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军垦战士喜团聚 峥嵘岁月育后人

2016年05月31日09:30  来源:济宁新闻网

济宁 军垦战士喜团聚 峥嵘岁月育后人

导语:昨天50年前赴甘肃兵团十一师工程团屯垦戌边的500多名老战士相聚一起,回忆共同艰苦奋斗的峥嵘岁月,并且用他们建设边疆的精神教育后人,咱一起去看看。

正文:昨天,50年前赴甘肃兵团十一师工程团屯垦戌边的500多名老战士相聚在一起,一首《忆峥嵘,展未来》的激情倡议书拉开了聚会的序幕。

现场同期:原甘肃兵团十一师工程团战士(五十年前,我们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放弃了城市的优美生活,参加了开发边疆、保卫边疆的伟大征程)

50年前,在中央军委的号召下,这批当年十八九岁的小伙子穿着崭新的绿军装,满怀理想的踏上了西去的列车,来到了与蒙古和前苏联相接壤的甘肃省玉门关镇,在那里他们经过了艰苦卓绝的战斗,风餐露宿、披荆斩棘,把人生最美好的青春年华献给了祖国的大西北,50年后的今天他们阔别重逢,喜悦的心情虽然都难以言表,但回忆起当年的那段岁月,还是有说不尽的心里话。

现场同期:原甘肃兵团十一师工程团战士(一个火车上上走的,五十年了。)

原甘肃兵团十一师工程团战士(俺那是个工程连,是带枪的,带枪的连队俺是,挖渠道,建设就是那个大渠,祁连山下来的水,全部挖那个渠。)

老战士们向记者介绍,她(他)们这支军垦部队,主要从事当地基础建设,挖水渠、修道路、种树林,由于当时所在地自然环境恶劣,说起那时艰苦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仍令她(他)们难以忘怀。

现场同期:原甘肃兵团十一师工程团战士(先上来挖那个渠道,后来那会的种地,种地的时候吃饭别提了,刮着那个背后不说人大风,都用嘛,也没碗,用铣头,吃煮的那个白菜,都是沙粒,蒙着那袄在那里吃,有风噢,刮的那风沙。)

老战士们说,当时奔赴边疆时,小的刚满16岁,大的只有十七八,尽管条件艰苦,大家为了建设边疆、保卫边疆,没有一个人退缩、没有一个人回城,一干就是十几年,虽然都献出了自己的豆寇年华,但说起这段经历,不仅无怨无悔,自豪感都表露在脸上。

现场同期:原甘肃兵团十一师工程团战士(虽然我们在那里呆了这14年,确实不后悔,确实锻炼了我给你说,真是锻炼了,锻炼了意志,就是支援边疆,建设去。)

原甘肃兵团十一师工程团战士(在那边是比咱这边艰苦一些,成天的飞沙走石,没地,地开出来了,没路,路修出来了,没水库,水库建出来了,没有树,林带造出来了,所以说走那里看看心里特别高兴!)

据了解,国家政策让他们统一回城后,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这些为祖国边疆建设贡献了青春的人们又投身到家乡的建设中,相继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着自己的光和热,老战士们认为,那段艰苦的经历不仅成就了他们的人生,也使边疆建设有了可喜的变化,聚会上老战士们载歌载舞畅叙友情,甘肃省玉门关镇也派来代表献歌以表谢意。

现场同期:甘肃省玉门关镇村民代表(我代表我们老家人,老家甘肃人,谢谢这些支边人员,谢谢他们为我们甘肃付出,为我们甘肃做出贡献,谢谢他们、谢谢他们!)

整场聚会气氛祥和,健康向上,共同忆起往昔的峥嵘岁月,拥抱着久别的战友,热泪在脸上流动,紧握着战友的双手,热血在心中沸腾,大家不仅在共同回忆中加强了沟通,增进了了解,而且希望让他们的艰苦岁月教育后人。

现场同期:原甘肃兵团十一师工程团战士(让孩子们知道当时的艰苦性,锻炼人的个意志,培养人的思想品质,教育孩子以后听党的话,好好的的工作,好好的为人民服务,把国家建设好。)

直播民生记者报道 记者 刘政钊

我来说两句 0人参与,0条评论
发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所转载稿件、图片、视频等内容仅出于向公众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公司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jnxww@163.com),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