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 济宁:弘扬传统文化 培育文明乡风

2021年11月26日23:12  来源:济宁新闻客户端  作者:孙灵猛 王伟 张勇 高健 何庆哲

济宁新闻客户端(记者 孙灵猛 王伟 通讯员 张勇 高健 何庆哲)济宁市充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优势,大力培育文明乡风、淳朴民风,提高乡村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在泗水县圣水峪镇北东野村的乡村儒学讲堂,乡村儒学讲师李杜勇正在结合农村生活,给村民讲解传统文化。

泗水县圣水峪镇北东野村村民庞玉明说:“刚才李老师讲得很好,如果每个家庭都能做到忍让,家庭就和睦了,邻居就和谐了。”

近年来,济宁市充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优势,依托乡镇(街道)、村综合文化站,建设标准化儒学讲堂,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走进群众生活。截至目前,全市共建成“儒学讲堂”3740处,开展儒学宣讲普及活动4.8万余场,服务群众280余万人次。

泗水县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中心副主任纪冉冉介绍:“通过这些年讲堂活动的开展,村民们的社会公众意识增强了,村民们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精神文化层面的需求得到了满足,在身心愉悦中提升了自己。”

为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乡村振兴,济宁市创新服务模式,打造弘扬传统文化新阵地。梁山县建设“结婚礼堂”,推行村支部书记主持、镇街书记证婚模式,倡树喜事新办简办、不要彩礼,让“结婚礼堂”引领乡村新风尚。按照“俭约自守、力戒奢华”理念,制定深化移风易俗工作20条措施,抓好红白理事会建设,强化婚介服务市场管理,推进高额彩礼问题整治,常态化评选“好媳妇好婆婆”“不要彩礼的好媳妇”“不要彩礼的好岳母”等典型,形成科学节俭文明的社会新风尚。

梁山县移风易俗工作指挥部(专班)主任刘辉表示,把推进移风易俗作为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抓手,通过一室多用,因地制宜,建设“结婚礼堂”,充分发挥红白理事会和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作用,推进阵地、人员、服务“三位一体”,切实减轻了群众负担,提高了群众满意度。

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乡村振兴,要常态化推进文化宣传普及。济宁市强化文化惠民服务,广泛开展非遗传承、国学体验、传统技艺演出等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实现“一年一村一场戏”目标。推广任城“运河书屋”、兖州“端信书屋”模式,加快建设“书香济宁”。

“自从村里建了书画馆之后,我们村里这些书法爱好者有了一个好去处,”汶上县刘楼镇小坝口村村民徐丙记说:“没事的时候就来这里写写字、练练书法,老人小孩都会写,村里形成一个习文练字的好风气。”

近年来,济宁市还积极实施中华传统节日振兴工程,深入开展“我们的节日”系列主题活动,在春节、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传统文化普及活动。将9月份确定为优秀传统文化主题月,集中开展系列活动,展示优秀传统文化“两创”成果。

我来说两句 0人参与,0条评论
发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所转载稿件、图片、视频等内容仅出于向公众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公司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jnxww@163.com),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