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骗”变“精骗” 谨防上当受骗

2016年08月30日21:23  来源:济宁新闻网

“盲骗”变“精骗” 谨防上当受骗

【记者出镜】 最近一段时间,个人信息泄露被骗事件频频发生。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大二学生小文(化名)订机票后收到诈骗短信,对方自称航空公司客服,以小文的航班被取消,在ATM机上办改签可获得补偿为由,诱导小文按照提示操作。结果,小文全年学杂费6100元被转走。

【解说】19日,山东临沂18岁女孩徐玉玉接到了一通陌生电话,对方声称有一笔2600元助学金要发放给她。结果被骗走了上大学的费用9900元。得知被骗后,徐玉玉突然晕厥,不省人事,最终导致心脏骤停于21日离世。

在全国警方破获的多起案例中,警方抓到的大部分都是“二道贩子”,这些人往往都是从一些社交平台上非法购买的公民个人信息。比如去年,北京200万学生和家长的信息被泄露,犯罪嫌疑人是教育培训机构的内部员工从网上非法购买的。而网上的信息是谁在传播,泄露的源头在哪?

【同期】律师 杨力 为了防止个人信息泄露泛滥,除了应当加强掌管个人信息的单位管理以外,个人也应当时刻紧绷安全这根弦,在网上不要随意填写表格;选择安全防范能力较强的网站存储重个人要信息;在马路上接受市场调查,或者在商店里填写贵宾卡表格时,千万要留个心眼;在一些商务活动中,必要时要书面约定保密责任。

【解说】另外,人们扔掉的车票、快递单,扫码领奖品等都可能成为信息泄露等源头。记者曾做过这样一个调查,在网上输入出售个人信息,相关链接非常多,为证明真假,与其中一家公司取得了电话联系。

【资料-电话同期】某出售个人信息公司 工作人员 关键看你想买什么样的信息,你需要的人群不一样,价格也就不一样,比如说大学生这个群体,个人信息比较多,一条1毛钱,你像孕妇这样的,因为比较特殊要两毛五一条,一些成功人士,就更贵一些,要五毛钱一条。

【记者出镜】据了解,现在诈骗手段也在不断变化,以前骗子都是“盲骗”为主,海量发出什么中奖啦之类的短信,能骗几个是几个,瞎碰运气。现在不一样了,骗子会通过不法渠道获得个人信息,对个人进行“量身定做”的精准诈骗,这种骗术越来越难被当事者识破。

【解说】90后青年群体已成为网络诈骗主要受害者,一半左右的受害者居然都是主动转账给骗子的。被骗原因并非是“贪便宜”或者“太笨了”,而是因为完全不知道有这种骗术存在,完全没有保护自己的意识而被骗子轻易忽悠了。

【同期】律师 杨力 只要是接到陌生人的来电,无论他能说出多少个你的个人具体信息,说自己是公检法部门,还是银行学校的人员,他知道你的父母名字、家庭住址、学校专业等具体信息,都直接果断挂断电话,同时拨打官方电话来进行求证。

直播民生记者报道 孙灵猛

我来说两句 0人参与,0条评论
发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所转载稿件、图片、视频等内容仅出于向公众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公司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jnxww@163.com),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