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城”提升文明高度丨济宁基础设施建设扮靓城市文明

2021年02月04日18:01  来源:新华社客户端

新华社客户端2月4日电(张帆)2020年,山东省济宁市启动实施“攻坚行动”,大项目建设拉开城市框架,中心城市品质显著提升;六年创城,一朝圆梦,以全省第1、全国第5名的好成绩迈入全国文明城市行列……

20个省重大、41个省优选项目分别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160.7%、134.5%,87个新旧动能转换项目竣工投产,进出口总额、实际利用外资分别增长18.3%、80%,GDP、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增长3.6%、1.7%;漫步于济宁的大街小巷,每一位市民在感受着城市“颜值”惊艳巨变的同时,更感受到了发展的温度和幸福的质感。

城市活力加速释放

宽敞明亮的综合服务大厅

如今,越来越多的济宁市民表示,到济宁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综合服务中心办理业务时,只需要在手机上安装“济时通”软件,下载身份证信息办理电子证件就能办理,免去了随身携带诸多证照的繁琐,方便又快捷。

“去年开始,济宁市大数据中心基于区块链技术,在全市移动政务服务总门户‘济时通’APP上线电子卡证平台,推行了电子证照应用。目前,人社、文旅、不动产、公积金四部门已完成身份证、结婚证、社保卡等14项常用电子证照及档案数据上链共享。”济宁市大数据中心副主任杜伟介绍说。

电子证照全网通用,“数据跑路”取代“市民跑腿”,这只是济宁市大幅优化营商环境的一个缩影。“十三五”期间,济宁大力攻坚制度创新、流程再造,在全省率先推行“市县同权”改革,下放行政权力236项,实现应放尽放。深入实施相对集中许可权改革,市县镇村四级政务服务体系实现全覆盖。实行“承诺制+容缺办”,大力推进“网上办”“不见面”审批,上线“济时通”APP,98%的事项实现网上办理,企业开办时间压缩到1天,新增市场主体55.2万户。在2019年全省营商环境评价中济宁市居地级市第2位。

2021年,济宁更是把营商环境作为最重要的软实力,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对标全国一流城市,争创国家营商环境改革创新示范区,实现“一个窗口、一套材料、一张表单、一个流程、一网通办”。

济宁市还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和深化对外开放。完成市县机构改革、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事业单位改革有序推进。济宁高新区在全国高新区排名前进19个位次,兖州工业园、邹城开发区进入全省开发区前10强。持续深化国企改革,143家企业完成混改,9.4万名国企退休人员实现社会化管理。稳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完成农村承包地确权789.2万亩。市级预算管理改革迈出实质性步伐,司法、生态、统计等领域改革取得新成效。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开通“兖欧班列”“济青班列”,启动建设兖州国际陆港,成功举办第18届泛黄海中日韩经济技术合作交流会,新落户世界500强企业11家,获批全国首批二手车出口业务试点城市,进出口总额、利用外资年均分别增长10%、31.6%。

城市品质加快跃升

内环高架(东段)

2020年最后一天,济宁城市内环高架路开通的消息燃爆济宁人的信息圈。这条全长41公里济宁市重大民生工程,架起济宁交通的“空中走廊”,更开创了济宁立体交通时代。

济宁市住建局局长李勇告诉记者:“内环高架项目的通车,优化了主城区路网框架,市民实现15分钟接入快速道路系统,30分钟完成跨区出行,极大提高了市民出行效率,缓解城区交通压力,同时将加速拉动主城区各板块融合发展,为做大做强中心城区,提升城市对外形象,增强济宁的城市首位度提供了重要支撑。”

大项目件事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第一抓手。近年来,一批掣肘项目推进的堵点卡点问题被强势攻克,一批牵动全局事关长远的重大项目相继启动,一批人民群众热切期盼高度关注的“民心工程”相继完工,完善了城市功能,提升了城市品质,夯实了济宁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行走在孔孟大地,移步皆是景,举目满眼新。不难发现,城市的细节越来越饱满,格局越来越开阔,服务越来越便捷。围绕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济宁市大手笔谋划、大项目支撑、大力度推进,以全新的面貌不断前行。

重大基础设施全面突破。坚持传统基建、新基建“双轮驱动”,新机场启动建设,鲁南高铁临曲段、枣菏高速、董梁高速竣工通车,高速通车里程达到442公里,实现县县通高速。鲁南高铁曲菏段、新机场高速、京杭运河“三改二”等工程全速推进。泗河堤顶路、湖东大堤微山段全线贯通。建成5G基站5695个,实现中心城区、重点工业园区全覆盖,华为大数据中心一期建成使用。中心城区扩容提质。深入实施“一二三四”重点建设任务,大二环、G327改建工程西段等骨干路网建成通车,火炬路、车站南路、王母阁路3座跨线桥连通南北,全长41公里的内环高架主线贯通,济宁进入立体交通时代。济宁大剧院、儿童公园、市民公园、凤凰台植物园成为新地标,市文化中心荣获建筑行业最高奖“鲁班奖”,“一环八水、十二明珠”特色水城风貌初具形象。城市功能更加完善。完成棚改21.4万套、改造老旧小区387个。打通断头路125条,建成地下综合管廊40公里、海绵城市115平方公里,新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6个。新增口袋绿地22处、立体停车场20处,中心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8平方米。

据悉,济宁将继续高水平推进中心城区“一核四城”建设,加快产城融合发展,以“一核四城”助推“一城五区”加速融合,壮大区域发展龙头带动力,进一步提升中心城区首位度,推动都市区融合发展。济宁市委书记傅明先表示。

文明之花处处开放

礼让斑马线

在持续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过程中,济宁市民的直观感受印证了城市点滴变化:城市更加整洁干净,垃圾不再随手乱扔,公交车上主动让座,斑马线前礼让行人……市民争做文明人蔚成风气。

通过文明城市创建,让城市更有品质、生态更加靓丽、幸福更有质感、社会更加文明、发展更富活力,广大市民群众精神面貌和文明素养焕然一新,整座城市焕发出熠熠生辉的时代光彩。

老旧小区旧貌换新颜,农贸市场更智慧便捷,背街小巷修整一新……近年来,济宁坚持顺应市民群众对改善生活环境的新期待,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围绕城区基础设施、市容环境秩序、交通秩序、社区小区管理服务、窗口管理服务、镇街驻地及周边村环境等方面实施规范提升行动。

提升公共设施,对主次干道、商业大街、背街小巷、社区小区内的路面及设施进行了全面硬化修缮,整修主次干道、背街小巷400多公里。提升市容秩序,对主次干道、背街小巷、公园、广场、绿地等公共场所乱扔垃圾杂物、乱扔烟头、随地吐痰等不文明行为,进行集中整治。优化交通秩序,不断提升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在全市51个重点交通路口实行“岗长制”,每个路口设立正副岗长和8名文明交通志愿者,设置146个文明交通公益岗、71个“礼让斑马线”公益岗;集中整治机动车、非机动车乱停乱放、闯红灯、逆向行驶、侵占无障碍设施等突出问题。完善公共服务,对长期疏于管理的小区、单位宿舍、货场货站、市场等进行全面治理,对城区公厕和农村公厕进行全天候清理保洁,全面清理粉刷了城区沿街、城中村、城乡结合部墙体和居民楼楼体楼道,推行农贸了市场超市化管理,不断提升农贸市场档次和管理水平。

打造富有传统文化底蕴的城市文明品牌。着眼于建设更高水平、更具特色的城市文明,打好传统文化牌,把传统文化元素有机融入到城市软硬环境之中。

入选全国文明城市后,济宁市随即印发《市民文明手册》《行为准则》《传统文化与新时代文明实践读本》,将全国文明城市创建过程中形成的公序良俗加以固定、发扬,形成新常态。

济宁市晨光商贸城小区北楼,天天扶老伴出去透风返家的李女士,每每站在准时停靠在一楼面前的电梯,就感慨万分:“邻居们就是这么好,知道我老伴半身不遂,不论谁用过电梯都会将按钮摁回到‘1层’等俺,生怕俺在楼道里待久了受冻。”

从菜市场回来的13楼住户严先生表示:“我们的楼有28层高,这些邻居都知道李大姐的老伴行走不便,顺手给他们提供个方便。”

“现在济宁是文明城市了,文明市民要有文明举止。‘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勿以善小而不为,敬老扶弱是我们的传统美德。”一向健谈的严先生说。

像这样被誉为“小事”的文明行为在济宁市俯拾即是。

近日,家住济宁市财政局宿舍6号楼的刘先生下班,走到自家楼下见从外地回家探亲的儿子车辆“停放不规矩”,他立即打电话请儿子下楼调整车辆,直到自己“看着舒服”。老刘还要求儿子学学家里摆放的“文明读本”。

“没想到半年没回家,回来却让老爹把自己‘周正’了一番。”儿子笑着说。

而在同一天的古楷园社区,正上演社区居民李晓波制止餐饮浪费的场景:一位青年倾倒大量剩饭,李晓波上前阻止,并和赶到现场的网格员一起,劝说青年将地上白花花的米粒捡起来:“锄禾日当午的辛苦咱都学过,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咱都会说,党中央勤俭节约,珍惜粮食的号召就在眼前咱们都知道吧……”没等说完,当事者便羞愧难当,连连致歉,表示坚决改正。

我来说两句 0人参与,0条评论
发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所转载稿件、图片、视频等内容仅出于向公众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公司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jnxww@163.com),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