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发布报告称应重新设定“信用总量”概念

2017年07月27日15:42  来源:金融时报

  2009年,我国信用总量还只有广义货币(M2)的88%,而到去年,这一比例已经提高至120%。

  日前,由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联合浙商银行发布的报告《钱去哪了:大资管框架下的资金流向和机制》(以下简称“报告”)显示,虽然政府工作报告还会设定M2预期增长目标,但最近几年以M2为中间目标的货币政策衡量机制已明显发生了重大转变。

  M2再探讨

  上述报告在7月25日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办的财富管理与发展论坛上发布。参与讨论的专家表示,资金市场上出现的背离值得深思——一方面,货币供应充足,前几年M2都保持着两位数的增速;另一方面,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犹存。所以,报告提出,应重新设定“信用总量”的概念,以此作为考量社会资金供应的指标,从信用角度来考虑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关系。

  报告认为,为了“穿透”财富管理行业底层资产、缩短资金链条,宏观经济金融政策更应该关注钱从哪儿来、到哪儿去。相关部门需要密切跟踪分析资金的动向和机制,建立跨区域、跨部门、实时的数据监测系统,防止区域性、系统性风险发生。

  “搞清钱从哪儿来,搞清源头,才能进行有效调控。”有与会专家这样表示,近几年来,银行同业和银行投资债权、股权创造的货币比例明显上升,最高时期同业创造货币占总量的20%以上。但单从M2来看,其可控性及对实体经济的影响都在下降,所以不能完全以其为单一标准,需要随着金融市场的创新与变化,去不断完善目前的指标体系。

  去杠杆见成效

  除了对宏观数据指标的探讨之外,在当天的论坛上,嘉宾还就去杠杆、金融监管等问题展开讨论。

  有专家称,目前来看,虽然M2的增速有所回落,但社会融资规模还较为稳定,这是一个比较良性的变化,说明全社会杠杆率在降低。

  另外,我国金融部门的杠杆率也有所回落。此前,这一数字从2007年的40%上涨到2016年的97%,存在较大风险隐患。国家金融与发展研究室副主任殷剑峰透露,以银行对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债权来看,去年三季度是接近80%,今年一季度已经下降到10%,预计二季度会达到个位数,足见金融部门去杠杆速度加快。

  不久前发布的《中国去杠杆进程报告(2017年一季度)》显示,从银行业存款类金融机构的负债端来衡量,金融杠杆率从2016年末的72.4%下降到2017年一季度的71.2%。从银行业存款类金融机构的资产端来衡量,金融杠杆率从2016年末的78.1%下降到2017年一季度的77.3%。其他一些指标,如银行同业存单发行缩量、银行间债市杠杆率、股市杠杆率以及银行理财产品规模等均明显反映了金融部门杠杆率的下降。

  不过,从国际上看,自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发达经济体实体经济部门杠杆率一直处于上升态势,与此同时,金融去杠杆非常显著,从2009年一季度的132%跌到2016年三季度的112%,7年下降了20个百分点。相比而言,中国金融部门的去杠杆才刚刚开始,因此还需要经历一个过程。

  监管趋严

  去杠杆只是金融业变革的一个突出表现,此外,银行理财的进一步规范可能也是下一阶段的重要工作。一系列政策均表明,资管理财行业统一监管趋势明朗,统一规范、防范风险也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证券资管行业的首要任务,通道业务、委外业务将大幅萎缩,部分违规操作和灰色地带将逐步清除。

  与会嘉宾认为,金融创新应以实体经济为纲,而不是通过所谓的创新去躲避监管。银行更应该在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中找准定位,以安全资产投资为主,寻找契合客户财富管理、配置、传承以及保值服务需求的资产,杜绝多层次嵌套、高杠杆的高风险资产,严禁监管套利、资金套利与空转。引导资金流向实体经济,形成银行财富管理与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的双赢格局。

  监管也将关注上述重点领域。报告认为,在与监管政策的博弈过程中,非标资产业务的投资模式在演进中创新,基本路径是“同业理财—银信合作—银证通道”,其中,后者多是前者限于监管环境下的替代。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表示,不久前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把管理“影子银行”当做一个重要内容,是非常有远见的。他强调,“影子银行”在中国的概念和国外有一定差异,不少内容实际上是银行本身衍生出的业务,也就是监管套利行为,对经济消极影响比较多。李扬认为,这和过去体制机制存在的问题有关,由于监管体系对金融的发展具有导向作用,所以下一步这方面的变化非常重要。

我来说两句 0人参与,0条评论
发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所转载稿件、图片、视频等内容仅出于向公众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公司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jnxww@163.com),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