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皮纸,穿越千年的技艺!

2019年03月17日09:08  来源:济宁新闻客户端  作者:李帅

造纸术,它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可见纸在人类的文明进程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不过朋友们可能有所不知,在孔子故里曲阜这个充满传统文化气息的地方,至今还传承着最为传统的造纸术,它就是在全国都极为罕见的一一桑皮纸制作技艺。

每天的清晨,在曲阜王庄镇纸坊村桑皮纸作坊园里就会准时响起木榔头的敲打声,此起彼伏,这是手工制造桑皮纸的一道工序——確碓,槌起槌落,松散的桑树皮被打成了结实的饼子。伴随着槌头的敲打声,桑皮纸制作艺人郑友明便开始了一天繁忙的工作……

今年58岁的郑友明,是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桑皮纸制作技艺项目的传承人,其祖上自明代迁到曲阜后就一直以捞纸为生,世代传承,延续至今。

据了解,桑皮纸,古时又称“汉皮纸”,最早起源于汉代。其以桑树皮为原料,主要产于中原。 据史料记载:早在汉代,安徽古皖地区就生产皮纸,迄今已有1800年历史。桑皮纸是传统手工纸的杰出代表,保留了中国传统造纸技术的精髓,它除了具有纸张的一般功能外,还具有特殊的实用功能,是我国劳动人民在社会生产实践中的智慧结晶,是一份极其宝贵的历史遗产,被誉为古法造纸的活化石。

据了解,纸坊村的桑皮纸制作技艺迄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了,明初,掌握桑皮纸制作技艺的郑氏、张氏两家从山西来到该村定居,发展了桑皮纸的制作,纸坊村由此而得名。据《阙里志》记载:纸坊在城北十里,居人造纸为业。《续修曲阜县志》记载:其造纸业始于明初,兴于清。郑友明就是纸坊村郑氏的传人,从16岁开始学做桑皮纸,至今已有四十余年的时间了。“捞纸”的技艺,一直都是郑氏祖辈传下来,赖以生存的手艺。郑友明怀着守住祖业、过上好日子这个朴素的愿望,几十年如一日,为此他付出了无数的汗水,倾注了多半生的心血。

纸坊村制造的上等桑皮纸,其纸面光滑均匀、无孔、无暇,纸质柔韧富有弹性,智慧的纸坊村人使用“酒海血封工艺”,用猪血、生石灰兑成胶料,把桑皮纸糊在酒海等液体的木制、条编容器的内壁,因桑皮纸具有非常好的通透性,用它盛酒可以保持几十年不变质,不变味,是上等的绿色防腐原料,得到了全国酿酒行业的认可。至今,纸坊村周边还保留有这种古老的容器制作方法。

在采访的过程中,郑老师告诉我们,桑皮纸主要以桑树树皮为原料,其中又以每年芒种前后的质量最好,这时期的桑树皮不老也不嫩,太老杂质多,加工成的纸张质地粗糙,太嫩则纤维纤细,出纸少,纸张缺乏柔韧性。据了解,制作桑皮纸的整个工艺流程其实极其繁琐复杂,用时也比较长,整个生产过程仅主要工艺就有36道。

晾晒去杂、浸桑皮、灰桑皮、蒸桑皮、碾轧……单单是前期处理桑树皮就十分的复杂。处理好的桑树皮,还不能用来造纸,要继续处理。再经过化瓤、確碓、撞瓤、这时候,桑树皮的处理,才算告一段落,十分的复杂,过程也充满了艰辛,然后才到了制作桑皮纸最为关键的步骤。

制作桑皮纸在曲阜当地称为“捞纸”,它是整个加工过程中的一个主要环节,技术要求比较高,同时也决定了最后制作出来的桑皮纸质量的高低。捞完纸以后,还要经过挤压,晾晒等过程,桑皮纸的制作才算大功告成。

郑友明严把选料关,他说这是出好纸的关键。对所有的工序,他都一丝不苟,道道精心,尽力做到精细,所以用时也较长,他说这是“慢工出巧匠”。由于严把质量关,郑友明造的桑皮纸韧性好、拉力强,知名度高。而且他重信誉,所以产品供不应求,销到了全国各地。

水是纸的生命,造纸离不开水,泡桑皮、灰桑皮、化瓤、淘瓤、撞瓤、打涮、捞纸等主要工序都是在水里完成,长时间在水里干活,且劳动强度大,工作时间长,郑友明说捞纸艺人难得有好身体。狭窄的作坊里夏天闷热难熬,冬天冻得手生冻疮,但是他们为了生计仍然要坚持,就这样夜以继日,年复一年。当地流传着一个民谣:“有女不嫁纸坊村,桑皮捞纸累断筋”,可见捞纸是个多么辛苦的行当。

桑皮纸的传统用途是用于酿造、糊制农用工具、窗纸墙纸等生活领域,能不能拓展它的使用范围?郑友明动起了脑筋,他借鉴宣纸的生产方式,选用上等的桑树皮,优化工艺,造出一种用于书画创作的桑皮纸,由于这种纸质地柔软韧性好、纤维粗,加之颜色为淡黄色,从而使作品显得古朴生动,很受喜欢彰显个性的书画家的青睐,一经推出,大受欢迎。

在采访的过程中,郑老师告诉我们,近几年他的二儿子和儿媳妇也投身到了桑皮纸制作技艺中。在郑友明的言传身教下,他们也进步得很快,看到他们热爱这门千年的传统非遗文化,郑友明也十分的欣慰。

从明初到1955年的500多年间,纸坊村只有郑、张两家掌握捞纸技术,且艺不外传。1955年,村里成立手工联社,两家响应政府互帮互助的号召,捞纸工艺不再保密,这一技术得以在全村普及。上世纪九十年代,纸坊村的桑皮纸业达到了鼎盛,该村发展桑皮纸制作专业作坊300余家,占全村总户数的50%以上,村里大街小巷的每一个墙上都贴满了桑皮纸,一派火热的景象。

时光荏苒,风雨带走了桑皮纸曾经的辉煌,时至今日,这种在纸坊村传承了几百年的古老技艺,已然到了频临失传的境地。随着现代造纸业的不断发展,生产规模小的纸坊,难以抗衡市场激烈的竞争,桑皮纸市场萎缩,加之捞纸辛苦却利润微薄,年轻人大多不愿从事这一行业,能熟练并精通这一技艺的更是凤毛麟角,目前全村从事这一行业的仅还有十余家。这让郑友明伤透了心,他说千百年的桑皮纸制作技术是他们的祖先历尽艰难,在执着的坚持下才得以传承下来,如果失传了将对不起祖宗。因此他督促儿子、儿媳一定要熟练掌握这门手艺,使家传的技艺能够永久的传承下去……

我来说两句 0人参与,0条评论
发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所转载稿件、图片、视频等内容仅出于向公众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公司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jnxww@163.com),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