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青春在济宁丨王耀明:从“秀才”到“老板” 他让太阳能电池“穿”在身上

2022年05月30日18:01  来源:济宁新闻客户端  作者:王心融 朱晓松

编者按:青年更有为,城市更友好。当前,济宁市正在实施青年发展“十大行动”,聚力打造富有“青年活力、青春魅力、青创动力、青才引力”的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

青年是城市的活力之源。加强人才引育创新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工作。在喜迎党的二十大、庆祝建团100周年之际,共青团济宁市委与济宁广播电视台联合推出《我的青春在济宁》系列新媒体作品,以视频+图文报道的形式,讲述来济宁工作生活的外地青年扎根济宁、奉献济宁的生动故事,展现他们锐意进取、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激励广大青年努力拼搏、奋勇争先,为我市实现“跨入全省发展第一方阵,建设全国一流文化名市,打造美丽幸福典范城市”的奋斗目标贡献智慧力量、展现青春担当。

济宁新闻网讯(记者 王心融 朱晓松)自求学时开始,中科院博士王耀明就有一个初心,那就是做具有实用性价值的研究。从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读研到工作以来,他将自己研究的电池技术慢慢带出实验室,越做越大,越做成本越低,“最终我来到济宁,成功实现了我科研成果的产业化、规模化生产,真正有机会惠及千家万户,我的梦想照进了现实。”

2020年4月,在中科院王东升院长邀请下,王耀明响应国家鼓励科研人员创新创业号召,带领团队在济宁创立了山东中科泰阳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将自身所开发的领先技术推向产业化,真正将技术带出实验室,在济宁开花结果。

色彩鲜艳、各式纹理的发电建材,柔软可穿戴的电池……在王耀明的介绍中,山东中科泰阳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新一代铜铟镓硒薄膜太阳电池揭开了神秘的面纱。“彩色镀膜技术太阳能电池完美结合,能够呈现出更加靓丽的色彩,替代传统的黑色光伏玻璃幕墙,不仅更加符合建筑美学需要,更能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实现光伏建筑一体化,我们俗称‘为建筑穿上发电的外衣’。将发电薄膜与塑料制品结合起来,能形成柔软、轻薄的发电薄膜,和各种器物的表面结合起来,与衣服、背包、帐篷的表面结合起来,可以随身进行发电……”无论是用在建筑表面还是穿在身上,中科泰阳主导研发的产品在高端BIPV发电建材和移动能源领域,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刚落地济宁的时候,我首先遇到了从‘秀才’到企业老板这种角色转化的不适。好在我虽然‘技术宅’,但还是比较敢于挑战自己的。同时济宁当地有关部门对我们科研创业人员提供了很多帮助,包括品牌定位、运营管理等等,都为我解决了很多问题。”王耀明回忆,他起初还遇到了团队搭建方面的困难,“我从中科院带来的主要是技术研发型人员,是一群和我一样的‘技术宅’,但是对于公司来说,各方面的人才都很需要。我曾在行业的领军企业做过两年总工,那段经历让我结识了许多朋友。落地济宁后,我慢慢将生产管理、运营方面的人才,尤其是山东本地的人才网罗过来,加入了自己的团队,最终形成了现在的阵容。”

王耀明对济宁这座城充满了崇敬,他笑称,在济宁可不敢班门弄斧,轻易说自己是“读书人”。“我现在的团队绝大部分都是山东本地的,济宁人又占其中的一半以上。济宁人给我最大的惊喜就是,他们真的非常敬业、踏实,又很热情可爱。这都是我在合作中体会到的。工作之余,我们会爬爬山,团建一下,逛一逛济宁的文化古迹。济宁的人文环境之美与文化底蕴之深厚,都深深吸引着我。”

落地济宁之后,王耀明与团队带着自己的技术参加了全国的创意大赛,一路突围,赢得了山东赛区的特等奖与全国赛区的三等奖。他并没有暂缓脚步,而是开始了更艰难的挑战。王耀明的团队又着手研发出一项新技术,能够让传统的单晶硅电池重量降低70%,其应用场景也能得到巨大的拓展,在承重不足的轻钢屋顶上也可以大量采用。“这一技术在济宁本地得到了大力支持,即将进行大规模生产。”

“从2004年考入中科院开始做薄膜太阳能电池技术研发,到最后形成产品走向千家万户,给老百姓创造实实在在的价值,我的梦想有的已经实现,有的还在努力当中。”王耀明说, “未来我的目标是将中科泰阳公司打造成行业的领军企业。”

因为“爱挑战、爱冒险”,王耀明的科研生涯不断在挑战和突破自己,他也始终坚定地走在奋斗的道路上。“即便我现在有了白头发,也觉得自己很年轻。青春是一种追梦的心态,无关乎年龄大小,保持着最初的梦想与做事的积极性,就是青春。”

我来说两句 0人参与,0条评论
发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所转载稿件、图片、视频等内容仅出于向公众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公司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jnxww@163.com),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