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 | 济宁创新帮扶模式 推进乡村振兴

2021年02月23日08:12  来源:济宁新闻客户端

济宁新闻网讯 济宁市在下派干部帮扶工作中,不断创新帮扶模式,因地制宜推进乡村振兴。

曲阜市陵农果蔬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每天都会迎来来自商超的采购车辆。这个由周边10个村的第一书记牵头成立的合作社,集中流转土地150亩,整合帮扶资金550万元,建成25个高标准有机果蔬大棚,原本资源条件极不均衡的10个村,攥起拳头、抱团联动,开创了当地乡村振兴的“飞地经济”模式。

济宁市派驻曲阜市陵城镇东郭村第一书记魏伟介绍,推动实施了“飞地经济”的抱团发展,留下了一个具有造血功能的产业项目,村集体经济收入每年增加57万元左右,同时还解决了中老年农民群众在家门口的就业问题。

梁山县黑虎庙镇杨桥村有饲养牛羊的传统,但是院内养殖模式不仅无法成规模,还污染了环境,导致村民之间产生矛盾。

济宁市派驻梁山县黑虎庙镇杨桥村第一书记林长运告诉记者,他刚来的时候,养牛和不养牛的农户意见分歧很大。

林长运请专家、搞论证、跑审批、找投资,集中建设了一处绿色环保的畜牧养殖基地。两年时间,杨桥村肉牛养殖规模由2000头增长到了12000头,农民迅速增收,村集体收入也超过了20万元。

肉牛养殖户杨万强说:“养殖的牛一年可以吃掉1200万块钱的玉米秸秆,牛粪可以养殖接近200亩地的蚯蚓,一亩地蚯蚓的收入可以接近1万块钱。”

污染问题解决了,村民间的矛盾也化解了,去年12月,杨桥村万头肉牛养殖基地的粪污综合利用项目,还获得了国家支持资金182万元。

林长运表示,两年前杨桥村是省定贫困村,通过这两年的畜牧养殖,现在养牛达到100多户,养羊的达到200多户,人均收入可以达到过万元。

为更好促进第一书记因地制宜推进乡村振兴,济宁市开发“下派干部帮扶项目管理平台”,统筹利用资源、提高审批时效、督促落实进度。目前,济宁市1330名驻村第一书记,带动发展产业项目1963个,累计帮助村集体增收8100余万元。

济宁市下派干部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副主任张新广表示,下一步,将不断提高下派帮扶的精准性和带动力,把更多的资源力量向农村一线倾斜,聚焦基层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聚焦项目带动特色产业发展,稳步推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推动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济宁新闻联播》)

我来说两句 0人参与,0条评论
发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所转载稿件、图片、视频等内容仅出于向公众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公司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jnxww@163.com),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