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这个味!济宁这家传统糕点老店已传五代

2019年12月09日21:39  来源:大众网·海报新闻  作者:杜倩 蔡国建

说起济宁清真点心老店,很多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马大兴”,不论是平时还是逢年过节,总会有人去买些糕点带回家或者走访亲友。

从清代道光年间的马家糕点铺到今天的“马大兴”,这家百年老店,在一代代济宁人的陪伴下,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铺子发展为现在的清真马大兴食品厂,为济宁人带来了绵延百年的时光味道。

运河岸边的马家糕点铺

在济宁市小南门的十字路口拐角处,坐落着一个两层平房,这就是“马大兴”清真糕点房。一进店里,扑鼻而来的糕点香气很容易让人想起经年的“老味道”,店里北面墙上挂着百年马大兴老店位居图,图里的马家糕点铺与流经济宁的京杭大运河隔街相望。

清道光14年(1834年),一位南京商人准备到北京经商,乘船途经济宁时,见这里市容繁华昌盛,便打消了去京城的念头,在济宁运河岸边的响铃阁街,开了家马家糕点铺。到了马勇这一代,已经是“马大兴”第五代掌柜。

“从我记事起,我就帮着爷爷以及父亲卖糕点,长大以后,我就骑着三轮车往各个代销点送货。”马勇说,为了传承这一味老口味,马大兴糕点房一路走来有着很多的不容易。

1986年,间断经营了18年的马大兴糕点房重新开业了。那一年,马勇33岁,无论风雪晴雨,他都会坚持骑着三轮车走街串巷吆喝售卖糕点,直到今天,他很感谢自己当初的坚守。

全家守护“百年老字号”

“现在是家人帮忙打理店里的生意,我也已经退居‘二线’,该是年轻人的时代了。”今年66的马勇说,自己的两个女儿负责这家店,还有一些亲戚在帮忙。“从小就受到我父亲的影响,没有特意去学,看的时间久了也便会了。”马勇的小女儿马冬青和马勇当年一样,耳濡目染,慢慢学会了家传的手艺。

如今,马冬青5岁的女儿也常常在她在做糕点时,目不转睛的盯着看妈妈的做法。“我会让女儿继续把这门手艺和我们家的百年老味继续传承下去。”马冬青说,从2003年开始家里买下这座二层小楼,“马大兴”有了真正属于自己的房子,再也不用辗转周折了。

几十年间,尽管“马大兴”的店铺位置不断变迁,但依然有很多济宁人会循着记忆中的老味道,穿越大街小巷。同样,马勇和全家人也在坚守着传承“老味道”的初心。

济宁老味儿漂洋过海

“有次有个老年人过来买糕点说,他们家孩子买了别的地方的糕点,他一口就吃出来了。平时吃惯了我们家的无糖香脆饼,再吃别家的就感到味道不对了。”马勇说,“马大兴”历经近百年沧桑,在时代的浪潮中也在不断地进行创新。

每逢过节,马大兴店里面总是被前来购买糕点的客户围得里三层外三层,忙不过来时,马勇还要雇人帮工,最多的时候雇佣过三十多个工人。“有不少人去了外地之后还对我们家糕点念念不忘。”马勇说,越是过节就越会来很多人,他们有人买了邮给远在外地的亲人,希望他们在糕点里吃出“家”的味道。

“去年有一个台湾来的客户,买了很多牛舌酥、蜜三刀等一些老糕点准备带回台湾,他说在我的糕点里吃出了小时候的味道,在台湾这种味道他吃不到。”马勇说,这位客户曾经告诉他,在梦里都想吃上一口带着济宁老味儿的蜜三刀。

我来说两句 0人参与,0条评论
发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所转载稿件、图片、视频等内容仅出于向公众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公司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jnxww@163.com),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