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39次,这事儿究竟有多重要?

2020年05月25日10:15  来源:新华财经

新华财经北京5月23日电(记者 陈奥)在5月22日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简称报告)中,“就业”一词被提及39次,足以看出今年国内就业形势之严峻,同时,也彰显出国家稳就业、保民生的坚定决心。

优先稳就业保民生、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6%左右……综合研判形势,报告对新冠肺炎疫情前考虑的预期目标作了适当调整。业内人士分析指出,今年的就业工作需重点聚焦保障重点群体、政策落地和协同、保障企业存续、新技能培训等方面。

受疫情影响就业形势严峻有何“症状”?

由于疫情的影响,企业无法正常经营,甚至出现停工停产,导致就业形势日趋严峻。

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人力资源市场与流动管理研究室副研究员吴帅表示,总体看来,疫情对就业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企业用工需求下降,城镇新增就业数量减少。一季度,我国城镇新增就业为229万人,较上年同期减少了95万人。

二是消费萎缩,传统服务业吸纳就业能力下降。今年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下降19%。受此影响,餐饮、旅游、娱乐、文化、家政等行业的就业机会减少,失业风险上升。

三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大,人岗匹配难度增加。今年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874万人,增量、增幅均为近年之最。疫情突发正值春季招聘期,而疫情延续又将马上到毕业季,“僧多粥少”,应届毕业生的就业选择余地明显收窄。

四是市场供需出现明显的阶段性波动,劳动力余缺调剂需求上升。在传统服务业需求萎缩的同时,涉及疫情防控物资和生活必需品供给的重点企业用工阶段性激增,电子商务、口罩防护服生产等行业企业用工需求“井喷”。

五是农民工外出务工受到影响,就近就业需求增加。农民工是我国产业工人的主体,目前总量达到2.9亿人,其中外出务工1.7亿人,跨省流动7500万人。受疫情冲击,返乡农民工特别是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比例较往年同期大幅减少。

国盛证券首席固收分析师杨业伟分析指出,今年就业形势受疫情影响较大,一方面,就业数量承压,既有含城镇失业,也包含农业劳动力转移速度的放缓。由于疫情冲击,经济活动放缓导致城镇就业增量下降,城镇失业水平上升。同时,因为我国是二元结构,因而就业压力不仅表现为城镇失业,也表现为劳动力转移速度的放缓。根据统计局数据,2月末外出农民工较去年末下降5000万人左右。进城务工人员的减少也是就业压力的表现形式。

另一方面,工资性收入下降,这表现在城镇居民工资性收入方面,也表现在农业劳动力工资增速放缓。这两个指标在一季度都出现大幅度下滑,显示就业质量有所下降。

前财新智库董事总经理钟正生说,按2019年经济数据计算,我国实际GDP每增长1个百分点,可带动200万左右城镇新增就业。今年城镇新增就业目标是900万人,按此比例今年实际GDP需要增长4%以上,才能满足新增就业目标。考虑到当前宏观政策更加偏民生、保就业的取向,对全年最低限度经济增速的要求可能进一步降低。但从一季度实际GDP增速来看,全年接近4%的经济增速仍有挑战。

哪些人的工作难找了?

吴帅认为,受影响最大的就业群体主要是农民工和高校毕业生,其中,身处在疫情严重地区的农民工、大龄低技能人员的就业问题尤其突出。农民工就业问题主要是受其就业结构、就业形态以及就业能力的影响。

从就业结构来看,农民工就业主要集中在第三产业和第二产业,而服务业是此次疫情冲击最直接的领域,住宿、餐饮、旅游、娱乐等行业的需求出现断崖式下滑,一些企业不得不歇业、停业。在二产中,制造业和建筑业等劳动密集型岗位过去吸纳了大批农民工,随着疫情在全球蔓延,需求锐减,全球供应链断裂,导致一些企业生产困难,开工不足,不少农民工面临“无工可复的”的局面。从就业形态看,农民工就业以劳务派遣和临时工为主,在疫情发生之初,农民工外出务工所阻,加之随后疫情对出口加工业和建筑业的负面影响,直接恶化了农民工的就业稳定性。从就业能力来看,大龄低技能人员的就业选择空间小,疫情加剧了其就业难问题。

在高校毕业生就业方面,202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874万,比去年增加40万,毕业生人数增加,企业招聘活动减少,市场就业机会不足,三方面因素叠加,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剧增。

钟正生表示,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4月末外出农民工规模已经恢复到往年的九成左右,但受企业复工复产进度的影响,离往年正常水平仍然有距离;今年有874万的高校毕业生进入就业市场,也是最需要力保稳定疏导的就业群体,因企业的首要选择是“求生存”,然后才是“谋发展”,这必然影响到企业的招聘需求。

杨业伟表示,从影响来看,应届生和农民工是受影响最大的两类就业群体。从行业来看,受疫情冲击较大的部分服务业,包括院线、餐饮、酒店、旅游等生产活动收缩明显,因而对劳动力需求也相应下降,这些行业提供的劳动力职位减少,直接导致了就业压力的上升。

稳就业政策频出失业率上扬势头基本得以遏制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资料显示,今年1-3月份,全国城镇新增就业229万人,3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5.9%,就业形势较往年更加严峻。为此,人社部采取一系列措施积极应对,如拓渠道、稳岗位、保重点、优服务、兜底线。

吴帅表示,稳就业政策主要着力于援企、稳岗、兜底、扩就业和强技能五个方面:在援企方面,“免减缓返补”力度空前,有效降低了企业用工成本,缓解了生存压力。截至3月底,全国共为企业减免社保费用2329亿元。截至4月19日,失业保险稳岗返还388亿元,惠及企业302万户。

在稳岗方面,一是建立了农民工返岗复工服务保障机制,推动及时返岗。二是通过财政补贴鼓励和引导企业不裁员、少裁员。

在兜底方面,全面开放了线上失业登记,开通了线上失业保险申领,为失业人员免费提供一站式就业管理和就业服务。同时,各地也相继开发了一批临时公益性岗位,为就业困难人员实施托底安置。

在扩就业方面,对高校毕业生出台了激励中小微企业吸纳就业的补贴政策,扩大国有企事业单位招聘规模、基层项目招募规模、应征入伍规模、就业见习规模,开发科研助理岗位,充实基层教师和医护人员队伍,同时鼓励毕业生围绕社区服务需求就业创业。

在强技能方面,针对部分劳动者延迟返岗,既有培训意愿、也有培训时间的情况,积极组织“互联网+职业技能培训计划”。

钟正生认为,从国家统计局数据来看,今年1-4月份,全国城镇新增就业354万人,而且涵盖了经济停摆阶段,后续随着经济修复、政策发力,完成900万新增就业目标可以说具备实现的条件。

据全国政协委员、普洱市政协主席魏艺红介绍,为积极应对疫情影响,普洱市今年以来多举措稳就业保民生,例如围绕脱贫攻坚抓农村劳动力转移,围绕提升素质抓培训,坚持“扶志”与“扶智”相结合;围绕高校毕业生抓就业创业。

就业难题该如何破解?

“在短期战术上,做好各项就业促进工作稳就业;长期的战略上,做好深化改革促进经济持续增长带动高质量就业。”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副院长常进雄表示,从报告中看,政府通过做好各项就业促进工作,千方百计稳定就业和增加就业。同时,通过各种手段拉动经济增长稳就业。经济增长是决定就业岗位和就业质量的关键因素,只有良好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才会带来高质量的就业岗位。此外,通过深化改革挖掘经济增长潜力,增强发展新动能,同时应对疫情之后可能出现的各种不利因素。

中国劳动学会会长、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杨志明建议,针对国际疫情蔓延导致“断链”的企业,给予补链稳岗的专项支持和扩链创业的资助,对困难企业稳岗给予一定补助,尤其是给困难企业中贫困地区农民工给予基本生活特别补助;同时,大规模组织下岗职工新技能培训,纳入《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方案(2019-2021年)》(又称“315”工程)并给予相应的补贴,组织开展新技能训练营,促进下岗职工再就业;对恢复经济中处于特别困难期“重症区“的“小店铺、小工厂、小工程、小文园“等“小微企业进行特别救助。

杨业伟认为,未来稳就业的重点在于保障还处在疫情冲击中企业的存续。保企业就是保就业,因此,要尽量减少中小企业破产。同时,对未来可能受全球疫情冲击而需求下降的外贸部门,重点基于就业政策支持,保障外贸部门就业稳定。

吴帅建议下一步稳就业工作重点关注以下四方面:一是保障重点群体就业;二是强化兜底保障,做好就业困难人员帮扶工作;三是关注新业态发展给就业带来的结构性机会;四是加强财政、货币、就业政策协同和传导,推动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良性互动。

钟正生指出,已经做出部署的就业政策要尽快落实,同时,视全球疫情和全球经济的演化发展,相应地,我国复工复产的推进,以及外需受冲击程度的变化,适时调整稳就业政策的力度和重点。

我来说两句 0人参与,0条评论
发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所转载稿件、图片、视频等内容仅出于向公众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公司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jnxww@163.com),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