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香还是鸡肋?临期食品成年轻人新宠 有人开着豪车来扫货

2021年05月16日22:09  来源:大众网  作者:孙翔

以前,如果听说是快过期的产品,人们常常会避之不及。如今,伴随着商家的打折,临期食品越来越受到年轻人的青睐。那么,临期食品安全吗?到底是“真香定律”还是鸡肋之选?

据介绍,临期食品是指临近保质期而仍在保质期内的食品。刚刚出台的反食品浪费法明确规定,超市、商场等食品经营者应当对其经营的食品加强日常检查,对临近保质期的食品分类管理,作特别标示或者集中陈列出售。

临期食品折扣力度大 “白菜价”“骨折价”频现

5月12日,记者来到青岛城阳区鑫山路上的一家临期食品折扣中心。这是一处货物堆积如山的进口商品仓库,工作人员说,他们有一处专门用来销售临期食品的折扣店。记者进入这处折扣店,只见里面只有六七种食品。工作人员指着一款鳕鱼肠告诉记者,这款产品保质期只剩下40天了。“剩余保质期越短就越便宜,上个月这包鳕鱼肠还是16元一包,进入5月份,调成了12元一包。”工作人员介绍,这款产品在旗舰店能卖到49元,相当于打了2.5折。

“这一批保质期是到6月10日,也快过期了。”在折扣店里,工作人员指着一款西班牙进口750毫升装橄榄油说,这种产品在网上卖100多元,这里现在只卖22元。店员告诉记者,他们销售的临期食品大多数是自己仓库剩下的,也有部分是从其他渠道拿的货,“很多批发商来我们这里拿货回去搞团购,你如果要的货值在300元以上,市区我们还可以送货。”

当天下午,记者在城阳区黑龙江路丹山附近,找到了另一处临期食品折扣仓。只见一处不太显眼的大院里停满了前来“大采购”的私家车,络绎不绝的顾客提着装得满满当当的购物袋走出来。走进这家用仓库改建而成的超市,只见店里人头攒动,不断有顾客从外边走进来选购商品,收银台前则排起了长队。

记者在黑龙江路丹山附近的这家临期食品折扣仓的超市内看到,店内的食品琳琅满目。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这里共有1100多平方米,现在销售的临期食品有1300多种,这里是青岛最大的临期食品卖场。据店员介绍,店里许多商品的保质期在七八个月左右,也有3至6个月的。

巴兰德啤酒售价是网上的六分之一

啤酒、饮料、点心、方便面、牛奶……货架上的商品琳琅满目,令人眼花缭乱。除了食品,还有化妆品等。每一种商品旁都放着一个黄色的标牌,上面注明了到期时间和价格。

“太划算了。”带着孩子前来购物的张女士指着一款进口饼干说,她就住在附近,经常过来购物,“主要是买食品,自己和孩子都可以吃。我一般每周都会过来一次。”

记者注意到,来这里购物的,多数是年轻人。开车带着女友来购物的张先生告诉记者,他出生于1998年,当天特意开车来“淘宝”。记者发现,他们每看到一款心仪的食品,就会用某购物App拍照扫码,现场和网上的商品比较价格。只见他们推着购物车来回扫货,不一会儿就选购了满满一车。“买这么多,得吃多久才能吃完,难道不怕过期?”面对疑问,张先生笑着说,“我和女友都是吃货,平时零食不离嘴,一周内绝对就能吃完。”

临期食品超市里的食品到底能有多便宜呢?店员告诉记者,他们会根据食品剩余保质期的长短,及时调整价格。同一种食品,剩余保质期越短就越便宜,有的商品甚至可以以市场价的一折出售。

记者注意到,网上72元6瓶的一款草莓低醇啤酒,这里10元5瓶,价格只有网上价格的六分之一。记者拿起其中一瓶啤酒,发现这款啤酒的保质期是一年,生产日期为2020年6月,下个月就要过期了。另一款英国进口的替牌拉格啤酒,淘宝价格是11.8元一瓶,这里只卖4.6元。从标签上看,这些啤酒6月份也要过期了。

这里销售的一款乐卡莎牛奶巧克力,淘宝价格是14元,这里标价11.4元。而这款巧克力的保质期是两年,到2022年9月14日过期,剩余保质期还有16个月。

保质期还有多久的食品算临期食品呢?店员说,这个并没有严格的界限。一般来说,产品保质期过了一半以后,厂家就会急于处理了。当然也有一些产品因各种因素存在例外。

临期食品超市里,人们排队等候结账

有人开着豪车来扫货 厉行节约的理念受到认可

“这些商品虽然还有几个月到期,但都是在正常保质期内,与其他大型超市里的商品没啥区别,而价格上要便宜了许多,我们几个人经常来这里采购。”正在收银台前排队结账的青岛市民王女士告诉记者,她对临期食品也有所了解,“临期不是过期,我看这里的很多食品距离过期还有很长的时间,而且今天买的这些都是日常食品,买回去之后还没到期就会吃完。”

市民周女士则认为,购买临期食品不丢面子,应该大力提倡。她说,现在超市都有临期食品专柜,国家也出台了反食品浪费法,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是每一个人的共同责任。“这些临期食品如果不及时销售出去就会过期,只能处理掉,会造成极大的浪费。在我看来,我们以极低的价格买回品质并不差的商品,既得到了实惠,也响应了号召,本身就是一种节约行为。”

杨杰说,从他们后台数据来看,到店里来采购的顾客以年轻人为主,25岁至45岁成为主力消费人群。在杨杰看来,年轻一代消费群体之所以青睐临期食品,与消费观念转变有较大的关系。当前,80后、90后等年轻一代上有老下有小,面临较大的经济压力,临期食品正好满足了他们对价格、品质的需求,成为他们的新选择。

宝马车主也来临期食品超市扫货

记者在连续两日采访中发现,自驾前来采购的顾客中,不乏开着大奔、宝马等豪车的车主。在现场,记者遇到了开着宝马来“淘宝”的刘女士。她说,她是特意从青岛市南区开车过来的,“这里的商品太实惠了,不少商品保质期在半年以上,感觉还是挺划算的。”当被问及对临期食品的质量是否放心时,刘女士说,“能有什么问题啊,在保质期以内的质量都是可以放心的。我觉得自己买到了便宜的放心食品,又可以为防止浪费尽一份力,何乐而不为呢?”

5月12日下午,一位家住市南区的市民,开着奔驰越野车到店里购买了一大批商品刚刚离开。在杨杰的印象中,这位顾客隔一段时间就会来店里购买一次,每次消费至少上千元。他还称,一些大学教授也成了店里的常客。

值得注意的是,众多前来采购的市民中,还有不少零售商家的身影。5月13日下午,记者看到,两位年轻女子推着满满一购物车食品走出店里,正忙着往后备厢里装货。她们称,自己开的是实体店,过来进一些货拿回去卖。

前来进货的赵先生告诉记者,他做这一行已经有10多年了,以前这里只做批发,现在放开零售了,作为批发商,他感受到了压力。“我线上线下都做,在网上有自己的店铺。一般每次会过来进一万多元的货物,这次我是来补货的。”赵先生说,做这一行,赚的就是差价,“要做这一行,一定要对市场有个充分的了解,进货要选对商品,不然卖不出去,可能会砸到自己手里。”

一位消费者和同事一起来到临期食品超市选购商品。

打折出售的临期食品 安全会不会“打折”?

据北京工商局出台过的“食品保质期临界”的6级标准,明确了离保质期多久的食品算临期。

对此,有网友表示:吃东西原则就是没坏就能吃,保质期只是参考,又不是到点就坏。

记者在采访时发现,尽管临期食品的消费群体在不断壮大,但是,在很多消费者的潜意识里面,一分价钱一分货,低价的产品,可能多多少少会有点问题。临期食品到底能不能够放心食用呢?

记者发现,消费者在购买临期食品时,更青睐饮料、奶制品、薯片等能够在短时间内吃完的食品。而在选购像面包糕点、生鲜饭食之类的食品,大多比较纠结。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范志红表示:“没有超过保质期的食物,你是在靠谱的超市或其它渠道买的,不用担心它有什么不安全的地方。”

青岛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王宝维教授表示,每一种食品在上市之前都会做大量的稳定性实验,只要处于正常保质期内,而且按照要求储存得当的话,其维生素和脂肪成分有稍微变化,其他营养变化不大,是可以放心食用的。食品冷链运输与销售有利于营养物质保存。他还提醒,食品一旦超过了保质期,出于安全健康考虑,建议不要食用。

专家提示,尽管临期食品能够放心食用,但购买时,也要特别注意阅读储存说明。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范志红举例说:“比如说一个食品规定在负18度下,保质期是12个月,要是把它放在负8度下,它的保质期就会缩短。”

购买临期食品需注意哪些?专家提醒:

一是理性选购,避免冲动。选购临期食品时需注意查看保质期,应在保质期内将食品食用完。此外,要理性消费,不要因为优惠就大量囤货,无法吃完而超过保质期会造成浪费。

二是贮存得当,品质正常。在购买临期商品时,要留心商品的保存条件是否和标签上描述的一致。同时要细心观察食品是否出现霉变、气味改变、颜色改变、状态改变等情况,不购买出现异常的食品。

三是谨慎选购,因品而异。不同类别的食品保质期不同,其劣变的速度也不同。对于营养丰富、水分含量高的食品,如酸奶、果汁等,若在运输或贮存中出现问题易滋生微生物,其变质速度非常快,这类临期食品应谨慎购买。对于水分含量低的食品,如饼干、方便面及罐头食品等微生物不宜生长或生长速度较慢,其安全性相对会更高。

“特殊规矩”不接受无理由退换货? 监管政策仍待完善

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零食行业总产值规模接近3万亿元。此外,我国每年还进口大量的海外食品。按每年1%的库存沉淀计算,临期食品的市场规模,至少在百亿以上。

业内人士也表示,对于这样一个发展迅猛的新兴市场,国家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完善相关监管政策。

记者在网络上搜索临期食品发现,主营此类产品的商家大有人在,价格同样低廉。

市民曹女士反映,自己之前在网络上购买了一批烘焙用品,其中包括3瓶意面酱,当时描述中标注了“特价”两个字,并未注明生产日期和保质期。曹女士在收到货品后发现,3瓶意面酱距过期还剩1个月,曹女士不满,随即与商家沟通,却被告知特价产品均属临期食品,本身价格低廉,不提供退换货服务。“我觉得出售临期食品必须要主动告知消费者产品临期的情况,网购也是一样,必须在显眼处注明,而不仅仅是‘特价’。”

同样,网售临期食品中确实存在不少条款:“不接受7天无理由退换货”,“快递过程中无法保障产品毫发无损”“膨化食品挤压发生漏气、破碎概不赔偿”。临期食品固然物美价廉,但被标注上这些条款,难免让人有些无法接受。

相比于网店不提供退换货服务,实体店能够直观地看到产品的状态,消费者购买起来更为放心,但对于退换货服务,一家店铺店员表示,所售产品基本都属于食品类,且日期特殊,无法提供退换货服务。

现在国家对食品浪费问题越来越重视,临期食品的二次上架销售既减轻了商家的库存积压,避免食物浪费,又让消费者“用打折的价格,吃到不打折的美味”,的确是一举多得。

但是,要守好临期进口食品的安全底线,不能为了经济利益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目前,相关部门对于临期食品的流通还没有细则,是否要设立临期食品销售机构的准入制度,这些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大众网·海报新闻编辑 孙翔 综合央视、半岛都市报、海报新闻、华声在线、济南日报等)

我来说两句 0人参与,0条评论
发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所转载稿件、图片、视频等内容仅出于向公众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公司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jnxww@163.com),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