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大众报之三《文化济宁,乡村振兴蓝图有底色》

2020年01月13日09:23  来源:农村大众报

金乡县以文化活动庆祝大蒜丰收,金乡大蒜已经成为金乡的文化因子。

梁山斗羊。

曲阜武家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济宁素以“孔孟之乡、运河之都、文化济宁”著称,是人文始祖轩辕黄帝和孔子、孟子、颜子、曾子、子思子五大圣人的故乡,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和儒家文化发源地,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6处、各类文化遗存7000多处,“三孔”和纵贯全境的京杭大运河是世界文化遗产,曲阜、邹城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发扬传统文化

以德治巩固乡村社会

文以载道,文以化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地域精神内涵,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改善农民精神风貌,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是济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

曲阜是儒家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在这里,文化之功处处可见。

“孝顺不能刻意,尊敬长辈要自然而然。要用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用‘换位思考’的宽仁之心化解家庭矛盾。”在曲阜息陬镇北元疃村的孔子学堂里,第六届道德模范、“曲阜好人”林艳艳与村民分享自己的“孝顺经”。 

林艳艳的婆婆生前突发脑溢血,身体瘫痪,生活不能自理,林艳艳在病床前伺候多年。“她都是将饭端给婆婆,一口一口地喂。”北元疃村党支部书记张佃壮说,老人生前一直念叨,说她这辈子真幸运,能有这么孝顺的儿媳。 

“北元疃村利用孔子学堂、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学儒学,学典范’活动,通过身边人讲身边事的方式,让林艳艳这样的孝德典范发挥模范作用,弘扬孝道文化,倡树文明新风。”张佃壮说,林艳艳用自己的言行阐述着“百善孝为先”的孝文化,感染了更多村民加入崇德向善的队伍。

不仅在曲阜,在孟子故里邹城,孝、诚、仁、爱的村风民俗也代代传了下来。邹城峄山镇大二村坚持评选“好媳妇”“好婆婆”已有26年,当年的好媳妇不少又成为今天的好婆婆,侯仰香就是其中一位。“和婆婆处,和媳妇处,俺觉得都得以心换心。当媳妇孝敬公婆,当婆婆体谅儿媳妇,哪有过不好的?儿媳妇对我很孝顺,因为我平时做得她都看着呢。”侯仰香说,人做得好不好,邻里百舍都看在眼里。 

大二村的“好媳妇”不但自己受表彰,娘家脸上也光彩。每次表彰会一结束,村里的报喜车就将“好媳妇”及匾牌一起送到她们各自的娘家,感谢娘家给大二村培养出尊老孝亲的好媳妇。

早在2012年,济宁就实施了四德工程建设,旨在大力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并相继出台了《关于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加快建设文化强市首善之区的意见》《济宁市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工作方案》等,将四德工程建设、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建设作为济宁重点工作线纳入责任目标体系。今年,济宁还专门成立了乡村文化振兴工作专班,通过发挥济宁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富集优势,实施“铸魂强农、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文化惠民、网络文化建设、人才培育”六大工程。

目前,济宁已建成乡村(社区)儒学讲堂3740处,组织开展儒学活动累计38000余场,开展家风家训等活动1.4万余场;举办“新农村新生活”培训2400余次;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3个、分中心118个、实践站2425个。“彬彬有礼道德城市”曲阜、“儒风孝道之乡”泗水、厚德任城、端信兖州、德行微山、上善汶上、诚信金乡、大义梁山等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道德建设品牌,以及“乡村讲师团”等志愿服务品牌逐步叫响;任城区邻居节、邹城中华母亲节、微子(国际)文化节、中国(鱼台)孝贤文化节等活动品牌在国内影响广泛。在济宁,传统儒学文化早已从庙堂之上走入了寻常百姓家。

文化产业化

为百姓搭建致富路

在济宁乡村振兴的蓝图中,文化也是生产力,“文化+”的新路径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文化力量,更转化为最可期的优势和动能。

网购狂欢节“618”期间,曲阜市鲁城街道林前社区大大小小的篆刻店忙碌起来,每天约有5万枚印章通过这里的电商平台,源源不断地售往海内外。

去年10月,林前社区入选全国淘宝村。而就在几年前,林前社区的主导产业还和电商完全不搭边。对于拥有千年历史文化底蕴的曲阜而言,儒家文化的浸润,在当地众多村落中留下的不仅仅是青砖黛瓦、雕梁画栋,更是丰厚的传统文化资源。依托这一优势,短短几年,这个名不见经传的社区逐步形成了以文化旅游创意产品为特色的“文化+互联网”产业群,带动了社区的振兴发展。

“村里几乎家家户户都拥有制作印刻的手艺。”林前社区党支部书记孔祥龙说,因受儒学浸染,这个手工艺专业村充满文化气息,印石篆刻、碑帖、楷雕、拓片等是林前社区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传统特色产品。

2006年,社区集中整顿景区周边小摊位,摆摊卖印刻的生计成了历史,取而代之的是以“孔府印阁”“曲阜砚雕工艺美术厂”等为代表的文化产业基地的兴起。从“零小散”到“产业化”,从“线下”到“线上”,社区发展思路的转变,带来的不仅是古老手艺的重焕光彩,更成就了林前百姓的致富梦。

林前社区共有2800多名村民,现在已有超过1500人从事文化产业相关工作,从业居民年均收入达到6万元以上;还吸引了杜庆收等著名外地手艺人来此创业。目前,社区有网店500余家,其中“孔府印阁”在短短几年间创造了石印产品网上销量全国第一的业绩,2018年全年销售额达到1.7亿元。

“乡村要振兴,守着文化资源吃老本的发展模式行不通。传统文化只有与现代文明相结合,从文化振兴里挖掘出产业振兴的元素,乡村才能真正振兴起来。”曲阜市委书记刘东波说,文化传承是乡村振兴的根脉,下一步,曲阜将深入挖掘文化元素,实现文化振兴与产业振兴的深度融合。

济宁把文化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让一个个富有历史文化特色的乡村在保留文化根脉的同时,培育出让村民致富,让乡村可持续发展的特色产业;另一方面,以历史文化资源为轴,通过“文化+旅游”丰富乡村内涵,带动乡村文旅产业发展,汶上郭楼镇古城村是其中极具代表性的文化旅游村。

“我年轻时,看到一本手抄本《郕国城记》,书中记载武王克商以后,把他的弟弟姬叔武封到古郕国任第一代国君,古郕国的原址就是现在的古城村。”古城村村民张晋卿凭着对《郕国城记》的记忆和对村里出土的明代碑刻碑文反复考证,将《郕国城记》进行了复原。为进一步传承保护郕国历史文化资源,古城村抓住美丽乡村建设时机,修复护城河、保护72眼对花井、重现“荣子三乐”故事、建成郕国城历史博物馆,打造了“郕国故都、荣子故里”的文化品牌,形成了优秀传统文化体验区,吸引了不少外地游客。

古城村的文旅环境还引来了企业投资。上海一家农业技术公司与村里达成合作,投资2000万元,流转土地200亩,重点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村集体以管理服务和基础设施入股分红、公司以资金入股分红、村民以土地入股分红,凭这个,村集体每年增收16万元。”古城村党支部书记李召林说。

此外,梁山县大路口乡贾堌堆龙山文化旅游产业、微山县红色文化和湖区文化旅游产业、嘉祥县曾子文化和石雕文化旅游产业等,均实现了文化和旅游的融合以及产业的转化,给当地百姓带来了十分可观的收益。

据济宁市文化振兴工作专班办公室成员唐宏介绍,为推动文化产业发展,近四年,济宁市级财政已累计投入文化建设专项资金5.2亿元,同时还设立了10亿元文化旅游产业引导基金。

地域精神激励着

一代又一代人开拓进取

文化作为生产力,不仅体现在历史文化资源的产业转换上,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形成的独具特色的地域精神,在地域发展和改革中也起着关键作用。其中,鱼台的“稻改”精神就造就了今日的“江北鱼米之乡”。

昔日,滨湖低洼的鱼台县“小雨小灾,大雨大灾”。20世纪60年代,鱼台县委、县政府带领干部群众挖河修渠、治水改稻,仅用一年时间,涝洼地变良田,一举改变了吃国家统销粮的窘困日子,并且成为余粮县。

现今,鱼台县传承“稻改”精神,因地制宜,发展绿色大米、生态龙虾、毛木耳等特色产业,打造品牌农业,助力乡村振兴。从十年九不收到鱼米之乡,从增产增收到优质优价,鱼台走出了一条绿色发展之路,在希望的田野上阔步前行。 

“这个排灌站是当年改稻时修建的,50多年了,仍在使用,只是柴油机换成了电机。”鱼台王鲁镇陈堂村70岁的刘宝庆,是惠河小黄排灌站的看护人,“去年8月下大雨,地里的积水两天就排到河里了,庄稼基本没受影响。” 

“今望千层浪,当思十里荒。”作稻改精神课题研究的鱼台县委党校教务科主任卢强介绍,1964年11月,省委、省政府恢复鱼台县制,为解决“十年九灾”、群众吃不上饭的问题,鱼台县委、县政府决定治涝洼地,种植水稻。

消息一出,全县干部群众上下同心,挖沟修渠、抬土筑堤,不到150天的时间,建成排灌站46座,挖沟渠7296条,实现了“高水高排”“低水低排”,涝洼地转眼变成了水稻良田。46座排灌站,犹如46座伫立在稻田的丰碑,见证着鱼台人治水改稻的奋斗精神,也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鱼台人开拓奋进。 

“目前全村900套楼房已分完,今年10月就可以搬新家了。”麦田旁,十几幢高楼格外显眼,在王鲁镇王鲁村当了26年党支部书记的王启龙说,王鲁村进行土地流转,搞稻虾、稻蟹种养新模式,村民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陈堂村村民刘宝启是当地有名的种植大户,承包土地700多亩,其中有机大米300亩,其余的土地都是根据县里“五统一”要求,种植金粳818等优质大米和黑米、糯米。“有机大米售价高,每斤可以卖到50元。”

2017年,鱼台实施“新稻改”。水稻种植实行统一供种、育秧、管理、收购、品牌销售的“五统一”生产模式;政府出资为农户免费提供种子、秧苗、插秧等一条龙服务,带动了农户积极性,当年发展绿色稻米1.7万余亩。“‘五统一’水稻出米率比普通水稻高10%,且口感、色泽、味道俱佳。”山东秋强米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小秋说,“新稻改”重塑了鱼台大米品牌。

在济宁,除了鱼台“稻改”精神,金乡“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王杰精神、微山县湖区革命精神等文化精神基因,在当地县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各个时期,支撑一代又一代人开拓进取、艰苦奋斗。

我来说两句 0人参与,0条评论
发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所转载稿件、图片、视频等内容仅出于向公众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公司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jnxww@163.com),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