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负韶华 我们都是追梦人】看守所女子大队长陈彦红:高墙内的一道雨后“彩虹”

2019年10月04日10:58  来源:济宁新闻客户端  作者:王心融

济宁新闻网讯(记者 王心融)她以头顶的国徽,用女性特有的亲和力与韧性救赎着一颗颗迷失的灵魂,指引着在押人员不断悔过、向善;她以温柔的胸怀,像母亲和姐姐一样关爱同事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与女孩们亲如一家。她就是济宁市看守所女子执勤大队大队长、党支部书记陈彦红,2006年从部队转业参加看守所监管工作,至今已有十三个年头。

目前,济宁市看守所在押女性共410人,陈彦红告诉记者,最多的时候能达到430余人。对在押人员的管理工作是艰苦而又繁琐的。为了确保安全,陈彦红结合管理实际,带领大队民警不断摸索在押人员管理教育方法,从每一个细节入手,创新了多种工作方法,以小见大,以点带面,有效推进监区秩序稳定。

“前两年,有一位金乡籍妇女李某到了我们看守所,经过交流得知,她患有遗传的精神分裂症,家庭不幸又使她的精神问题更加严重。从一开始的小偷小摸,最后到了必须进行刑事拘留的地步,来了也并不配合管教工作。”陈彦红回想起让她印象深刻的在押人员,心生感慨。

像李某一样的妇女不在少数,起初来到看守所,她们可谓是“使出浑身解数”胡搅蛮缠,陈彦红不但不生气,反而十分理解她们的心情,“环境是陌生的,女性天性敏感,一开始当然会很紧张。”凭借多年的管教经验,陈彦红积极采取管理对策,李某夫妻爱情不幸,她就从父母亲情入手耐心教育,多次细心劝导,逐渐缓解其心理压力;她还与医务室大夫积极沟通商讨对策,改善李某精神状态,稳定其抵触情绪;同时,安排值班民警照顾其生活,天冷时给其添衣加被,使李某感受到亲情般的关怀。

在耐心的谆谆教育下,在每一场温和的谈话中,陈彦红都触动在押人员的“软肋”,一旦建立了信任,话匣子就关不上了。陈彦红笑道,有时一天谈下来,嗓子都哑了。她仍记得李某被释放后,竟一个人坐车回到看守所,给她送来家里种的大葱,还嚷嚷着要与她拜“老仁”,实在不行,也要以姐妹相称。

正是以这样真诚的教育与关爱,陈彦红渐渐唤醒了在押人员对生活的希望,不仅彰显了人性关怀,更重新点燃了那一颗颗已近黯淡泯灭的心灵。李某是陈彦红教育感化在押人员的一个缩影,工作中还有着数不清的故事,数不清的感动,数不清的温暖关怀,每一次教育感化的背后都渗透着陈彦红带领的女子执勤大队管教民警的真情和智慧。

工作中,经常会看到陈彦红在监区走廊巡视的身影。一个监室五根软笔芯,定期检查,一根都不能少;发给在押人员书写心得感悟的笔记本,每一页标上页码,一页都不能缺……“巡视的通道走过无数遍,每一次都要善于发现新问题,这是我对自己的要求。”陈彦红表示,她一直都是这样严格要求自己,要求工作,也正因为如此,她所带领的济宁市看守所女子执勤大队不仅成为了警队的标杆,更成为了监管队伍的名片。

铁网高墙、重重关卡、压抑难耐是很多人对看守所的印象。但正是在这高高的院墙内,陈彦红用她始终推行的温情管理与亲情感化,创新打造女子管教特色品牌,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对基层监管工作的忠诚和热爱。

十三年来,陈彦红始终秉承着在部队形成的良好作风,严格自律,努力工作,她先后6次被评为全市优秀公务员,荣记个人三等功2次,并多次评为全市优秀人民警察、优秀党员、先进个人、"三八红旗手"、"巾帼岗位明星"等荣誉称号。她充分发挥一名共产党员的“传帮带”作用,以真诚和奉献赢得了所领导和同事的认可,赢得了在押人员和家属的信任,她就像一道雨后的彩虹,用坚韧和果敢捍卫着法律的尊严,用真情和汗水感化曾经被玷污的心灵,让玫瑰们在高墙内重新绽放希望。

我来说两句 0人参与,0条评论
发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所转载稿件、图片、视频等内容仅出于向公众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公司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jnxww@163.com),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