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不能“拉手能站、撒手就瘫”

2017年01月09日09:48  来源:人民日报

看报道,年关将近,一位扶贫干部揣着钞票、拿着白面来到贫困户家中慰问。然而,老乡摆摆手,拒绝了。“吃救济,饿断气。我不能要。”

这可真新鲜啊,头回听说送钱还不要的。然而,细想一下,这还真不是个坏事。这位老乡多有志气啊!有志气,将来这贫脱得才能扎实。

工作关系,笔者接触过一位一线扶贫干部。他说,工作忙不怕、累不怕,就怕搞成了上呼吸机式扶贫。“你见过有些上呼吸机的病人没?插上管子,呼吸顺畅,管子一拔,马上不行了。自身失去机能了,纯靠外力了。”他的比喻挺形象。扶贫脱贫如果做成了这样的两张皮,贫困户的内生动力没有激发出来,靠政府发钱维持着,拉着手能站着,撒开手就瘫下,这个“脱贫成果”就相当脆弱了。

扶贫是各级党委政府的责任,但这不等于说让干部干得热火朝天,贫困户在家坐着拿钱。简单的“给钱—拿钱”模式计有两害:

一是这是“走捷径”。时间紧、任务重,扶又一下子扶不太起来,好些困难得下水磨功夫,还是给钱最简单。财政没钱也不要紧,让企业参与嘛。企业参与本是好事,吸引贫困户到企业里打工,又自食其力了又学技术了,日子慢慢就好了;就怕打工是形式,实质是来不来都无所谓,让企业出钱把贫困户包起来。一年两年,咬咬牙,企业养得起,将来呢?企业不景气了呢?

二是容易养懒汉。坐着能拿钱,谁还起来干?贫困户失去了主体性,人穷叠加上志短,甚至还有了歪理:你不给我钱,你的任务完不成,到时间“军令状”治的是你,你看着办吧!好比是减肥,教练一头汗地指导,你不动不跑,指着推指着拉才动弹两下,成效能好得了?

其实,要钱的扶贫简单,不要钱的难。这对政府的要求也更高。给钱给物容易,给有效的脱贫方法才难。贫穷,实质是可占有、可调动资源稀薄,各种救济工具稀缺。扶贫除了把这些资源网、工具网延展过来,还要教会贫困户怎么抓住、用好。

塞手里锄头容易,教会人锄地难,而后者才恰是最关键的一步。当然,说别只是给钱,不是说别给钱。丧失劳动能力、无力自救的群体,政府兜底责无旁贷;有劳动能力和意愿的,必要的基础物质保障也得给铺好建好才是。(人民日报中央厨房·智理行间工作室出品)

(链接)干部给钱粮,贫困户却推着不要……

“贫困户里还真有不要钱、不要物的!”山西省岢岚县文化局副局长马晓明就碰上了这么一件“奇事”。

岢岚县是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马晓明赶往水峪贯乡娘娘庙村,与他帮扶的3家贫困户对接。第一次上门“认亲”,他带了600元钱和3袋白面,前两户都高高兴兴地收下了,到了刘顺喜家却被拒绝了:“吃救济,饿断气。当贫困户不光彩,我不能要!”

马晓明很纳闷,当了20多年干部,慰问了不少困难户,只有嫌少的,还真没碰上不要的。“难道是村干部搞错了?”

“没错。这几年两个儿子接连娶媳妇,日子一下缓不过劲来。”刘顺喜边说边翻着双手,“脱贫还得靠自己,不是吹牛,再过两年我准能翻起来!”刘顺喜算了笔细账:“我和二儿种的40多亩地,除了留足全家吃的,每年能富余3万块钱。过两年等孙子、孙女利索了,二儿也能出外打工,每年最少还不收入四五万元。你相信我了吧!”

打消疑虑,马晓明被打动了,他对扶贫充满了信心:“贫困户里也不乏有志者。只要有志,再加上好政策,就一定能脱贫。”(记者 菅峻青 节选自《人民日报》 2017年01月08日11版)

我来说两句 0人参与,0条评论
发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所转载稿件、图片、视频等内容仅出于向公众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公司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jnxww@163.com),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