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手造·济宁好礼丨陶氏木版年画:红为骨、绿为筋、黄蓝搭配画才鲜

2022年07月02日08:43  来源:大众网·海报新闻

在济宁鱼台李阁镇陈集广场旁有一家不怎么起眼的小商店,推门而入,走进堂屋内,不禁被一幅幅生动鲜活的年画作品和堆成小山的年画版所震撼。

作为土生土长的民间艺术,木版年画可以说是反映中国民间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它所蕴含的民俗文化及艺术价值在一笔一划中展露无遗。随着时代的发展,木版年画走过了辉煌,也历经了衰落,陶氏木版年画从清朝起至今已磨炼百年,依旧默默散发着属于它的光芒。

道道工序道道精

“我现在做的这道工序叫刻板,刻完后还要进行印刷。”在自家小商店门口的一个老旧的工作台前,陶氏木版年画第九代传承人陶运航正用一把满是凹洞的木锤敲击手中的刻刀,锤起刀落,一幅年画版慢慢成型。

早期的“陶氏木版年画”为陶希仲先生开设的“爱菊”画社,当时家族内画样、刻板、上色印制、销售等步骤分开传承,每人擅长一项技艺,做精做细,联合起来才能组成一个完整的木版年画制作销售体系。“大家都看着一张张年画很好看,但制作起来只有手艺人才知道有多难。”陶运航介绍,年画制作大致分为起稿画样、雕刻木版、手工印刷三道工序,而类型大多为套印及半印半绘两种,最难的则为对接版刻印,目前,全国会对接板刻印技术的传承人屈指可数。

陶运航告诉记者,虽然他从小就跟爷爷学做刻板,但正式教学还是在他成年后。那时,爷爷要求极高,光底稿就得画好多遍,“起来起来起来,画的这是什么。”每次爷爷讲这句话,底稿都免不了被撕掉的下场,陶运航说,当时很不理解,明明有现成的底版,也有画好的底稿,爷爷偏要他从头开始,后来才明白,正是因为不断地练习、修改,其制作年画的技术才会越来越精湛,一幅幅年画才会更加鲜活。

有钱没钱,买张年画过年

鼎盛时期,陶氏木版年画供不应求,“当时纸都不够用,咱们的年画便宜又好看,销量非常好。”陶运航说,因为家里祖辈都做年画,所以他们的年画版有很多,“咱们这周边都做年画,但是会刻板的不多,我们的版都给大家传着印。”那时,经常能看见大街上背着年画版的人。

有了年画版,就能批量生产,而年画装饰性强,刻版考究、用色绚丽,寓意吉祥,所以用途十分广泛,再加上便宜实惠的价格,非常受百姓喜爱。“有钱没钱,买张年画过年”说的就是这种盛况。“我和爷爷一天能挣18块钱,现在听起来可能不多,但这差不多是当时供销社普通工人一个月的工资了。”那时的陶运航从早上四五点多起床,一直忙活到凌晨才能结束,累但乐此不疲。

红为骨、绿为筋、黄蓝搭配画才鲜

木板年画的印刷需要先把颜料备好,用特制的刷子沾上颜料均匀地涂在刻板上,然后覆盖上宣纸,刷压平整后,再换其副板,印另一种颜色。“红为骨、绿为筋、黄蓝搭配画才鲜。”陶运航介绍,不同派系的年画制作喜好不同,陶氏木版年画留白居多,且喜用红色,用丹青勾勒线条,红绿黄蓝按不同比例分布,各司其职互相搭配,这样一幅的作品才栩栩如生。

“我现在的板材用的是梨木,以前都是用棠梨木,这种木材硬度大,便于雕刻。”陶运航展示的是一件三色套印作品,三块画版看似相同,实则内藏玄机。“不同颜色对应不同的位置,套印对精确度要求较高,这件作品还比较简单,印上三四次,对的就差不多了。”陶运航说,木板年画就是是从活字印刷术演变而来的,这就是中国的科学,也是中国人智慧的最好见证。

电子印刷时代的到来着实给木版年画以一重击,陶氏木版年画虽不及当年,但其特有的本土特征无可替代。多年来,陶运航多次到各地进行交流展览,陶氏木版年画也走遍各地,入馆收藏。

今年1月,陶氏木版年画正式列入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现在,全国各地的人们会慕名而来,甚至有美国、俄罗斯的游客前来购置木版年画。“我出去交流学习才发现会刻板的不多,只能印刷,我有这门手艺,得好好传承下去,可不能把老祖宗留下来的技艺给丢了。”

我来说两句 0人参与,0条评论
发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所转载稿件、图片、视频等内容仅出于向公众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公司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jnxww@163.com),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