首好歌,必是满含人民的期望

来自于人民的声音,必有应和,必有回响,必有不期然的相遇。相同的心声让他们握手了,当董正伟先生看到这首词,感同身受,极其赞赏,他在其中似乎听到了这个时代最响亮的声音,看到了最震撼的画面。他成为了这首歌曲慷慨的出品人,开始和轩辕先生一起为之而努力着。

一首歌曲的诞生是不容易的。有了词,要谱曲,要演唱、要制作,要推广。这条路走起来并不容易。谁来共同促成它的诞生呢?轩辕先生和董正伟先生经过深思熟虑,把思绪从孔孟之乡放之更广阔的地方,最后落在祖国的心脏--北京。他们要去寻找最优秀的人民艺术家,终于找到了张宏光先生来编曲。若没有“向天再借五百年”的气度,若没有“精忠报国”的信念,若没有“阳光路上”的心情,若没有“春天的故事”的畅想,怎能诉说这样一种感受,怎能表达这样一种敬仰。我们不得不感叹,这些经典的歌曲,全是张宏光先生的代表作品。然而,新的惊喜呈现在眼前,让他的心潮前所未有的澎湃;时而奔涌跌宕,时而深情悠扬,这昂扬和谐的编曲风格如铿锵的金石,有仁心的流淌,也有信仰的力量,一唱再唱,一唱再唱......这样一首大气磅礴的歌曲完成了,谁来演绎它?还记得吗,《拉住妈妈的手》、《父亲》、《小白杨》等等,那些深情唯美的经典歌曲,感动了一代又一代人,直到如今还在耳旁激荡。最擅长表达人民情感的刘和刚先生,终于答应为这首歌倾情演唱,还记得吗,“想想小时候,常拉着妈妈的手......哭着喊着妈妈哟,我要跟你走,长大了以后......”

祖国啊,就是我们的母亲!她正以其慈爱和博大,护佑每一个人成长,成长成挺拔的白杨,栽在故乡旁,将亲人的嘱托记在心上。这是人民的心声啊,怎能不传唱。几位大家共同的心愿就是将之广泛推广,唱遍大江南北,唱遍江南北疆,唱出大国的气象,激荡时代的梦想。跋山涉水,出资出力,在新时代祖国的号召下,将这一份人民的心声一定要唱到百姓中去。

向老艺人学习民间小调

金石掷地,一定是人民最深层愿望盛开的声音

他说,他是黄土地的儿子,这大概是最动听的故事。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这是一直以来的践行。曾经,那七年的农村劳动,磨练了宽厚的肩膀,足以承担一个国家的分量。拉起一双百姓的手,传递最亲近的温暖;抬起一双不知疲倦的脚,丈量土地的宽广;张开勇敢的肩膀,扛起民族的理想。他说,“幸福的人生是奋斗出来的”,他说,“玉汝于成”,只有几代人、十几代人、几十代人持续奋斗,敢擎日月,无私奉献,心系百姓,才可以迎接一个伟大时代的扑面而来。有来处,有征途,我们将走向哪里?逢山开路,遇水架桥,风里雨里,我们已在改革开放以后的新时代走过40年的征程。这“史诗般的进步”是一段波澜壮阔的历程。“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我们在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中,不畏浮云遮望眼,走向国际新的视野,走向大同天下的理想。“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九层之台,起于累土”。正是全国人民一番脚踏实地的努力,将一幅幅蓝图变为现实。 

“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你熟悉的身影》,它是根植在中华民族的信仰之上,坚定不移的从人民中走来,一定也是走到人民中去的无限延伸的美好景象。“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有源之水必汩汩不断,融汇四海。“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李子君

我来说两句 0人参与,0条评论
发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所转载稿件、图片、视频等内容仅出于向公众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公司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jnxww@163.com),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