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役老兵孔凡仁:用朴实纯粹诠释初心永恒

2019年06月18日09:06  来源:济宁晚报  作者:苏茜茜 戈成玉

济宁籍战斗英雄——孔凡仁

曲阜市时庄街道罗汉村的孔凡仁是一名受人尊敬的退役老兵。他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年轻时就离开家乡,保家卫国,在战斗中负过伤,导致双耳失聪,即便战争年代艰难困苦,却没有丝毫的畏惧和退缩,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

一根铁棍 一个念想

孔凡仁,1928年出生于曲阜罗汉村,老人有个他最宝贝的盒子,里面一张张已经发黄的奖状和证书仿佛让我们又回到了那段血雨腥风的岁月……1943年,在抗日战争最艰难的时候,12岁的孔凡仁加入了童子军,开始和村民一起打游击。

孔凡仁老人在家里总喜欢握着一根铁棍,若有所思地坐着,问起这个“棍子”的来历,这还得从老人打仗时讲起。老人从12岁开始参加游击战,到1944年编入第28旅参加正规战役,大大小小的战役参加了百余次。

老人向记者讲述了他记忆深刻的两场战役。1944年抗日战争时期,老人所在部队夜袭临城(今枣庄薛城)吉家庄的日军货物供应站,这场战役异常艰苦,为了捣毁日军的货物供给站,战士们发起了一次又一次的冲锋,最终圆满的完成了任务。我军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最后一个营的兵力只幸存了三名战士,每当想起这场战役,想起牺牲的战友们,老人眼角里总是充满了泪水。在战争中,孔凡仁老人虽幸存但腿部严重受伤,一直在国际医疗队的医疗下才慢慢恢复。另一场战役是1947年藤县郭里集的解放战争,老人所在部队偷袭了守城敌人的坦克营,在战役中孔凡仁老人被落在身边的炮弹掀翻的泥土掩埋,后来被战友从泥土堆里扒出来, 造成耳朵受伤,满身伤痕的孔凡仁在战场上偶然捡到一根铁的棍子,靠着这根棍子的支撑和一定要活下去的信念,老人连走带爬的到了一个庄子。从此,这根棍子成了老人的一个念想。

一声誓言 一生信念

经历过这场生死之战,孔凡仁唯一的遗憾就是自己没有加入共产党,伤好之后,他第一时间向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1949年2月,经组织批准,孔凡仁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2月孔凡仁因在战争中受伤导致双耳失聪复员回家,离开了他生活了5年的部队。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当初的一声誓言,成了老人一生的信念,虽然耳聋导致听力受限回家务农,生活贫困,但孔凡仁老人从不曾有过埋怨,即使是在自然灾害最困难的三年,他依然坚持用粮食当党费上交给组织,他更是时刻以党章要求自己。

1949年孔凡仁老人复员回到罗汉村,先后由组织分配到县粮食站担任保管、合作社担任会计等职务,后因耳聋导致听力受限回家。回家后在辛庄管区薛罗大队担任保管员、现金保管、村支书等职务,并介绍十余名积极分子加入中国共产党。从15岁正式参加革命,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孔凡仁老人将自己的青春献给了党、祖国和人民,战斗虽艰苦,却无悔。

红色情结 红色记忆

孔凡仁老人晚年一直生活在曲阜市罗汉村大队,由大儿子照顾生活起居,老人平时最喜欢的事情之一就是翻看他的宝贝盒子,向后辈们讲述之前的经历。

“看看现在的生活,我没有什么后悔的,好多同志都牺牲了,他们的英勇付出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我有时候很怀念他们。我们更要感谢共产党,给我们指引了光明的道路,我们要永远热爱、拥护伟大的共产党。” 孔凡仁老人说。因为听力受限,如今91岁高龄的孔凡仁老人很少与人交流,虽然他听不清,也看不太清楚,但他最大的爱好就是每天七点坐在电视机旁收看《新闻联播》,他常说:“党好,国家好,人民生活好”。

国家不会忘记曾经浴血奋战的老兵们,2005年和2015年抗战纪念日,孔凡仁老兵获得了政府颁发的“中国人民抗日战胜利60周年” 和“中国人民抗日战胜利70周年”纪念勋章。

如今,老人每天都会带着一顶遮阳帽,看上去和普通的遮阳帽不同,原来老人的帽子帽顶上有一团红线。问到这是什么原因,老人突然变得有些不好意思。老人说,打仗的时候红缨枪上有条红缨,冲锋号上也有红缨,带的帽子上有个红五角星,红彤彤的多漂亮,看到特别的亲切,就这样,老人在自己的帽顶缝上了红色的丝线。这就是老人的红色记忆、红色情结、红色信念。

我来说两句 0人参与,0条评论
发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所转载稿件、图片、视频等内容仅出于向公众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公司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jnxww@163.com),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