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黏土捏泥人,济宁这位农民不一般!

2019年02月18日20:01  来源:济宁新闻客户端  作者:卢德斌

老的泥塑艺术,为何能在一位农民手里,发扬传承?从小与泥巴为伴,他是如何坚守至今?小编将带您探访一位传统文化的守望者,讲述他背后的故事。

泥塑艺术是我国古老的民间艺术。在人类发展的历史上,泥塑一直伴随着人们的生产生活不断传承。民间手艺人们用自己的双手,在方寸之间创造出一个个生动的人物形象。严士利就是其中一位。

制作泥塑首先要甄选出适合的原料,不是所有的泥土都适合用来艺术创作。寻找多年,只有这片土地才蕴藏着严士利认为合用的泥土。这些丰厚的泥土对严士利来说是大自然的馈赠。

严士利作为严氏泥塑的第四代传人,他的童年时光,是在玩泥巴中度过的。当时在集市上出售泥塑也是严家补贴家用的主要渠道。这样的耳濡目染,使得严士利从小就对泥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起初大家都不怎么看好这个闷声不响,自己玩着泥巴的孩子。八岁那年,奶奶送给严士利一本《芥子园》,他看到里面的小鸟很有趣,就用泥巴捏了个小鸟给大人们看。捏出来的小鸟动作形态逼真,大人们看到都纷纷叫好。严士利也从此干起了捏泥人的行当。

虽然街坊四邻对他并不看好,但是父亲的支持让他信心倍增。因此严士利每天都在琢磨着捏出来的泥人怎么才能更生动、形象。他希望有一天能继承父辈“泥人严”的称号。

严氏泥塑走到了第四代,但传统的制作工艺并没有改变。从采集回来的泥土到可以做泥塑的坯料,这是一个脱胎换骨的过程。泥土首先要进行筛选清除大的颗粒,然后加入清水,通过搅拌让泥土完全融化为泥浆,再进行过滤。经过24小时的沉淀,呈现出来的就是泥塑所需要的原料。最后通过反复的捶打,原本的泥土变的细腻而有韧性,同时也被赋予了全新的使命。

捏泥人,就是靠泥塑艺人一双巧手,能够控制细微之间力度的变化,捏塑着各个部位的形态。短短几分钟,严士利就完成了从泥坯到成形的各个步骤。乍看这种手法技艺信手拈来,但是里面却饱含着无数的尝试与挫折。

每天,严士利都会把捏好的泥塑作品要放在阴凉处晾干,干透之后再拿去窑里用温火烧制,经过淬炼,泥塑便在火中重生,外表变的更加坚固,一步步看似简单但精细的操作,最终才形成了宏观和细节都有看点的泥塑艺术。

泥塑,从一个走街串巷的行当,到深受重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严士利一捏就捏了四十多年,眼看着坚守泥塑的人越来越少,严士利说,时代因素、个人喜好都正在影响着年轻一代的人。(记者 卢德斌)

我来说两句 0人参与,0条评论
发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所转载稿件、图片、视频等内容仅出于向公众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公司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jnxww@163.com),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