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学研牵手 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海洋新药“971”诞生记

2019年11月14日15:23  来源:大众日报  作者:薄克国 陈鷟 曾洁

产学研牵手,22年攻关原创新药

——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海洋新药“971”诞生记

□资料图 管华诗院士(中)正在糖工程药物实验室工作。

近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有条件批准了甘露特纳胶囊(商品名“九期一”,代号GV-971)上市注册申请,用于轻度至中度阿尔茨海默病(以下简称“AD”)。该药的成功上市,填补了17年来抗AD领域无新药上市的空白,将为数千万AD患者和家庭带来福音。

该药由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上海绿谷制药有限公司联合研发,是以海洋褐藻提取物为原料制备获得的低分子酸性寡糖化合物,是我国自主研发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971”作为三家单位联合研制的海洋新药,是“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协同攻关、合作共赢的结晶,对于构建完善我国原创性新药创制工作从发现、研发到上市的协同创新机制,具有较强示范意义。

“意外”结缘褐藻胶

中国海洋大学管华诗院士走上研发海洋新药“971”之路,源自他与褐藻胶的结缘。1972年,管华诗向国家石油化工部成功申请了“褐藻胶、甘露醇再利用”研究课题。1982年,课题组以褐藻胶为基础原料,成功研制了降糖素和胃肠双重造影硫酸钡制剂。

在做硫酸钡制剂工艺实验的过程中,为了降低制剂的黏稠度,科研人员尝试添加了一点分散剂——这是褐藻胶衍生的一种生物表面活性剂,随后黏结现象瞬间消失。这个偶然的发现极大地触动了管华诗:能解决硫酸钡的黏结现象,是否也可以解决心脑血管疾病中的血液黏稠问题?能不能把这种高效能的、来自海洋的生物活性物质研制成防治心脑血管病的新药?他从此开始了海洋药物的研究。

1985年,PSS(藻酸双酯钠)通过了专家鉴定,并作为省重点科技推广项目迅速投产。这是我国第一个现代海洋药物,也是世界第五个海洋药物。1994年,科研团队又成功研制了PSS的二代产品甘糖酯。

1997年,科研团队从褐藻寡糖当中筛选发现了抗阿尔茨海默病的寡糖片段。此寡糖片段为M段,即代号为“1”的聚甘露糖醛酸,故取名为“971”。自此正式立项对“971”开展系统的成药性研究。“971”名称来源,还原和反映了“971”发现过程。

发现褐藻胶等海洋多糖物质的特性,立项研发“971”,这只是一个开始,更为艰苦卓绝的工作等着挑战。

经过反复的理性药物设计、借助特定修饰手段,科研团队对“971”的先导化合物进行了优化。紧接着,又对其开展了药效学、药理学和安全性等成药性研究。最终,“971”通过了成药性评价,确定了其成药价值,为进入临床打下了厚实的技术基础。

研究过程中,值得提出的是,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的左萍萍研究员,在管华诗团队的委托下,首次用“971”施治东莨菪碱所致的大鼠痴呆,结果显示阳性,且无毒副作用。2001年,在国内申请了第一个化合物发明专利“褐藻胶寡糖作为制备预防因东莨菪碱所致痴呆药物的应用”;在以后几年中,又申请了近10项国内专利并陆续授权,并申请了国际PCT专利。

至此,“971”已获包括中国在内的20余个国家或地区的专利授权。2006年,经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批准,“971”顺利获得药物临床试验批件。

寻求最佳“合伙人”

化合物发明专利的成功申请,并不意味着最终成功。以上市新药为目标,“971”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长期的繁复的临床实验还在等着“971”去“通关”。

走出实验室,直接面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971”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呢?

此时,由于科研资金所限,这一研究项目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寻求“合伙人”。2009年,美国Sinova公司获得了“971”全球实施许可选择权。之后,上海绿谷制药有限公司又买回“971”的国内独占许可实施,并与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所签订《技术开发合同》,共同推进“971”的临床研究。

进入二期临床后,由于所需资金数额巨大,上海绿谷制药有限公司对“971”进行了“风险投资”,促成了二期、三期临床的顺利进行。2011年启动实施二期临床,2014年启动实施三期临床研究。其间,2013年,中国海洋大学与上海绿谷、上海药物所签订《备忘录》,明确了各方在“971”化合物的临床试验和新药注册过程中的权利义务。

新药创制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系统工程。“971”作为中国海洋大学、中科院上海药物所、上海绿谷制药联合研制的海洋新药,是三家单位通力合作、协同创新的结果,是“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协同攻关、合作共赢的典范。

打造中国的“蓝色药库”

2016年,中国“蓝色药库”开发计划在青岛启动,在全球近80年海洋药物研发经验与成果基础上,以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崛起为目标,以创制海洋新药为导向,汇聚国际一流的海洋药物研发队伍,旨在对海洋药用生物资源进行系统、全面、有序开发。

“我们需要关键技术,但更需要的是将这些技术产业化的条件”,深入参与了海洋糖类物质科研成果产业化的管华诗说。他感到我国的海洋药物出现频率仍然太慢,生物研究与化学研究发展不匹配,影响着临床的进度,一定程度上延缓了药物尽快服务于人类的速度。

今年5月,由管华诗率领的青岛海洋生物医药研究院与制药企业合作,成立了专注于“蓝色药库”开发利用的新型产学研合作平台。他激动地说:“青岛已经开始了‘蓝色药库’聚集开发模式,实现了产学研一个崭新的合作模式。这是长期的一个合作的模式,目标是实现‘蓝色药库’的有序开发。”

(大众日报记者 薄克国 通讯员 陈鷟 曾洁 报道)

我来说两句 0人参与,0条评论
发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所转载稿件、图片、视频等内容仅出于向公众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公司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jnxww@163.com),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