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规模毕业潮来袭!“反向背调”的00后,能改变职场吗?

2022年04月23日11:36  来源:大众网  作者:石慧

每到毕业季,求职几乎是毕业生们绕不过的话题。和往年相比,2022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首次突破千万大关,预计达到1076万人!大批以00后为主体的毕业生即将步入职场。

求职择业,每代人都有追求和坚持。被打上各种标签的00后,在求职中也展现出独特个性——他们可以称得上是最具备职场平等观念的一代人,普遍认为员工和企业就是合作关系。既然是合作,就应该互惠互利、互相尊重。为了公司付出一切、疯狂996的时代早就过去了,反对无效加班,拒绝PUA(精神控制),才是他们奉行的职场观。而面临毕业的求职季,这一届的年轻人甚至流行起在面试前对雇主进行“反向背景调查”(以下简称“反向背调”)。

背景调查一般发生面试中,用人单位通过咨询应征者的毕业院校、前公司和其他相关人士,对应征者的背景资料进行真实性核查。这一环节多发生在社会招聘之中。然而颇具个性的00后,给传统意义上的背调来了个“反攻”——他们在求职前开始主动对用人单位的工作环境、薪酬情况、企业文化等,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摸底调查”,以更全面地了解用人单位的情况,为步入职场做准备。

反客为主,“反向背调”正成为00后进入职场第一步

临近毕业季,来自浙江某高校的硕士应届生周旭,陆续收到来自多个“大厂”的入职offer。而凭借着前期对各个企业所做的详细“背调”,他在5家企业的面试过程中,“基本上所有的问题都在掌控之内”。

其实,早在去年6月的秋季招聘开始前,周旭就已经明确自己对企业的要求,对企业的相关情况进行了多方位了解,并按照重要性从高到低排序:地点、行业、平台大小、薪资水平以及企业文化背景。基于这一首要需求进行筛选后,摆在周旭面前的就只剩下了五六家企业。而在这剩下的企业各方面条件相差不大时,他最终选择入职一家自己认为更具活力和创新性的公司。

周旭的求职经历不是个例。

北京某重点高校的应届本科毕业生陈苒在求职前,也为自己今后的就职环境作了设想。她向往比较轻松自由的工作环境,于是排除了大量的传统公司。而作为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为提升专业能力,她最终将目标放在互联网“大厂”以及知名会计事务所。在此基础上,她一方面通过互联网收集事务所的信息——不仅从官方网站上查询资料,也在各种不同类型的App中搜寻更多来自于员工的分享;另一方面,她利用假期在这些事务所中实习,亲身感受了工作环境、了解了工作内容。借此,她最终和心仪的事务所签订协议并即将正式入职。

那“反向背调”在这届毕业生求职中常见吗?

一位地产行业的HR称,在2022届高校毕业生的校园招聘中,00后对盘问雇主信息表现出明显的热情,显得有备而来。不仅打听公司的细节,还有人反问面试官的职业履历,更有人对现场所获得信息与事先掌握信息进行对比,来印证信息的可靠性。

湖南大学辅导员于涵宇也表示,这种情况在毕业生中间一直都有,“多年来我们在就业指导中也经常会鼓励学生去做‘职业访谈’,就是一种对于用人单位的调研,最常见的就是联系已经在该单位就职的学长学姐,或者是在一些求职的网站、论坛等了解工作具体情况、薪资待遇和职位发展等。但是近年来,随着毕业生群体已经大部分是95后、00后,其中一部分对于用人单位的背调也是越来越多样化、细致和详尽。”

占据主动,年轻求职者们到底如何查公司老底?

那年轻求职者们到底是如何对企业进行“反向背调”呢?据了解,在网络上“反向背调”已经被总结出不同“段位”——最基本的操作,是从各种网络App信息中查看公司,去招聘网站了解同类岗位;更进一步,是找师兄师姐或曾经在公司实习工作过的“小伙伴”打听内幕;进阶版的,是去薪资工具里比对薪资水平,从企业查询网站上看公司规模,查老板背景,甚至还要看公司背后的投资人及其投资逻辑。

看风评

搜索求职界的“大众点评”

接到企业面试通知后,作为应届高校毕业生的徐凯并没有过于激动,而是选择到社交平台上打探风评。“可以搜索诸如‘XX公司值得去吗?’‘在XX公司工作是种怎样的体验’之类的问题,好多人愿意分享自己的经历和见闻,还有人录制视频网络日志,呈现第一视角下的办公环境和工作状态。”

“还有招聘网站还会推出‘职得去’榜单,类似于求职界的‘大众点评’,也能获取不少信息。”徐凯会先查看目标公司的评分情况,“从薪酬福利、个人发展、团队氛围、业务前景四个方面打分,同时提供评分员工的岗位分布情况。”除此之外,他还会仔细翻阅来自公司在职员工或已离职员工的具体点评。“如果一家公司下面,有好多人都抱怨‘内卷严重’‘1个人的活招3个人干,卷出6个人的量’‘像个机器一样被推着转动’,那就得掂量掂量。”身为“准00后”,徐凯格外关心工作的性价比和体验感,“用透支身体的方式换取所谓的高薪,实在得不偿失。”

摸底细

知晓用人单位的“黑历史”

尽管点评信息可以提供大量“情报”,但正在求职的赵琳并不打算“照单全收”。对于一些知名度较低的中小型企业,赵琳更倾向于到“天眼查”或“企查查”等商业信息服务平台上“摸底细”。

在公司背景模块中,赵琳首先会查看成立日期、经营状态、经营范围等基础情况。“刚成立不久的公司,没准儿自己的架构都还没理顺,风险也就会大一些。至于经营范围,起码可以对照官网看看是否一致,再看下招聘的岗位是否跟主营业务相符。”此外,她还会特意关注参保人数,“有的公司对外宣称有上千人,可参保人数却只有十几个人,很可能存在大量外包岗位,五险一金很难保障。”至于司法风险和经营风险,里面更是大有学问。“看法律诉讼,先确认用人单位是原告还是被告,再看具体案由,如果涉及大量‘劳动争议’,就要仔细分析是否存在拖欠工资之类的问题。一旦显示有失信被执行人、限制消费令等记录,也要重点关注。”赵琳发现,经营异常、行政处罚乃至严重违法等信息,能帮助自己充分知晓用人单位的“黑历史”。

同样道理,新闻舆情也是重要线索。“如果一个企业总是负面缠身,肯定是要提高警惕的。”金融专业出身的程磊表示,更高段位的背景调查,在于结合企业年报、投融资情况、股权结构、招聘信息、公告研报、知识产权等资料,勾勒出公司在资金实力、团队建设、技术水平等多维度的立体画像,从而推测出相应的发展前景和福利待遇。

?擦亮眼

切莫轻信“大饼”深陷泥潭

“以往,很多求职者处在比较被动的状态,对用人单位并没有充分了解,只是单方面接受对自己进行的背景调查。而现在,越来越多求职者有了风险防控的意识,开始主动去调查用人单位的情况,这是一种进步,也确实非常必要。”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律师林福明认为。他表示,如今一些行业准入门槛并不高,成立一家公司很容易,注册资本也不需要实缴而是认缴,求职者一定要擦亮眼睛,不能被看似唬人的数字给蒙骗,也不要轻易相信用人单位画的“大饼”。“求职过程中,起码先弄清楚用人单位的主营业务,特别是风险比较高的行业,更要多方求证,审慎决策。”

林福明建议,求职者充分利用现有的多种查询渠道,尽可能全面地了解用人单位有关信息。“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推出的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就是一个官方的信息归集公示平台,上面信息权威、更新及时且查询免费,可以对目标企业进行详细的背景调查,规避可能存在的经营风险与信用问题。”林福明还提到,目前不少信息已经实现联网,通过裁判文书网能查到企业的相关诉讼情况,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可以看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都可供参考。

钟情“反向背调”的年轻求职者,用自我表达为职场带去新风气

从“反向背调”开始,这届年轻人正在用自己的主体意识,为职场带来新风气。面对许多固有的职场传统,这一批毕业生正以锋芒毕露的方式进行反抗。比如,面对许多互联网大厂盛行的“花名文化”,北京大学大四学生李栗的许多同学将之称为“切断社会联系的一种方式”并加以反对。甚至于,他们会有更多“不安分”的规划——陈苒虽然成功入职最顶尖的一所会计事务所,但她计划将在工作三至五年后辞职,继续校园生涯。

渴望平等、追求自我表达、重视自身合法权益、敢于提出反对意见……这一切也会慢慢倒逼着企业去作出改变——规范化经营、优化工作环境、重视应聘者的权益,从而营造出更为合理的职场环境。

来自大连理工大学的辅导员梁老师观察到,不少企业对于“反向背调”这件事并不排斥。“我了解到,同学会对自己有意向但不了解的企业进行背调,企业其实也挺配合同学的调查,因为企业也知道有些东西公开化之后反而有利于吸引人才。”

然而,也有高校教师建议,大学生们在进行“反向背调”的同时还需理性认识。于涵宇表示,她对于“反向背调”的看法是双面的。“确实有部分同学的生涯发展意识比较成熟,对于行业、职业、市场的认知也相对全面,能够根据自身的特点来针对性地分析各个岗位的利弊,用发展的眼光去权衡选择,对于这一部分同学的选择,我是支持的;但从网上还看到有些学生其实还没有做好自身分析和对外的理性认知,比较单纯和主观地去看一些网上的信息和评价,比如‘人均年薪百万’、搜什么企业和岗位都有人劝退等言论。在反向背调的过程中,也是要秉承‘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的观点,不单纯以加不加班、年薪多少来衡量一个岗位。”

于涵宇建议,毕业生若有机会可尽量进入目标行业和岗位去实习实践,真正体验实际的工作内容和不同的企业氛围,在实战中调整自己的预期和目标。

(大众网·海报新闻综合整理自央视网微信公众号、中国青年报、北京日报客户端、北京青年报等)

我来说两句 0人参与,0条评论
发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所转载稿件、图片、视频等内容仅出于向公众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公司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jnxww@163.com),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