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千年与孔子对话 探访曲阜孔子博物馆

2019年05月12日08:19  来源:齐鲁网  作者:白少光 贾鑫 谭兆彤

齐鲁网5月11日讯 位于曲阜市的孔子博物馆自2018年11月26日开始试运行,在此期间,万余人次相继来馆参观体验。孔子博物馆于5月10日起带观众试运行,通过一件件沧桑的文物再现“天下第一家”的风采。

两千多年来,儒家文化留下了近70万件文物。明代以来直至1948年的30多万件孔府私家文书档案、宋代以来4万多册善本古书、8000多件明清衣冠服饰以及大量的与祭祀孔子有关的礼乐器……这些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家族特色的文物是中国历史的凝固,也是中华文化的体现。

历时五年建成的孔子博物馆总建筑面积达5.5万平方米。常设展陈分为上行空间和下行空间等部分。其中,上行空间展线由孔子的时代、孔子的一生、孔子的智慧、孔子与中华文明、孔子与世界文明、永远的孔子六大部分构成,是展示孔子文化的主展线。

下面小编带你一起探班“高大上”的孔子博物馆!

序厅

圆形序厅通体为一个大型磨砂亚克力书墙,中间凸起浮雕式孔子像若隐若现。采用多媒体投影技术,播放“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短片,对孔子的时代、孔子的一生、孔子的思想以及孔子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进行总括性介绍,集中展现孔子及其思想在人类文明史上所产生的划时代的意义。

第一部分 孔子的时代

黄海之滨,泰山岩岩,大河汤汤。山东地区早在数十万年前就有了人类活动的踪迹,是中华文明重要的发祥地之一。西周初年,周公旦获封与洙泗之滨的商奄故地,建立鲁国。即使在诸侯争霸、礼崩乐坏的春秋时期,鲁国仍较多地保存了西周的礼乐制度。孔子“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他的思想是早期中华文明的结晶。

第一单元  万古长河

孔子认为,天为万物之始,地乃万物资生之本。孔子追慕传说时代的圣王先贤,推崇丰富完备的周礼,此前数千年的历史遗产是其思想的重要根基。日益丰富的考古发现,为我们理解孔子心目中的中国早期历史打开了一扇新的窗口

第二单元  时代困局

周王室东迁后,天子威望骤降,诸侯争霸,干戈不息。在孔子的时代,诸侯国内世卿、大夫摄政擅权,礼崩乐坏,社会动荡,民生维艰。这场翻天覆地的时代变动,也激发了思想者们积极的思考。面对时代的困局,孔子的学说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第三单元  周礼在鲁

鲁国是拱卫王室的东方强藩,势力强大,文化昌盛。春秋时期,鲁国局势动荡,但不乏好古知礼、心怀天下的有志之士,孔子是其中杰出的代表。战国末年,楚国吞灭鲁国,然而尊崇礼乐的传统却存续在鲁人的生活习俗之中。鲁国故城见证了鲁国的风雨兴衰,是今人追念孔子及其时代的物质遗存。

第二部分  孔子的一生

孔子是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少年立志向学,青年游周适齐,壮年出仕谋政,周游列国,晚年归鲁兴学,纂订六经,垂范后世。由少及壮,由壮至老,孔子以仁者爱人的情怀,以天下万民福祉为己任,以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勇气,为理想毕生奋斗。

第一单元  君子好礼

孔子虽为殷商后裔,但父母早亡,家世贫寒。他年轻时担任过一些小的官职,曾入鲁国太庙访求礼乐,赴洛邑问道老子,适齐劝谏景公勤政治国。孔子好学敏求,为后来的事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第二单元  诲人不倦

自齐返鲁,孔子退修诗书,开办私学。他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循循善诱,为社会培养了大批德才兼备的君子,形成了一整套对后世产生深刻影响的教育方法与理念。孔子的思想体系在不惑之年渐趋成熟。

第三单元  知命弘道

为了实现其政治理想,孔子在知命之年开始出仕。他化行中都,辅相定公,赴夹谷之会,定堕三都之策,尊崇公室,捍卫国家的利益。尽管仕途短暂,孔子仍展现出一位杰出政治家的才能和魄力。

第四单元  周游列国

齐国施压,季氏轻慢,孔子在鲁国政坛遭到挫折。鲁定公十三年(公元前497年),孔子愤然离开鲁国,周游列国。此后的十四年间,他历尽艰辛,到过卫、曹、宋、郑、陈、蔡等国,但其政治抱负均未得以施展。

第五单元  圣集大成

鲁哀公十一年(公元前484年),应季康子邀召,孔子自卫返鲁。年近古稀的孔子专注于教育和文化传承,他广收弟子,不遗余力地整理古代典籍,成为中国早期文化知识的集大成者,其思想的光芒超越了有限的生命。

第三部分  孔子的智慧

从治学弘道到教书育人,从人生哲学到治国理政,从反思历史到认识万物,孔子的智慧钩深致远,孔子的思想博大精深。他以仁为核心,以礼为规范,以中庸为方法,引导人们建设一个美好的大同世界。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体系是中国历史与文化的结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轴。

第一单元  大同理想

面对礼崩乐坏的乱象,孔子志在匡时救世,建立一个德治仁爱的社会,后世儒家将其阐发为“大同”理想。大同理想体现了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影响深远。

第二单元  圣者仁心

孔子将建设理想社会的希望寄托于人,而非神明,最能体现这种思想的是他所说的仁。仁包含着人与人之间的真诚、敬爱、亲善,代表了人的良好品质和德性,是对人的本质的发现与认识。孔子还提出了寻求仁的途径,即通过加强自身修养,履行对亲人的责任,进而推及对于国家与天下的担当。

第四部分  孔子与中华文明

孔子开创的儒家学说植根于中华大地,历经两千多年的风风雨雨,不断发展完善,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重要滋养,对历代政治、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产生了深远影响。今天,孔子的思想依然是中华民族创造性前进的重要精神基础,值得我们加以继承和发扬。

自5月10日开始的试运行施行全员分时段实名预约免费不免票参观机制。其中,5月10日—12日,每天1000人;5月14日—19日,每天2000人;5月21日—26日,每天3000人;5月28日—31日,每天4000人;6月1日起,每天5000人参观。

图片来源:孔子博物馆官方网站

我来说两句 0人参与,0条评论
发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所转载稿件、图片、视频等内容仅出于向公众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公司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jnxww@163.com),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