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谨防“心理中暑”

2017年05月24日18:00  来源:山东省戴庄医院  作者:闫大帅

俗话说春困秋乏夏打盹,容易打盹的季节又来了,如果不仅爱打盹而且还伴有情绪低落、烦躁不安、精神疲乏、焦虑易怒、胸闷头痛等症状,这就是“心理中暑”,又称“夏季情感障碍”。 

 

心理中暑是指人们在夏季会莫名其妙地出现情绪和行为异常。这种情况通常在清晨会好一些,但下午和晚上却变得比较糟。长期处于紧张压力下的人、不善与人沟通的人、平时心理承受能力较弱且情绪波动大的人、争强好胜者,以及同时患有其他疾病者更容易心理中暑。

大量事实证明气压、温度、湿度、日照、风以及大气电磁场等多种气象因素作用于人体后,都会影响人们的生理功能,引起情绪的变化。当气温超过35℃、日照超过12小时,气候变化对人的情绪会造成明显的影响,导致情绪和认知行为的紊乱。主要是高温天气影响了人体下丘脑的情绪调节中枢,也会因为外界强烈光线产生一种烦躁情绪。 

除了气温变化以外,“心理中暑”与人的出汗多少、睡眠时间和饮食不足有关。因为天气热人容易出汗,加上睡眠食欲不好,使得体内电解质代谢产生障碍,因而影响大脑神经活动,令人发生情绪和行为方面的异常。 

   

如何避免心理中暑,专家给出的建议是:

(1)充足睡眠。合理安排休息时间,保证足够睡眠以保持充沛体能,并达到防暑目的。

(2)科学合理的饮食。在饮食上要尽量多吃清淡的食品,多吃水果,少吃吃急性食物。夏季体能消耗增加,应适当增加营养,切忌节食。为避免电解质代谢紊乱,在出汗多时要适当补充盐,以菜汤、果汁补充为佳。

(3)做好防晒措施。室外活动要避免阳光直射头部,避免皮肤直接吸收辐射热,带好帽子、衣着宽松。不要在烈日下活在封闭的房间呆太久。居室要注意通风,通风可以迅速散去人体周围的热气及减少空气污染,使人产生“凉快”感。

(4)合理饮水。每日饮水3升至6升,以氯化钠0.3%-0.5%为宜。饭前饭后以及大运动量前后避免大量饮水。

(5)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体育运动,尽量保持平静、乐观、豁达的心态。

(6)遵守循环心理学的原理,室内多用冷色系,如乳白、淡蓝、浅绿等颜色,少用红色系,也会起到热中求静的心理作用。

(7)多做自我心理调节,心烦意乱的时侯听听舒缓轻松的音乐,或做些想象放松训练,静坐在那里,闭上眼睛想想森林、蓝天、大海等令人凉爽的情景,有助于降低“心里热度”。遇到心烦,不顺心的事,要学会情绪转移以“冷处理”。要和外界多交流,与家人多聊天,缓解心理压力。要有一些幽默感。幽默既可以给生命带来快乐,又能淡化矛盾,舒展心绪,消除苦闷,是紧张的神经在幽默的话语中松弛,起到自我宽慰的作用,有利于维护良好的情绪。

我来说两句 0人参与,0条评论
发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所转载稿件、图片、视频等内容仅出于向公众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公司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jnxww@163.com),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